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黄正明(标题:《书法是“养”出来的》)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  

    书法是“养”出来的

        ——黄正明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作为南京大学教授,你的书法课深受学生欢迎,你还编写有《中国书法鉴赏》和《中国书法通论》两部教材。你曾说:“书法是养出来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黄正明:很高兴《中国书法鉴赏》课程在南京大学广受同学们的欢迎,并经学校教学委员会专家历时一年的听课和严格评审,在全校4000多门课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南京大学百门优质课程”。此课程为何受欢迎?我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缘于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喜爱,故选课的人多,每个学期只有120个名额,故有的学生选了三个学期还没能选上。

二、教学规范,循序渐进,用当代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授课方式进行,有讲解、有互动,有教材、有课件。

三、用启发式、导入式等教学手段,使同学们感兴趣,有共鸣。同时,引出“书法是养出来的”观点。我以为,书法的学习与欣赏,首先需要发自内心的喜欢,主动而产生的兴趣是需要“浸入”式的。我们看到,那些到了大学阶段喜欢中国书法艺术的学生,皆因在童年时期即与书法有所接触,那些有书法“童子功”的学生更会对学习书法兴趣浓郁。倘若他们能在大学时期遇上一位既专业又敬业的好老师,那他的兴趣会非常强烈。这也会为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埋下种子,使其对书法“钟爱一生”,再加之天赋等因素的附着,书法会伴随其一生的。这里有培养,更多的是书法的滋养,这种“养”出来,需要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是很享受的,我想这一点,同道们一定会意会到的。

黄俊俭:请以南京大学为例,介绍一下大学书法教学开展的现状。

黄正明: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

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历史久远,底蕴深厚。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清道人”李瑞清亲授书法课程,后胡小石接过书法传承的大旗,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教育的开端。此后,徐悲鸿出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西画教授兼西画组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曾经汇聚了张大千、陈之佛、庞熏琹、吕斯百、吴作人、傅抱石等一代艺坛翘楚。

如今的南京大学书法教育,秉承先贤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专业与美术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书法硕士研究生并开设了系列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还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书法鉴赏》《中国书法通论》等通识课程,同学们在南京大学文、史、哲通融的学术氛围中得到丰富的营养与熏陶,在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指导下成长。近年来,同学们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书法展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也为他们高兴。

黄俊俭:你认为,大学书法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黄正明:当前,全国高校书法教育的迅猛发展态势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对书法认知的冲突问题。二是适应书法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的问题。这两大问题都集中反映在“普及与专业”、“继承与创新”、“实用与艺术”三个方面。

高校书法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对中华文化艺术与精神财富的传续。对每一位高校书法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即不能用技法的教学替代一切,而是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投入到教学之中。对学生而言,学习书法既可通过个体专业学习传承文化的意义;又可训练职业技能和人生艺术素养的熏陶。向经典学习、见贤思齐,通过学习书法提升个人的修养,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2年,艺术学升格,书法学作为特设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美术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专业得以明确,从教育规模、广度和深度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的多元繁荣局面。目前,全国已有80余所各类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其中有50余所高校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对教育深度而言,在学科分类、多角度、多学科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设计,总体呈现出高校书法教育和而不同的办学特色。

书法是国粹、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高校书法教育实践承担了书法普及的重任。在当今全国各高校适度扩招的现实环境下,书法考学热成为不可避免的特殊现象。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是中国书法“传承”与“传播”的两大内容。

高校书法教育的现状与使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文化命题。如何办好书法教育,如何将专业书法教育与非专业书法教育进行融通并互补,如何普及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让大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也是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黄俊俭:今年春季,应日本北海道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你赴日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在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的过程中,你感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黄正明:书法创作,需要长期艰苦的积累,这在别人看来是一条寂寞之路,而书法于我,确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我的爱好和工作都是书法。因此,我会自然的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管是创作、教学还是研究书法艺术。

在与日本书法家的交流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书法对日本文化与艺术的深刻影响。就书法艺术来说,中国书法是他们的文字之源,隋唐艺术的根脉已扎进其艺术深处。然而,如今的日本书法家的创作观念已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坚持传统,借鉴经典,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创新,而日本新一代的书法家在自我创造和新材料的运用上更希望有更多的尝试。他们对我们的书法现状不甚了解,很希望知道我们的创作与书法研究的现状。这一点,我感受颇深。放眼世界,别人了解我们太少了。

我有一个愿望,用我的专业所长,传播中国书法艺术。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来中国访问,我应有关方面的邀请,书写了“嘉福久远”四字相赠。威廉王子表示,他会将我的书法作品悬挂在他的客厅。我真心希望能通过书法艺术,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访谈发表于2019102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正明作品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下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专业培训转变观念,提升创作水平 ——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访谈
书坛名家|我梦扬州——黄惇书法篆刻作品展(完整版)
1979年天津日报访书法家黄寿昌
“百变书法家”挥墨写人生
展览预告|黄俊俭书法展即将在苏州举行(2016.5.23)
任政在书坛的影响力也是非凡的1981年为淮海战役纪念碑书写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