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访谈 | 殷旭明:“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殷旭明 号:迟斋、藕庐、藕叶草堂。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扬州市书协副主席、高邮市书协主席,高邮市新闻书画院院长,高邮市书法院院长,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南京印社社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西太湖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书法研究员。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殷旭明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从你的草书作品荣获第二届“兰亭奖”艺术奖至今,已过去了1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你的草书风格发生了哪些变化?

殷旭明:要谈自己的草书风格变化其实有点难说清楚的,因为这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眼界的扩展,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自然变化的。第二届“兰亭奖”获奖的草书作品风格,主要还是小草展大书写,尽管章法是明清立轴条幅章法,但结字特征还是王字、《书谱》草字风格,加入以牵丝与连绵,而笔法多是一搨直下的展大写法。不过书写还是加强了雄强的笔势及虚实节奏,体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崩决冲迸之风,豪放苍劲之气。其两三年间,我的草书作品用笔多是爽利劲健且字形夸张、墨法飞扬,总体是激越昂扬的一种风格气息。但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用笔速度的过快而显草率,笔法单一使得线质耐看度不够,草书结字空间打开的还是不够,还是拘于小草结构,痛快有余而沉着不够。认识到这一缺点后,我注重了大草的临写,《古诗四帖》《自叙帖》写过一阵儿。后来,看看全国书坛上写这两个的太多,又想到明清,可自己又不想在结字上学明清,只想晋唐,后又对日本“三笔三迹”临写一阵儿。想想要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太难了,要形成自己面貌的草书风格也太难了,怎么办呢?我就自己“瞎想”:章法与字法分开学,然后组装。靠某家风格不取该家结字法,如我学黄山谷草书章法而不学其结字法。格调不在明清而着意晋唐,有与时俱进意识而努力不受展览体影响。于是,从2010年起,我的草书努力实践的一种方法是风格取山谷、怀素意味,而字法取晋唐草书结字法,这种组合创作,使得初看似山谷风,细看却不似。这样的实践在2014年的首届“江苏书法奖”中获得评委专家的认可与肯定,评委会给我获得首届“江苏书法奖”提名奖的八尺整张大草作品的评语是:“此作笔墨造型生动,大气淋漓,用笔伸展自如,方圆兼施,墨色对比强烈。作者以草书的圆笔为主要基调,其间糅合历代草书大家的各种笔法,并以宋代黄庭坚的草书为出发点进行草书语言的重新整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草书构架和笔墨语言。”从此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在这种草书创作实践中前行,不断尝试各种风格的嫁接与糅合,以期形成自己既具有较高辨识度,又符合传统书法审美的草书风格语言。

黄俊俭:你擅长行草书创作,尤其是痴迷于草书,你认为草书创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殷旭明:草书创作与其他书体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许多相同处,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字法。也就是字的结构间架。赵孟頫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强调了笔法是第一性的。对于当代人学习书法而言,我还是赞同启功先生的观点:用笔何如结字难。意思是说笔法当然重要,对于当代人学习书法,结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字法的长期学习训练好了,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了解掌握结字的共性特点,使得我们在书写任何一个字的时候不会出现造型不准、字势不圆、不符合结字美学的问题,既便书写时有一笔出现偏差也会在下一二笔中补救回来,从而达到随性生发不逾矩,因此字法训练尤为重要。二是帮助形成个性结体而体现个性风格,为以后逐渐形成个性书风有极大帮助。一件书法作品不同的结字法表现出不同的作品格调与气息,如一个人从他的言谈举止透露出的气质一样。草书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草法问题,要熟记草法、精准书写。一件草书作品草法是否精准是判断其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笔法。草书分小草、章草、大草、狂草,不同草体笔法也不同,大体小草一搨直下笔法居多,章草、大草、狂草则篆籀笔法和多种笔法结合使用。用笔能力是衡量书家书写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在草书创作中多种笔法的掌握运用十分重要,必须做到八面出锋。笔法关键在用笔、运笔,个性书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方法,并通过个性结字法而形成个人风格。

三、章法。草书创作最难让人找不到规律的就是章法。草书作品创作时,运笔、结字和用墨都要服从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章法的核心作用是统一、变化、协调。章法的处理能力反映作者的创作能力,是包括书写的书法审美、笔墨技巧功力的综合体现。章法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有意安排,加上自身艺术直觉逐渐形成下意识,并通过不断书写实践而达到自然流露的。具体到创作一幅作品的章法考虑有这么几点:一是意在笔先。我们在确定用什么幅式、用何种书体创作时,首先要在脑海中估计字的大小、行列等情况,正如蔡邕《书论》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王羲之云:“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些都说明,先谋后动的重要性。二是行气贯通。章法的行气贯通,就是分布“累成行,缀成篇”,以字字之间、行行之间的气脉通畅,贯穿整篇,使作品气韵生动。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仍续。”这表明书法作品中行气的重要性。三是节奏虚实。注重书写时的节奏感,同时把握各种对比:如墨色变化带来的虚实对比、笔画的长短粗细对比、字的大小肥瘦对比,行的直线、斜线、曲线对比等。四是落款。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五是盖印章。首先要用专业篆刻家制的印章,这样才能为作品加分,重点是红印章与白纸、黑字色彩对比强烈,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消除平板、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

四、墨法。墨色运用对于草书作品尤其重要,是作品产生点线面变化、节奏变化、虚实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展厅时代下,擅用墨法的草书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更能吸人眼球。因此,墨法学习运用不可或缺。

以上四个方面既是草书创作要着重解决和注意的问题,也是其他书体一样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黄俊俭: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书中,对于“从现代立场来了解传统”的目标进行解释时说:“所谓现代的立场,按我的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那么,你认为在书法艺术方面如何做到雅俗共赏?对于草书作品,如何使观者能“百读不厌”?

殷旭明:我觉得在雅俗共赏中,“雅俗”两字要分两个方面先来说明一下,一个方面指欣赏者的雅和俗,这里的“雅”是指文艺从业者或者说文艺方面的专家、专业人士;“俗”则是指普通百姓或者说人民群众,区别于非专业人群。另一方面的“雅俗”是指艺术作品本身的雅与俗,这里的“雅”是指高雅的、正大气象的、清新脱俗的艺术作品,“俗”是指低俗的、庸俗的、媚俗的艺术作品。从艺术创作来说,我们提倡高雅,摒弃低俗、庸俗、媚俗、低级趣味。因此,艺术作品本身“雅”就是雅,“俗”就是俗,不能共赏。书法更是如此。林散之先生曾说过:“字有百病,唯俗病难医。”再说观者角度的雅俗共赏,从字面意思理解,雅俗共赏就是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前面说过对于低、庸、媚俗的作品也许迎合了不具审美能力的俗人,但雅人(专业人士)是不能欣赏的,所以这里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只能是高雅的作品。对于高雅的作品,雅人是肯定能欣赏的,能否共赏的是俗人(常人)。这里就有个审美参照的问题,于常人来说,对于书法,也就是他们口中说的毛笔字,他们的审美参照大多以美术字、方块字为参照依据,所以一件书法作品写得整洁、布白均匀,所写文字大多能认识,且用笔流畅。对他们来说认为是好的、美的、赏心悦目的作品。这就局限了书体与书风,大体只能是楷书、行书(行楷)、隶书,并且是雅正书风,而草书和篆书因不识而不能完全欣赏,更别说风格了。因此,常人能共赏的书法艺术只能是基础层面的,即处于写字层面的多,更高层次则需要一定的书法修养才能欣赏。从人类艺术发展史来说,艺术的发展是多元化、多层次。层次不一样,审美要求就会不一样。所以,书法艺术的雅俗共赏是有局限的。要做到最大程度的雅俗共赏,我觉得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在书写主题性、政治性、说明性强的文字内容时,选择书体上要有一定要求,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读懂与欣赏为主的楷、隶、行书体为主。二是培养树立书法审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凡是艺术应该都是小众的。书法艺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更具文化属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所以没有一定的文艺素养,以及对中国书法没一点涉猎是很难感受到书法真正的精神内核和艺术美感的。这就需要我们书法工作者多做引导、示范、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展览、开设书法美学讲座,引导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书法审美观,来欣赏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可能观赏中国书法最为玄妙的草书作品。对于草书创作来说,只有技术精湛、笔墨精深、情感丰沛、思想深邃,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草书作品,才能使观者“百读不厌”。

黄俊俭:你今后的创作目标是什么?

殷旭明:我今后的创作目标还是致力于草书的探索与研究。做到五体兼修,着重要补篆、隶的课。以前,我临习篆、隶的时间相比其他书体要少。强化篆、隶研习只是手段,目的是为草书创作丰富技法。同时,还要加强文化修为和理论素养,以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今后的草书创作中,尤其大草方面能尽快形成属于自己的草书风格,并在此风格基调上做深做强。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殷旭明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2年12月7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欣赏基本要领,搞书法不得不看!
中国书法艺术技法论
陈忠康:书法学习13法
汉字书法艺术及其欣赏
草书之美
入国展作品的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