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访谈 | 杨天才:重建书法现代人文精神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杨天才 中国书协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山西书画院研究员、山西省书协理事、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出版著作:《唐宋书画诗赏读》《文墨斋书画论丛》《松庵谈艺录》《适庐山水诗稿》《中国山水画思想论要》。

重建书法现代人文精神

——杨天才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你在河南美术出版社、河南省书协工作了近十年,为河南的书法事业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你到山西工作之后,我们联系就少了,但作为彼此交往许多年的朋友和同道,非常高兴看到你依然活跃在书坛。为此,有些问题想与你交流一下,听听你的高见。

当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现象又助长了学术浮躁,产生学术泡沫,论文抄袭之类的学术丑闻不绝于耳。如果说在论文评审中,“低级”的抄袭我们可以借助于科技手段甄别论文是否为其原创,那么书画作品的抄袭就很难在评审过程中被识别,许多抄袭作品是在展览中或在互联网的传播中被发现。近年来,书画展览中的抄袭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观察。

杨天才:正如你所讲,在书法界论文抄袭和书法作品抄袭是两大顽疾。当代书法研究,一方面缘于固有的、传统的理念制约,理论创新不够,观念过于陈旧,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及文化现象缺乏敏锐而富有新意的解读和阐释。另一方面,缘于书法创作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为此,以开放性的学术思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前提,倡导书法理论研究的学术性与规范性、自律性精神建设。

对于论文抄袭的断定,是非常微妙而有难度的。中国古代史家对于历史撰述的一个重要观念——“史笔点窜涂改,全贵陶铸群言”。古人将读史心得和他人论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取他人之说代己立言,表明他接受、认可这些说法。关于“因袭”和“抄袭”之辨,章学诚说:“夫古人著书,即彼陈编,就我创制,所以成专门之业也……史书因袭相沿,无妨并见;如史迁本《春秋》《国策》诸书,《汉书》本史迁所记,及刘歆所著者,当时两书并存,不以因袭为嫌。专门之业,别具心裁,不嫌貌似也……专门之精,与剽窃之陋,其相判也,盖在几希之间,则别择之不可不慎者也。”这是因为《汉书》中秦汉之际至武帝之前的史事多抄《史记》;《汉纪》由删节《汉书》而成;《通鉴纪事本末》又以《通鉴》为史源。秉承章学诚“专门之精,与剽窃之陋,其相判也,盖在几希之间”的告诫,审慎地作“别择”之论当是必要的。

当下的书法展览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年轻书家在世俗功利影响下,处心积虑地想上展览,展览屡屡出现抄袭之作。笔者作为学术观察员,在“十二届国展”评选过程中,见到10多件作品模仿李双阳第八届“国展”草书作品李白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品。书法作品抄袭严重背离了原创精神和经典传统,他们的所谓书法创作无疑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书法创作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不能带有实用功利的占有欲望。书家的原创性、创造力的实现,需要远离世俗尘嚣,超越现实功利,彰显时代精神和书家的艺术才情。

黄俊俭:近年来,一些中青年书家有将其创作和学术人为割裂的倾向。书法家埋头于作品创作,理论家专注于书法理论研究。当然,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人们的精力有限,难于左右顾盼,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书法家缺乏学术修养,其作品总显得单薄;理念家创作水平提不上去,其学术就难以服众。我们总希望多出一些创作和理论都过硬的书法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天才:中国书法推崇“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先器识,后文艺”“先道德,而后文学”,这种重视伦理思想对于书家的人格塑造和书法创作都起了巨大的榜样作用。中国书法是本质上重人重文,包括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当下,一些书法家缺乏深广的社会视野,缺乏思想的深度,不能从艺术的宏观格局中考察艺术和文化,他们以“卖得好”为书法创作终极目标,以能否“卖出去”成为一些书家的追求。一些书家急于“功成名就”,误读与肢解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性,在创作中不能臻于“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之境。因此,他们的创作成为一种经验式的创作,成为一种“跟着感觉走”的创作,成为一种缺乏艺术理念支撑的创作。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缺乏艺术审美思想的创作。

重读书、重学问、重艺术的全面修养、重字外功夫,是中国书家的优良传统。一个书家的字外功夫决定他的书法境界的高低。书法既是文化的客观载体,又是艺术的“文以载道”。因为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体现了文化人的气质、风度、学识、性灵,弥漫着浓厚的书卷气。技法固然相当重要,但技法却不是书法的唯一,而重要的是书家学识修养积累及精神境界的凸现。

“技进乎道”。书家的文心与风骨,决定着书法的审美品格的重新塑造。当代书法的发展其核心是重建书法现代人文精神。只有在这样的观照和理解中,我们才能不断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把思考的角度向纵深推进。书法在这样的意义上便完成了对于个体生命的观照和文化担当。

黄俊俭:有的人自认为书法没有标准,因此才斗胆混入书法家队伍,并借助媒体之力包装,大肆炒作,想以此成为著名书法家。你如何分析这种现象?你认为书法到底有没有标准?

杨天才:当代书法是突飞猛进发展的40年,当代书法由实用走向审美,由书斋走向展厅,由文人走向大众的快速过程,在书法史上是空前的。同时,当代书法的创作环境、展示环境、创作心态、创作观念、学术理念、价值取向、艺术主张与个性风貌建构上与古代已有不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书法有着艺术和商品双重属性,与市场及利润有着密切的关系,背后有着一套复杂的机制在起作用,比如技法、艺术表现力、书法境界,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这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和力量及由此建立起来的艺术评价体系,渗透到书法市场中,左右着书法作品的价位。

书法评价对于书法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与取代的,它是书法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又是书法为广大受众所熟知甚至喜爱的重要引荐者,书法评价为书法建构起一座通向未来的关于当下书法变迁的桥梁。而评判准则是在书法圈内的某种规范、鉴赏经验、权威说法和时代审美等氛围中产生,即作品的水准和艺术价值往往是由书法家、评论家、鉴赏家和艺术收藏人等共同认可的,书法评价机制或书法评价体系就是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具体而言,书法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它关注的焦点是作品的鉴赏和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引导,其目标不仅是指出作品文本的意义,而且还要在欣赏者和作品之间确立一种关系,意在成为一种言之成理的阐释。当代书法创作与评价对接,需要从书法本体出发,把住文化思想力与独立学术思维能力提升这个关捩,将历史意识、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以时代精神为统领,突出创造的价值与意义。

黄俊俭:新时代下,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应该使中国文化的特色更为鲜明,使中国艺术更具有原创性,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具有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更为重要。书法既通向中国文化核心,又在构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你曾经提出过“中国书法价值观”的观点,可否谈一下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意义?

杨天才:当代书法创作是中国书法发展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一方面当代书法创作面对着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情境压力和“全球化”的巨大威胁,中国书法必须调整和创新,推进其精神与体格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面对自成体系,有着丰厚文化积淀,中国书法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属性,保持自己的艺术本质。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代书法创作路径的拓展,随着对传统书法系统地、理性地、全面地梳理和思考,整个书法界对经典书法重新审视。

当代书法创作着眼于的探索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代书法创作的突破口,就在于着眼于探索和创新,着眼于对传统书法进行重新阐释与弘扬。随着当代书法“展览意识”的崛起,当代书法创作与展览的评价问题也日益凸现。当代书法创作要对传统书法进行重新阐释与弘扬,不仅是一种创作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思辨。

当代书法应以书法自信和文化自觉,立足中国文化立场去观照当代书法,可谓是对中国书法价值观的认识或看法。中国书法价值观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结,而是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观、价值观。应该说,“中国书法价值观”概念提出的另一层蕴意,则是面对中西文化剧烈碰撞过程中西方思潮涌动的复杂现实,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和地域文化差异互动加剧的今日,提出中国书法的“中国化”的立场,牵涉到我们如何认识书法发展背后文化语境的生成。“中国书法价值观”的提出,是对书法历史精神的总结和提炼。新时代下,当我们将“中国书法价值观”的诉求,作为一种文化战略和身份认同,可谓正逢其时,既满足了当下书法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历史的使然。

黄俊俭:你从河南回到山西工作后在忙些什么?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书研究之路的?

杨天才:2003年的春天,我来到了河南,在中原的八年游学,应该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生活。在这八年的时光里,我先后在河南美术出版社、河南省书协工作,我接触到了许多当代书画家和理论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他们进行过有关当代艺术,以及书画研究的交流和探讨。正是在交流和探讨中,让我开始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形态有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山西工作后,经过数年的掂量和思考,我将自己近十年有关书法创作与观念形态的研究,准备结集《当代书法创作与观念形态论稿》。

当我将《当代书法创作与观念形态论稿》的编选和整理工作做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当代书法的关注、审视和研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思考的历程,以及关注视角和审视的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一次次转换。确切地说,不论是对当代书法的理论思考,还是对一部分当代书家的创作思考,都已经是十多年时间了。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者十多年的当代书法创作观念的演变。

近期,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琐碎的资料堆积,我采取了将书法理论和对当代书法家的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做到比较有效地,并且能比较准确深入地展现自己的研究视角;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仅可以在客观上较为具体地呈现出中国当代书法的创作与观念踪迹,而且还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杨天才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2年12月28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筱宁书法精神
书法修养--文化内涵
吉大张金梁教授:方正写字,认真读书,堂正做人
中国当代书法的生态景观
蔡显良博士的书法创作
当代书法研究院成立揭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