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访谈 | 董玮: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创新意识

《书法导报》访谈 

董玮 师从王镛先生。曾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现为北京尚艺书院院长,河北美院书法本科班导师,中国书协考级中心考官。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展赛中获奖、入展。长期致力于书法创作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创新意识

——董玮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你从事书法教学工作近20年,曾先后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尚艺书院院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你仍然活跃在书法教学第一线,在此请谈谈你的书法教学理念。

玮:我的书法教学理念是:站在艺术的立场,从艺术的角度去教学。书法的文化性不可否认,但书法更是文化中的艺术。

丰子恺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平日的生活,都受环境的拘束。心不得自由舒展,唯有学习艺术的时候,心境可以解严,把自己的意见、希望与理想自由地发表出来。这时候,我们享受一种快慰,可以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我们平日对于人生自然,因为习惯所迷,往往不能见到其本身的真相,唯有在艺术中可以看见万物的天然的真相。我们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的思想而用全新至净的眼光来创作艺术、欣赏艺术的时候,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自由自在,天真烂漫。”

丰子恺先生的这番话表明,只有把书法当艺术去教、学习者也把书法视为艺术去学习时,才有可能实现表现、抒情、得大自在,开发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这些审美教育的功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书法当成艺术去教,就要重视书法作品的视觉形象,培养学员对形的感受力、敏感度。有人认为,把书法当成视觉艺术是拉低了书法的层次。我不这样认为。古人说,以形媚道、以形写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法是要神采为上,但如果连形都没有,还媚什么道?写什么神?书法教学抓住了“形”就抓住了要害。围绕“形”进行,肯定会高效,我在书法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形”——点画的形、结体造型、一幅字整体的形象。当然,重视可视的“形”并不是说就不讲质感、行气、气韵、神采等无形的东西,不是非此即彼的。

把书法当成艺术去教,就要注重培养学员的个性、创造力。我在指导学员选主攻碑帖时,向来都是让学员在广泛临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样可以开阔视野,使学员在与众多碑帖接触、碰撞中发现自我。我从不直接“包办”,使众人一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讲解、剖析古人用笔、结体、章法的原理,以便学员“通其意”、生发创造。我还定期邀请国内一流名家到书院讲座,学员在听讲、受启迪的同时,还能感受当代名家的风采,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创新意识。

另外,我在书法教学中非常注重“授人以渔”——教方法、原理,学习者掌握了,就能自己去解析、临摹各种碑帖,也就具备了无限生发的可能。

黄俊俭:当前,社会上的书法培训班,特别是针对成人的书法培训班,大都以“国展”为主要目标,以是否入“国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玮:“国展”不是太尽如人意,但近几年也有好的变化,如更加注重参展作品的传统功底,风格也更多样化,形式上强调素雅,拒绝了以往过度拼接导致的花哨艳俗等,但还存在评选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对有创造力、探索性的作品不够包容的问题。书法培训以“国展”为主要目标,优点是能调动学书者的积极性,在参展过程中传统基础得到加强,用笔、结体、章法、形式、材料等全面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过于看重展览、办班以“国展”为主要目标就有问题了。过于功利的表现,就失去了艺术教育、美育的根本目的。揣摩、迎合评委喜好,把握不好会使自己的艺术个性受损伤。

是否入“国展”可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参考,但不能作为标尺。目前,许多书法培训班都以“国展”为主要目标,对“国展”趋之若鹜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艺术是人类用于缓解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条条框框、秩序、规矩、抒情表现的工具,我们学习它,就像丰子恺先生所说的,能从中获得自由,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弱化功利心,促进人品格的完善,人生的圆满,这应是书法教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在“自娱”的同时,作品能参展、获奖,博得功名,当然更好,但主次不能颠倒,特别是有的“国展班”采取拔苗助长,甚至弄虚作假的手段,这是毁了学生,更是不可取。有一次,我与王镛老师聊天时谈到宋庄许多国画“国展班”采取特别手段投稿,老师说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画时,谁要弄虚作假了,别人都会鄙视他,当事人会抬不起头。现在,许多人集体作假,却不以为耻。

黄俊俭: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教师队伍素质参次不齐,尤其是教师队伍长期存在的“近亲繁殖”问题依然存在,你对此问题怎么看?

玮:这种情况确实客观存在,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书法艺术几乎没有门槛(只要能拿毛笔写字就能称为书法家)、评判标准模糊,加上高校唯文凭是举的用人政策、“近亲繁殖”等原因,许多实际水平一般,甚至很差的人都进入了高校任教,造成高校书法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这种现状与国家的重视、学科的提升很不相称。

我们常说,教育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此推理,书法教育则决定中国书法的未来。而书法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师不行,原本应该诲人的教学就会变成毁人。

黄俊俭:当今书坛,许多书法家似乎变得“中规中矩”、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传统”合法的成为了他们的护身符,艺术创新成了一种奢望。目前,书坛少有的具备个人艺术思想的书法家,其探索性作品常常被人诟病,为社会所不容。你如何看待当前书坛的现状?

玮:当代书坛确实如你所言——缺少创新精神,这是当代书坛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一门艺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书法要发展,也必须要探索、创新。

当前,创新能力差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领域的创新问题显得尤为严重,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忽视美育,造成人的审美素养普遍偏低,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包括许多博士,文化课成绩确实很好,但艺术素养却低得可怜,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的,当代“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另外,与之不相符的是,因为书法与写字“貌似”,许多人都把写字与书法混同,导致书法艺术失去了专业的门槛,只要会识字、写字的人,都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有资格评判书法,形成了“全民教练”现象。一方面是大众审美素养低,对书法艺术也没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只是会写字而已,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书法传统为何物;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在书法赏评上超级自信,觉得自己绝对有资格评判书法作品的高低——不就是写字嘛。他们普遍认为写出的字工整、漂亮就是最美最好的书法,对稍有探索性、不常见的书风就看着不顺眼,觉得丑,从而大加鞭笞。这些人形成了一股保守力量,阻碍着书法的探索、创新。

我认为,书界同道想有所成就,还是应该勇于探索、胆敢独造,因为历代传世的经典书法作品都分明“写着”两个字:创新。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董玮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3年8月9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七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风高扬 | 董玮题汉画拓片三十品
沃兴华先生2017年书法作品选
墨华秋实 | 尚艺书院访董玮
一次集训,纠正5大用笔认识误区!
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原来经验都在这!
书法家董玮&冯错联合搞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