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仕女,赢在底气 | 高师摹辽宁博物馆周昉<簪花仕女图>
userphoto

2022.12.08 江苏

关注

图1(传)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46×180cm 粗绢本重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 无款 无题跋 无观款

继上篇推出现代画家高师摹唐伯虎《秋山高士图》,本篇续推人物画临本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簪花仕女图》有着网红般的熟视度,画中五位贵妇在史书图像中频繁出现,但关于它的解说、思想、风格、背景、流传与作者,是否在今天有着明确答案?笔墨当随时代,古画随着时间推移而重获新的解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第一件作品便为《簪花仕女图》,足见此件国宝的重要程度,“全世界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担负唐代仕女画的典型标本形象,呈现古代画师高水准的自然主义创作风格。

图2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除了观赏性很强的唐代个性仕女形象,展现在粗绢本的重彩工笔也蕴含十足韵味。图绘贵妇5人,侍女1人,另有2只小狗、1只白鹤、玉兰树及玲珑石,画卷记录唐代宫廷妇女的日常消遣,优雅端庄而华贵十足,周昉不仅理性记述上层豪贵女性的雍容姿态,还成功捕捉人物内心深层的空虚寂寞,深居宫廷重苑的哀怨和无聊。散漫的大唐贵妇,万般慵懒是安史之乱后晚唐的另类“迷姿”,也是王朝女人们独有的时代底气。人物最特色的造型为云髻和蛾翅眉,头顶依次簪牡丹、红绣球、荷花、海棠和芍药,穿着罗衫、齐胸襦裙、衬裙、帔(pèi )子和纱带,手执纨扇,脚蹬重台履或软底鞋。高髻作为贵族女士的身份象征,在18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也十分流行,身着华丽正装,沉重的发髻让人不得不挺胸抬头,以支撑礼仪姿态,拉开王室传统礼节与不重规矩的世俗间的距离,仿佛诉说某种使命的束缚与荣耀。唐代宫廷妇女,发髻盘的越高证明身份越尊贵,以至于不得不用假发替代,安史之乱后,长安童谣唱“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描绘嫔妃宫女仓皇而逃的凄凉景象。大江东去,白居易《长恨歌》里“云髻花颜金步摇”的盛容不再,可怜谁伴君王度春宵。“蛾翅眉”并非传统的“蛾眉”或“柳叶眉”,其形短而阔,如同蚕蛾的两片振翅,末端上扬,十分提神且彰显个性,这在同时代另外两件传世名作《捣练图》和《郭国夫人游春图》容貌中,是看不到的眉形,后二作皆细长弯曲,形似飞蛾触须。蛾翅眉这过度描画的妆容,于今天成为刻意追古的戏剧面孔,而在中晚唐却丝毫不显得夸张或做作,戏剧的扮演追思不再复刻大唐妇女的自信和底气。画卷另外特色,便是见证为千年丝绸之路贡献重头戏的华贵服饰,六位女子均身穿高级定制的绫罗绸缎,而这种上等丝绸轻盈、柔软、半透明的品质,被周昉这位高级画师表现地形象又耐人寻味,女子们纤弱柔美的身姿披着薄如蝉翼的绮罗衣。画中仕女身罩最外层的白地、浅紫、红地纱衫,便是绫罗绸缎中的“罗”,它轻缈如薄雾,贴在肌肤上丝滑透气而无承重感,画中为广袖直领,长度几乎都触地,体现女子端庄大气与身份高贵。若在上面制出图案,更是难上加难,需将经纬线抽丝替换,编织成各种团花缀饰,如此繁工巧匠,非豪门贵胄所能承受之财力。远远望去,如盛夏绚烂的梦幻之景,笼罩在落日的无限黄昏,《红楼梦》中老太太给黛玉做的窗纱便是这种材质,称“软烟罗”。据说它只有四个颜色,古人赐名:雨过天青色、秋香色、银红和松绿。

图3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4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簪花仕女图》无作者款印,也没有历代题跋和观款,这是国宝最“遗憾”之处,但出奇的“干净”画面也留给后世诸多猜想与争议。最早著录见于清代安岐《墨缘汇观》,鉴定为唐人周昉所绘,之后清内府编撰《石渠宝笈续编》和《石渠随笔》都记录在册,并沿用周昉绘制的观点,题名“周昉仕女图”,但后世研究者持不同观点。“唐代说”最具浪漫主义气息,传唐玄宗713年八月,太平公主谋反失败被诛杀,之后她所住的积善坊府邸被玄宗赐给寿王李瑁,成为李瑁与杨玉环缔结良缘的婚房,婚后的上巳节时,杨玉环邀请长宁公主、咸宜公主等四位贵妇前来做客,带领她们参观寿王府的后花园。李瑁为讨新婚妻子的欢喜,找来宫廷画师周昉为其作画,周昉来到庭院,见到五位贵妇游园簪花,不由得感兴眼前丽人异彩景致,边观赏边默默心领神会。几日后,周昉画出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此传说不论虚实,都为画卷罩上神秘又浪漫的旷世色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见到的倾世皇妃,是否有画中模样?

图5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现代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将此卷定为五代南唐时期,依据是白玉兰开放时节为乍暖还寒的三月初春,女子春天穿轻罗绸缎显然不可能在北方(长安),而南唐国都南京或南昌是有可能的,谢稚柳应用自然写实观断代归属,有着一定科学道理。五代诗人欧阳迥“绮罗织缕见肌肤”,形象贴切仕女的服饰特征。但王维画雪里芭蕉,李嵩绘四季花篮,超越气候与地域的创作方法早已不是新鲜,并无违和感,因此名家徐邦达、杨仁恺、李星明等人并不赞成谢氏观点。“周昉仕女图”曾入南宋内府收藏,后归贾似道所有,元代和明代收藏对象不详,清初被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又回归清廷内府,溥仪出宫时携至天津静园、长春小白楼,最后入藏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

图6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画中六位仕女在做什么?周昉师法张萱,二人前后相差几十岁,张彦远这样阐述:“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周昉“异”在哪里?从张萱《捣练图》、《郭国夫人游春图》看,画面都围绕故事叙述性展开,人物心理上具有“默契性”,各司其职,而周昉恰打破这种心理安排,每个人仿佛都不相关,各顾各的思想、气质甚至喜好,不知道六人之间有什么故事相连。但这并不影响画卷的观赏和趣味感受力,反而有着现代派气息的可读性。簪花,即把鲜花戴在发髻或冠帽上,是古代传统习俗之一,一方面实施礼节需要,另一方面具有身份象征作用。屈原佩戴秋兰表征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汉代陆贾说南越本不盛产鲜花,于是将故土的菊花和茉莉移植到此地,盛开之后进行采集,用彩丝穿过花心做装饰品。不仅周昉所绘唐代贵族簪花试美,连魏晋时期男子都喜好鲜花,欧阳询《艺文类聚》里讲到美男子潘安和陆机,身穿正装后再插上几多鲜花帮衬,原本就风姿绰约,天下美男,在花朵帮衬下不得吸引多少回头率和少女的目光,“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唐代簪花典型事例,为科举进士功名荣耀的象征,中举者佩戴杏花表征及第。簪花习俗最繁荣者为宋代,而这也是《簪花仕女图》被认为人物云髻佩花为宋人后添的主要原因。沈从文认为,仕女梳高髻配金步摇已是标准“配置”和完整梳妆习俗,再增戴大花,显得不伦不类,多度装饰,这在唐代绘画中绝无仅有。唐代墓室壁画中,女性梳高髻佩大花,也是在发髻两侧或中间,没有直愣愣地簪戴在云髻顶端,不符合现实女性的梳妆习惯。而宋代男子戴花,也是在帽檐或鬓角处,不可能直接插在头顶,既不美观也影响冠帽。从绘画构图和装裱学审视,画中女子头饰“顶出”画外,没有余留天际,这是不合理且不常出现的创作现象,画家作画前先起稿,不会让人物画呈现“顶天立地”的构图逻辑,因此仕女所簪牡丹、红绣球、荷花、海棠花和芍药很可能后人(宫廷画师)增添,只是画艺超高,技法与气象完全融入原画气韵,构成二次创作。不仅如此,连画卷装裱都经过后期“再创”,原本此画可能为屏风装置。1972年,文物保护专家发现画芯已严重开裂,粗绢受损,于是计划进行重装修复。在原装裱的揭裱中,发现画卷由三段大小相近的绢本组合而成,并且最重要的,左二红衣远处仕女、左边小狗和仙鹤,都是独立成绢,为“移花接木”镶嵌而入。唐初流行一种叫胡床的座椅家具,周围有三面小屏风做装饰,产生高级、雅致的视觉美感,当时叫“离合屏风”。很有可能,当时仕女画是独立地画在每一块屏风装置上,产生依次独立的绘画效果,人物之间气象类似,但服饰和动作不同,且没有簪花。到了后世(或许宋代),胡床新主人想更替家具,但又不舍得屏风上的画卷,于是找来绘画与装裱高手,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一张华丽的画卷,不仅从别处挖来另外的仕女、小狗、仙鹤,还为每个贵妇头顶簪上大花,构成今天所见的《簪花仕女图》。今人从绢上细看,依然能查出人物和动物被镶嵌的痕迹,其“移花接木”的高超之术骗过几代人的双眼。重裱现象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南宋高宗之举,因太过热爱书画品鉴,看到被征集来的大量书画名作混乱无序,于是敕令对画作进行重新装裱,达到尺寸、风格、形制的严格有度,统一装潢制度,便有后来著名的“绍兴内府”章,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年号。

图7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8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后嵌入的簪海棠花仕女(左二),是唯一佩戴金质云纹项圈的贵妇,其身材相对矮小,视觉上拉开了与前面几位仕女的空间距离。在众人物中,她的举止也最为“保守”而庄重,双手裹住罗衫、帔子,遮挡在胸前的襦裙上,项圈和衣服几乎包住整个纤弱的身体,颈部端正,望向不明的远方,从装饰、动作、神态的整体风格来看,此件人物图像“出走”另外画卷的证据十分明显。此外,仙鹤也显得比较孤立,与右边手持石榴花、头戴大荷花的贵妇没有任何呼应,小狗却十分入画,因为左一仕女正低头颔首,望向小狗的方向,仿佛在逗宠物玩耍。画中最有个性、神态最为安详的仕女便为右三,她作为仆人身份,为小主执团扇御热,她的体型最小,是画卷中唯一的“劳动者”和“非名媛”身份,服饰和装扮也简单普通,没有簪花也没有挽帔子,腰间系的黄地白花纱带,表明她需要经常劳作。单纯朴实的人物情态,反倒被衬托地有血有肉,具有现实主义气息。

据说宋徽宗每次出宫都会簪花,并且还赏赐身边文武百官花枝,官员依据身份高低佩戴不同的花束。沈括《梦溪笔谈》谈到著名的“四相簪花”,1045年,还是扬州太守的韩琦在官署后花园赏花,这时看到一枝花开四朵的芍药,粉色花瓣中围绕一圈金黄色花蕊,时人称“金缠腰”。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会出宰相,韩琦邀请官场同王珪、王安石前来赏花,此二人正好在扬州大理寺供职,另有路过的陈升,也一同被邀请,如此四人一同观赏这奇特景象。饮酒酣畅之际,韩琦摘下四朵金花,为每个来客簪花一朵,此后三十年,四人先后做了宰相。

图9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高师摹品《簪花仕女图》,技法上重现周昉“琴弦描”的造型技法,琴弦描结合高古游丝和铁线描。在人物面部、手部、发丝等肌肤处运用游丝描,而服饰、动物、静物等造型勾线转折处结合写意特质的铁线描,以区分肌肤与装饰的不同特质,同时又凸显女性肤质的丰腴和活力。笔法飞劲,柔中带刚,如同雨后春柳般依着人身体自然垂落,越是不体现线条的风格,越是以线造型的高级手段。手法醇熟的老画师往往没有太多“诉求”,他们直达胸臆,单纯得表现故事结构,不做多余的情感特写,《簪花仕女图》恰体现了这单纯功夫。最难的是面部与毛发的结合处,有经验的画家会舔笔和墨,让笔尖稍沾舌头,下笔便不会露锋,表现肌肤与毛发自然的生长交接。同样,在勾画罗衣半透明质感时,也要采取特殊技巧与措施,区分墨色层次,达到由内而外的空间感和半透明性。张彦远说周昉“采色柔丽”,关键在“柔”字,将原本鲜明突出的线条融合在绚丽的矿物染料色泽中,线、墨、色融为一体,浓丽而不甜腻,华贵却不庸俗,虽然各种花式并用,但却毫无庸脂俗粉气。《广川画跋》称“浓纤疏淡处,可得按而求之”,以疏朗轻淡的线条勾画浓丽设色,降低甚至隐藏外轮廓线的笔墨形象,这是《簪花仕女图》的特色,也是大唐仕女画的独有魅力。画史记载周昉还描绘佛像,且在多处寺院主持绘制壁画工程,“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仕女雍容华贵的富丽景致,与佛像的“端严”气质相影合,后人称其“周家样”,与南朝张僧繇“张家样”、北齐曹仲达“曹家样”、盛唐吴道子“吴家样”构成古人人物画“四家样”。

图10 高师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作画得神似。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曾请韩干、周昉为女婿赵纵侍郎画像,完成之后,郭子仪看不出两件作品胜负高下,便请来赵夫人评价,夫人一眼辨出不同,“两画皆似,后画(周昉)尤佳”,因“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形笑言之姿”。赵夫人未必有如此高的鉴别眼力,故事的作者朱景玄借观者之目道出画中秘密,韩干(画马名家)画人重在形似,而周昉形神兼备。

图11(传)周昉《簪花仕女图》原作

图12 高师摹周昉《簪花仕女图》临本 纸本重设色 2022年 45×173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宫珍藏精品国画[图] Qzone精彩由你而来
《簪花仕女图》及其时代之辨
中国古代深闺春秋图
古代小姐12月闺房情趣图 (图)
绮罗包裹的行尸走肉|唐代名画《挥扇仕女图》
唐三彩贵妇玩猴俑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