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坛唐代两宗师掠影

唐长安——大雁塔

唐代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与完善的鼎盛阶段。在这段从公元七世纪初到13世纪下半叶的六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画经历了漫长而稳定的发展历程,使中国画的成就达到了举世无双的高度。唐代画坛两宗师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盛唐时期大画家吴道子和王维。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是诗画结合的鼻祖。他们都是既有创新又不失法度的画坛大家,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

吴道子 (传)敦煌壁画 《维摩吉图》

一、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后向张僧繇、张孝师习画,娴熟掌握了绘画的技法。他刻苦好学,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景龙三年(公元709),吴道子在中书侍郎韦嗣立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不再为官,开始浪迹东都洛阳,从事绘画生涯。据说,至今龙门石窟中的一些壁画,就是出自他手。

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摹本)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公元713年左右,吴道子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大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为宫廷画家,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从此,他多在宫中作画,辅导皇族子弟习画,结束了贫苦奔波的生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官至“宁王友”。他擅画道释人物,“如以灯取影,不差分毫”;亦擅画山水、动物,颇能传神。据说,他在大同殿上曾画了五条龙,“麟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传得活龙活现。

吴道子(传)《维摩经变图》局部

吴道子发明创造了中国绘画许多技法,至今依然闪亮。他师法张僧繇又另辟蹊径,画风极为简洁洗练,被称为“疏体”。“笔才一二,象已具焉”是对他艺术风格的总概括。在绘画技法上,他抑扬顿挫、粗细变化的“蒓菜条”,可谓力健有余。点画之间时见缺落,笔断意连,有笔不周意周之妙。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衣纹飘举,世人称之为“吴带当风”。同时,他还创立了“敷色于墨痕之中,略施微染”的“轻拂丹青”,呈现出秀淡飘逸的风格,在唐代浓重富丽的重彩绘画中,独树一帜,耳目一新。

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吴道子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正是他创造了书写性线描和淡彩着色法,才使后世人物画进入写意境界成为可能。他还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为正式确立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做出贡献。吴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仿和借鉴。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

吴道子(传)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被认为是后人摹吴道子手迹描绘的。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从中可以看出吴道子的白描线条之大美。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可惜今已无真品传世,只有后人托名摹本《天王送子图》和《释迦图》流落日本大阪美术馆和京都东福寺,但其风格与唐画有一定距离。他的弟子卢棱迦尚有传世《罗汉》图册藏于故宫博物院,画风细致生动,用笔遒劲,可见当时吴道子风格之一斑。

卢棱迦 《罗汉》图册

在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天,画圣吴道子仍被历代画坛所推崇。我们见到的唐朝以后的壁画几乎都有吴道子的遗风。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风格,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明 《永乐宫壁画》(局部)

二、王维

王维(约公元699—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唐玄宗收复长安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归隐蓝田辋川,寓居“蓝田别墅”。王维著作有《王右丞集》,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是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一代大家。其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书画特臻其妙,画作魄力雄大,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虽然他的诗名也许盖过画名,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仍然被历代画坛所推崇。他一变古来的鈎斤画法,打破了精细艳丽的描绘,用水墨作晕染,创造了渲淡的“破墨”的技巧,开后世水墨画之先河,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 (传)《雪溪图》

这种以水渗透墨彩来渲淡的新技法,被世人称为“破墨法”,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尽去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把原先富丽重彩、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推进了一大步,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重大贡献。他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从此绘画不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浓艳富丽的重彩,中国画家们更是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笔墨的审美因素,并赋予了原本单纯的表现形式以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美感。

王维 (传)《伏生授经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王维多才多艺,一生把所有的感情尽情挥洒在山水之间,寄情造意,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意交融,诗画同工,以诗入画,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王维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但现已无确信的画迹传世。

王维(传)《辋川图》

王维的水墨山水超越吴道子,他青绿山水亦不逊于同时代大画家李思训。据说,他尝在清源寺壁上画《辋川图》,笔力雄壮,着色艳丽,不失为青绿山水画的臻品。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伏生授经图》传为王维画迹。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册》的《雪溪图》传为王维作品,其黄绢隔水有宋徽宗墨题“王维雪溪图”,但是否真迹后世尚存异议。王维的画作历代赞誉有加。宋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清王原祁亦云“画中雪景,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气韵生动自摩诘开之”。

唐 长安 《小雁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VS中国近现代十大国画家
禅画:中国画坛明珠(图)
唐代画家李昇
历史上的今天——701年2月28日,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出生
苏轼的凤翔初印象,他为何要说王维的画胜过吴道子?
中国画的源流(了解历史,探索未来)珍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