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史吐槽第一人:奥逊·威尔斯生命最后三年不吐不快

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5.6-1985.10.10),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天才、传奇导演,23岁凭广播剧播音让全美陷入恐慌 ,26岁拍出处女作《公民凯恩》(1941),名列电影史经典榜首,至今让后人仰望。

在《公民凯恩》之后,电影不再是原来的电影。有人问戈达尔,该如何表达奥逊·威尔斯的影响力,他说:“所有人的所有一切,永远都是拜他所赐。”


奥逊·威尔斯与前妻之一丽塔·海华斯主演《上海小姐》(1947)。

关于奥逊·威尔斯的多栖身份、多重形象和艺术多面手,有一个段子:

他去芝加哥一家戏院演出,但暴风雪让整个城市的交通都瘫痪了,几乎没有观众能按时到达。

演出开始,威尔斯走上舞台,看到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

“晚上好,我是奥逊·威尔斯——导演、制片、演员、主持人、作家、艺术家、魔术师,是舞台、银幕和广播中的明星,还是个不错的歌手。但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我,却只有这么少的你?”


 


奥逊·威尔斯一生最伟大的喜剧和悲剧作品就是他自己。

他才华横溢,中年坎坷,晚年落寞,自大和自毁的程度一样不可救药。他领到过三个终身成就奖,但他恨死了好莱坞,他对电影艺术的贡献超过任何人。

形象伟岸,气势逼人,是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巨人”。他茂密胡子,腰围胜于常人,是扮演国王、大亨、超人生父(这个角色最终归马龙·白兰度)甚至上帝的专业户。


奥胖专题


长久以来,坊间一直传说,有个地方存有一批录音带,记录了电影之神奥逊·威尔斯去世前与好友共进午餐时的私人谈话。


这个传说是真的。在奥逊·威尔斯去世近30年后,这批磁带尘封多年,经过整理、编纂,重见天日。《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记录了他1983-1985年间(生命最后三年)从未公开的隐秘聊天,回忆自己壮阔起落的电影生涯,点评20世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重要人物及事件,“爆炒”好莱坞,抖漏历史秘闻,挤兑明星要人。


奥逊·威尔斯年轻时恃才傲物,晚年更是口无遮拦,粗鲁风趣,雄辩天下,一针见血。


谈起那些旧相识、打过交道、上过床的男男女女,那些曾经讨好过和背叛过他的人,那些在他长达半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欣赏或憎恶(两件事常常同时发生)的人,奥逊·威尔斯总能说出好笑到伤天害理、固执到无法无天而又不落俗套的话。


无论是明星、大亨,卓别林、劳伦斯·奥利弗、大卫·塞尔兹尼克、梦露、玛琳·黛德丽还是领袖、总统,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里根,奥逊·威尔斯一个都不放过。


从1978年开始,直到威尔斯去世,他与忘年交、独立电影导演亨利·雅格洛几乎每周都会在靠近威尔斯住所的餐厅“我家小厨”共进午餐。在威尔斯最潦倒的那十年,后者让他活了过来,成了威尔斯的首席参谋兼经纪人,帮他寻找投资,讨论剧本,同时也是威尔斯八卦和倾诉的对象。


雅格洛曾参演威尔斯的遗作《风的另一边》。威尔斯在雅格洛执导的《谁来爱我》中贡献了蕞后一次银幕演出。


威尔斯去世前三年,雅格洛提议,把两人吃饭时的对话录下来。威尔斯唯一的要求是,把录音机藏在包里,把让他看见。


这最终成就了这本电影史上无比珍贵的著作。它经影评人彼得·比斯金德(著有《低俗电影》《逍遥骑士,愤怒公牛》)精心编订,附有雅格洛独家提供的威尔斯晚年片场照、合影,以及威尔斯破例同意、雅格洛绘制的铅笔画像。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中文版由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译者黄渊即以前上海DVD论坛的大神Yves,译作有《我生命中的电影》《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剥削好莱坞》《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四十年精选》等。

这是一位伟大导演放松不设防的时刻。奥逊·威尔斯暮年失落,不修边幅,玩世不恭,顽皮滑稽,大谈风流八卦,自曝拍片未遂的苦涩与愤懑经历;很多观点惊世骇俗又自圆其说,从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外貌歧视、身高歧视,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他直言不讳,并不在意“政治正确”。


读者可以前所未有地近距离感受这位“伟大的文化煽动者”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毒舌发功。他随心所欲,桀骜不恭,话题从政治到文学,从名人的缺点到那些他仍然渴望能拍的电影,充满智慧与怨恨,愤世嫉俗又罗曼蒂克,多愁善感又放肆低俗。


奥逊·威尔斯讨厌伍迪·艾伦:“他有种‘卓别林’病,看了就让我不舒服。”“他那就是自大,性格怯弱的人其实都那样,他的自大称得上是无边无际⋯⋯”

对话导演10:伍迪·艾伦既不够艺术又不够商业,对电影业毫无贡献

伍迪·艾伦喜剧的忧伤:模仿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还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他非常看不起卓别林,说卓别林一共有六个写手,但为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电影传奇,总是尽可能多的把功劳归到自己的名下。


卓别林有声片名作《凡尔杜先生》的编剧究竟是谁,一直是影史公案。威尔斯说,《凡尔杜先生》是他创作的剧本,最初希望自己来导演,由卓别林主演。但卓别林不希望别人导演自己,威尔斯大度地把剧本送给卓别林。他最后收到卓别林开的1500美元支票。“他真是史上最抠门的人”,威尔斯评价道。


威尔斯认为巴斯特·基顿的才华远超卓别林,“没有哪部卓别林的作品能和《将军号》相提并论”。


他吐槽完美电影情侣赫本和屈赛(两人合作过9部影片,现实中有长达26年的罗曼史):


屈赛在电影中从来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有一次威尔斯和屈赛约好在酒吧见面,结果所有人都上来找他要签名,没人注意到屈赛。那时的威尔斯因主演《第三人》正当红,而屈赛正在事业的下降期。他认为这是和屈赛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


而 “她(凯瑟琳·赫本)就在那里狂喷三字经(WTF?),说她如何被霍华德·休斯干了。那年头,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种谈吐……


他爆料另一位女神,“格蕾丝·凯利也到处睡啊,没人注意的时候在更衣室里,但她从来只字不提这事。”


偶像马龙·白兰度的外形,脖子就像“巨型香肠”和“只用肉做出来的鞋子”。


他评价劳伦斯·奥利弗:


奥利弗非常笨,甚至有些不自知的同性恋倾向。威尔斯还曾撞见奥利弗对着镜子自怜,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给自己口交……


他似乎偏爱右派,比如“伟大的”约翰·福特,在拍戏时其实滴酒不沾,只有拍完后才会醉上几个星期,曾经在威尔斯拍《公民凯恩》时提醒他要小心内鬼。


约翰·韦恩是“我见过的好莱坞演员中,举手投足最具风度的之一”。


鲍嘉是一个爱在酒吧打架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会被酒保拉开。虽然他的演技不怎么样,但却真正有着明星范。


·芳登在《简爱》中“就是一个平常不过的糟糕老演员”,她并没有真正理解简爱这个角色。


雷诺阿《大河》这样的经典之作,也被威尔斯视作“像业余导演拍的一样”。


威尔斯是公开反对好莱坞制片人制。


他说,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在公会之前,都是和黑社会合作。好莱坞尽全力美化了黑帮,而后世的黑帮分子则开始照着电影里的样子打扮自己。


欧文·托尔伯格这样在米高梅确立以制片人为核心、取代导演核心的电影生产模式的人,对于电影有太多的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混蛋。


对于发掘希区柯克的大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威尔斯也有着不好的评价:“智商很高,品位很低,他觉得自己是耶稣之后最牛的人物”。


《乱世佳人》、《绿野仙踪》等大片根本没有丝毫作者性,也不知道到底谁导的。“他们在食堂吃饭时,大可以做个抢凳子的游戏,谁抢到哪个位子,就接着拍哪部电影。”


电影史上从未有过哪个有天分的人,像奥逊·威尔斯这样多灾多难,在《公民凯恩》之后,30多年始终无法摆脱不受大厂制约与自筹自制的困境。特吕弗说过,“威尔斯真正的悲剧在于,30年来他花了那么多时间同权力无边的制片人打交道,他们会请他抽雪茄,但却连一百英尺的胶片都不舍得给他。”


奥逊·威尔斯是用22世纪的思维拍摄电影的伟大导演,但他的观众、票房、投资人、产业链却是20世纪的。


奥逊·威尔斯毒舌金句


吐槽政治文化界


尼克松就属于某种狄更斯小说里滑稽与恶毒掺半的反派人物,但他却成了如今这世道唯一一个说话还算有道理的人!这一点真让我受不了!不过,有里根这种人当靶子,随便是谁说起批评话来,听着都显得挺明智的。”


“他(里根)到哪儿都是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就像汤姆·维克说过的:‘里根蕞让我喜欢的一点就是,他假起来很真。’他确实是这样,但他身上就是有着这种安全感,这是之前很多美国总统身上所欠缺的。即便是艾森豪威尔,蕞初他也说话结结巴巴的,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当好政客。”


你很难喜欢上戴高乐这人。天哪,想想罗斯福当初是多么讨厌他。


布什是个讨厌鬼,烦人精,尤其是和戈尔巴乔夫相比。


“作为德国式哲学家,萨特很优秀——像是晚期的海德格尔——但除此之外,他作为当代事件评论家所写的东西,政治的或是非政治的,绝大多数都是扯淡。”


“我一直都知道当初博尔赫斯并不喜欢《公民凯恩》,他说这电影拍得太学究了,我觉得用这词来形容它挺奇怪的,他还说《公民凯恩》是个迷宫,而迷宫里头蕞糟糕的就是根本没有出路的那一种,《公民凯恩》就是没有出路的电影迷宫。博尔赫斯是个半盲,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吐槽电影界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希区柯克会受追捧……《后窗》是部愚蠢透顶的电影。”


伍迪·艾伦在银幕上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为了治他自己的病。”


《教父》是对那一撮废物子虚乌有的美化。”


戛纳那些人都是我的奴隶。”


“对于我的作品,你只有欣赏和不欣赏这两条路。”


“我觉得对演员来说,智商越高反而越不利。”


我一直都觉得,人类分三种性别:男性、女性,还有一种就是演员。演员是男人和女人身上坏品质的集大成者。


电影明星这种生物,本就和表演全无关系。有的情况下,他,或者她,恰好同时也是个伟大的演员;而另一些情况下,他们在演员里只能算三流。但说到底,电影明星就是能让你喜欢……


加里·库珀能把我变成花痴!


“想要脱颖而出,就得假装自己是个同性恋。或者成为同志,或者装成个同志。劳伦斯(劳伦斯·奥利弗)用的差不多就是这办法。”


“他(亨弗莱·鲍嘉)只是个二流演员,真的。但他性格迷人,成功抓住了世人的想象。可他这辈子就没演过一场好戏。顶多只是差强人意。随便找段他念过的台词来听一下,你就明白了。”


“塔尔贝格是好莱坞历史上天字第一号恶棍……塔尔贝格发明了电影制片这活儿。他成功说服所有编剧,写剧本的事必须有他参与才行,因为他是个大人物……他还会让他们先干坐上三小时,然后才能获准见面,都是诸如此类的手段。”


华纳兄弟公司的口头承诺,还不如写口头承诺的那页纸值钱。”


“东方世界,那就是美国导演的坟墓。他们所在的那个香格里拉,完全就是某个东方乡村俱乐部。”


“别人看电视喜欢换频道,我从不。我情愿看电视里的垃圾,也好过去影院看烂片,因为烂片会留在我脑子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忘记。万一烂片里头多少还有些亮点,那更会一直缠着我。谁会希望这种纠缠?”

 

吐槽各民族各族群


瑞士人想要展现幽默感时,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笑的吗?他们会笑得像瑞典人。


“为你介绍个匈牙利人做蛋饼的配方,首先,偷两个蛋……这是亚历山大·柯达告诉我的。”


“我在爱尔兰生活过好些年。凡是有智慧的爱尔兰人,大部分也讨厌爱尔兰人。他们的这种观点很正确。”


“最最迷信的那些人,往往都没什么宗教信仰。法国人不信上帝,但巴黎城里的算命师傅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算命师傅和医生的比例是4:1。……全世界相信这套东西的人,又要数苏联蕞多。按理说,那本该是个按辩证唯物论办事的国家才对。但克里姆林宫里摆着的列宁干尸没法解决民众在信仰上的饥饿感。”


俄罗斯人,这是一个天才的民族,各方面都是。但在大革命中,这民族没能繁荣绽放,反而整个枯萎了。而且俄罗斯人非常死板;过去我们总说德国人头脑死板,对德国文化缺乏真正了解的人,常对德国人有这样的误解,但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死板。他们都是神秘主义者,歇斯底里。而俄罗斯人是‘机器脑袋’‘拖拉机脑袋’。一群可怜的人。”


“在‘犹太人’这个群体中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自己并不喜欢‘犹太人’这词。你要是谈到犹太教或者犹太人信仰,或者犹太人文化,这些都没问题,但‘犹太人’这个词就是不行!所以,对于一个犹太人不要称呼他是犹太人。想想这事可真是够奇怪的,而且非常悲哀。”


贵族阶级从来就不爱国,因为他们不分什么国家,彼此都是亲戚,所以他们脑子里从来都没有国家的概念。国家是典型的只有资产阶级才有的态度。


“从古至今,独裁者就没有过高个子的,从来没有。……内心忧郁的怪人,全都是大个子,没有小矮子。矮子和侏儒全都有自大型妄想。”


“说起来,当我和同性恋在一起时,我也会变得有那么一点点同性恋,为的是让他们感到轻松,你明白吗?为了让米凯尔感觉舒服一点,我的举止会稍微夸张一些。为的是让他能显露出最真实的一面,那样他就不会觉得自己身边是个讨厌的直男了。”


“男人当艺术家,不管是哪种艺术,他身上就必定会有大量女性化的东西。我在表演的时候,作为一个男人,全身心投入,但在我记录和接受的时候,我的灵魂是女性的。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只可能是女性化的。要说有哪个艺术家身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个性是男性化的,这我没法认同。”



延伸阅读

影人相轻30例


        文人相轻的传统古已有之,相比之下,电影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电影人之间的互相倾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那些素来被冠以大师、巨擘称号的知名导演,在评论同侪时动辄冷嘲热讽、揶揄挖苦。文化网站flavorwire收集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30例:


        1、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那么多大导演里,唯有安东尼奥尼这人让我觉得说不出什么好话来。他的电影让我觉得无聊;他是如此严肃和缺乏幽默感。”

        2、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黑泽明和布努埃尔都在跟塔尔科夫斯基一样的那片田地中耕耘。安东尼奥尼曾经走过他自己的那条路,但现在已经断气了——被他自己的乏味给闷死的。”

        3、英格玛·伯格曼谈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在我看来他就是个骗子,空洞、无趣。他的电影是死的。《公民凯恩》集万千影评人宠爱于一身,每次投票都能名列前茅,但在我看来却是无聊透顶,最关键的是里头演员的表现毫无亮点可言。这片子如今还能被人敬重,真是荒谬至极。”

        4、英格玛·伯格曼谈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我从没由他的电影中得到过任何东西。它们让人觉得刻意、假知性、毫无生机。从电影本身的角度而言,极其无聊乏味。戈达尔就是个叫人讨厌的傻叉,他只是为了影评人在拍电影。他那部《男性、女性》(Masculin,Féminin)就是在我们瑞典拍的,那真是无聊得叫人心烦。”

        5、奥逊·威尔斯谈让-吕克·戈达尔:“他有着作为导演的巨大天赋,但我就是没法拿他当个思想家来看待,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分歧了——他可是把自己当思想家来看待的。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电影里传达出来的寓意,但正如绝大多数所谓的‘电影寓意’一样,其实几句话就能说完。”

        6、韦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谈让-吕克·戈达尔:“像戈达尔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就像是知识分子中的假币。”

        7.戈达尔谈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塔伦蒂诺用我的一部电影(《法外之徒》)的名字来命名他的电影公司(A Band Apart),如果这算是致敬的话,还不如送我点钱来得爽快。”

        8、哈默尼·柯林(Harmony Korine)谈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塔伦蒂诺似乎太过关注别人的电影了。我是说他借用别人的电影,拿来自己搅拌一下。看的时候确实感觉挺有趣的,但看过之后呢?我就不知道了,感到的是一种空虚。”

        9、尼克·布鲁姆菲尔德(Nick Broomfield)谈昆汀·塔伦蒂诺:“他的电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对于暴力和性的幻想,通常情况下,昆汀·塔伦蒂诺会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对着这些幻想打手枪,而他妈则在楼下给他做燉豆子。只不过现在有了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支持,这些幻想被搬到了几百万块大银幕之上。”

        10、斯派克·李(Spike Lee)谈昆汀·塔伦蒂诺(以及他电影中的“黑鬼”一词):“我并不反对这个词,我自己也用,但并不会过度;而且确实有些人说话就是这个腔调。但昆汀不一样,他已经对这词入迷了。他希望自己变成什么——一个荣誉黑人?”

        11、斯派克·李谈泰勒·裴瑞(Tyler Perry):“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黑人总统了,怎么还能倒退到mantan和sleep的时代呢?(他们是30年代活跃在美国银幕上的黑人演员,常演一些丑化黑人的小配角)

        12、泰勒·裴瑞谈斯派克·李:“斯派克应该直接下地狱!这话你们可以发表……斯派克应该闭上他的臭嘴!”

        13、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谈斯派克·李:“像他这样的家伙就该彻底闭上嘴巴。”

        14、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谈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库布里克是一台机器、一个变种人、一个火星人。他身上毫无人类情感可言。不过,当这台机器把别的机器拍成电影时,那还是不错的,就像是《2001太空漫游》那种。”

        15、雅克·里维特谈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卡梅隆并不邪恶,他可不是斯皮尔伯格那样的混蛋。他只是想要成为新一代的德米尔(Cecil B. DeMille,好莱坞黄金时期知名导演)。很不幸,他完全没这本事。”

        16、让-吕克·戈达尔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我不认识他本人,也不觉得他的作品非常了得。”

        17、阿莱克斯·考克斯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斯皮尔伯格不是个电影人,他是个糖果工人。”

        18、蒂姆·波顿(Tim Burton)谈凯文·史密斯(Kevin Smith),后者曾经打趣说伯顿的《决战猩球》在结尾时抄袭了他画的一本漫画书:“但凡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从来不会看漫画,至于凯文·史密斯这人搞出来的东西,我更是瞧都不会瞧。”

        19、凯文·史密斯谈蒂姆·波顿,作为对上述评论的回应:“从来不看漫画?怪不得他会把《蝙蝠侠》拍得那么傻叉。”

        20、凯文·史密斯谈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心灵角落》(Magnolia)这片子我肯定不会再看第二遍了,但这碟我得留着,我就把它搁我桌上,时刻提醒我注意,妄自尊大的膨胀感正是一个人或其作品中最让人讨厌的地方。”

        21、大卫·戈登·格林(David Gordon Green)谈凯文·史密斯:“他在电影界开创出了一个类似于特奥会的层次。他的作品把整个标准一下子给拉低了。我相信智障人士的父母亲会乐见于此,我可不会买票进场。”

        22、文森特·加洛(Vincent Gallo)谈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他是电影界最大的骗子。若是你带他去个派对什么的,他肯定是全场最叫人乏味的一个。这人什么都不懂,讲话也没水平,也不风趣……这厮就是一坨屎哩。”

        23、文森特·加洛谈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他给我1000万美金,我都不会跟他合作。他已经有25年没拍出一部好片子来了。我绝不跟极端自我主义的过气导演合作。”

        24、文森特·加洛谈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索菲亚·科波拉对男人的唯一要求就是看他是否能为她所用。想当摄影师了,她就会找个摄影师来上;想当电影人了,就会找个电影人来上。她是条寄生虫,和她那肥猪老爸一个样。”

        25、文森特·加洛谈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我拍他那部《葬礼》(The Funeral)时,阿贝尔·费拉拉天天只知道吸毒,从来不到现场。他还去过我房间,想要偷我的钱。”

        26、韦纳·赫尔措格谈阿贝尔·费拉拉:“我不清楚阿贝尔·费拉拉是哪位。我可以斗胆地说……我从没看过这人拍的任何电影。我不清楚他是哪位。他是意大利人吗?还是法国人?他究竟是谁?”

        27、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谈奈特·西亚马兰(M. Night Shymalan):“我讨厌那家伙!请说下一个问题。”

        28、阿兰·帕克(Alan Parker)谈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画师的合约》(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就是一坨故作姿态的大便。”

        29、肯·拉塞尔(Ken Russell)谈理查德·阿登堡爵士(Sir Richard Attenborough):“理查德·阿登堡爵士有罪,因为他的漫画手法、他的骄傲自满,还有他的自我重复,这些都对电影的影响力构成了伤害。”

        30、乌韦·波尔(Uwe Boll)谈迈克尔·贝(Michael Bay):“我可不是迈克尔·贝那样的傻鸟弱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与听》影史最伟大电影100部
世界十大导演最爱的十部电影(上)
“姜戈”再被抓走:与其流芳千古,不如遗臭万年
【周末电影推荐】重庆森林
【编导艺考生】少数派影单:11位导演的80部电影作品
与昆汀.塔伦迪诺对谈:如何用130万拍出《落水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