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光双楼村李氏族谱(始祖八)


  


东光双楼村李氏族谱序(8则)
1、李氏宗谱序(首修一)
双楼李氏,观城巨姓也。重修家谱,告厥成功。昔原有谱,未经镌刻,且历今多年,宜有增益,故重修之。详考世系,穷源溯流,支分派别,井然不乱。谋付印刷,以垂永久,而问序于余。作(?)与李系至戚,且交最深,素知其家世原籍德水,今读其祠堂中碑文,又知自有明洪武时迁于观城河西之双楼村,遂家焉,传世十有四代矣。合族公置祭田三百亩,又置宅基地一区,建房数十间,立家庙,其中门厅高起,规模宏远。邑令路庵王公嘉其尚义,额其堂曰“继范”。每岁六致祭。拜奠之后,聚族饮福,酬酢言欢,尊插长幼,恰恰如也。岁取祭田所出,以供牺牲资盛之需。外此则瞻子姓婚丧之贫不能举者,老幼之无养者,秀俊子弟之有志读书无力从师者。更有余,则储以备荒,振族人之饥。祠中屋宇甚多,族人任其居妻。举约主一,约正 一,约副一,朔、望率众瞻拜,讲读家训。凡此皆碑文之所载者。余读之,不觉为然兴炭(叹)曰:双楼李氏家,其真有古人之风乎!置田建祠,蒸常俎豆,以光礼典,报本追远之情深,亦又推一本之谊,亲睦九族,吉凶同患,养育而悔迪之,俾知砥躬力行,念尔祖而修厥德,何风之隆欤?李氏起家双楼村,历三百余年,奕叶书香,子孙繁盛,非其祖宗之昌德垂裕后昆,而能世泽之绵长如此乎?若其善为继述,守成勿替,子孙之象贤亦于兹可见。亦钱公辅《义田记》专美范文正公之德,谓其可以感当时而风后世。苏老泉《族谱亭记》则借族人口中之言,用以维末俗而警戒其子孙。吾原为李氏之后而列在谱中者,取苏、钱二公之文,而读之深有味乎其言,而各自勉策,则庶乎世泽弥长,家风丕振,可以记比范氏之林,而流芳千古矣。
康熙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中冬上浣之吉
赐进士第、现任江南宁国府国县知县 中水 苏黄(琠) 顿首拜撰
① 约正: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
【作者简介】:
苏琠,字子纯,号苍玉。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第三甲第55名进士。初任江南徽州府休宁县知县,丁内艰,再补江南宁国府宁国县知县。
2、宗谱自序(首修二)
吾族自德州迁居东阳,迄今相传已历十四代矣。以前祖辈之经营,立家庙,设祭田,载在碑碣,无容再叙。即继其祖父辈重修家庙,增值祭田,其间勤劳亦不具论。而只家谱一事,上承祖宗之干枝,下关子孙之继述,岂可任其废附而不修哉?我族虽有旧谱,不但破坏失遗,难以传世,亦且次序紊乱,不便稽查。父辈久欲垂诸竹帛,以示永远,奈以修造孔殷,力尚未逮。自去岁至今,土木未兴,且岁颇有秋,淳等心窃向往久矣。于是会同合族,极力刻板,在不知者以为不急之务,即知者亦不过曰传世之书。抑知所以笃亲亲者此谱,所以别尊卑者亦此谱。保谓笃亲亲,自有此谱,一掀卷便知某祖为某某之高曾也,某某为某祖之元孙也。即区嗣伯叔,犹可考其为某某近门也,某某亲支也。世系虽远,而孝思因之而愈远,非所以笃亲亲乎?何谓别尊卑?自有此谱,一阅图便知某祖与某祖,祖孙也;某父与某父,伯叔也。即远支兄弟,尤可知其某为兄也,宗支虽繁,而昭穆自不见其烦,非所以别尊卑乎?况吾族原分三支,数传而后,几不知谁为某支也。而后始知三世祖讳宗贤者,世居霞口,为长支;讳宗让者,世居双楼,为二支;讳恭者,世居杨家圈,为三支。支虽三分,一本之理井然。即传古百世,同源之义自昭,皆此谱告成之力也。后及之贤子若孙,或数十年而一绪,庶永垂奕异于不朽云。是所望于后之同心者。
十二代孙  谨叙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二月十五日之吉
3、重修族谱自序(二修一)
敬祖睦族,家政之大端。其事永垂不朽者,一则修祠,一则修谱。吾族自六世祖讳命公等,置义田,建祠堂,可从之规以立。厥后增益地亩,恹阔庙制,保全茔树,以及家谱之一修再修,诚哉仁孝至意,燕翼良谋也。越数十年,主堂渐即颓委,龛位并觉隘狭,且旧谱所载甫及十四代,十五六代皆未入谱,即十二三四代亦多未入谱,修祠修谱宁容缓图。我祖灿然公讳青藜,首介其事,以二役不能并举,定为先祠后谱,以年迈不堪操劳,从而择人委任。东门择一耿直者,为我祖同辈弟洁公讳恕已;中门择一和厚者,亦我祖同辈弟美实公讳芳;本支择一行诣端方,言足服众者,则我祖从侄赓渠公讳东铭。略兄弟叔侄之分,跪门而请,坚其任也,且要其成也。当日三公愕然,跪扶我祖而言曰:“受寄托之重,决不负名。”于是房间经营一本,公正重建神主堂三间五间,双移两厢基址以阔阶砌,添两厢格扇前厦以壮观瞻。落成后,请神主复昭穆位,恭行祀礼。对越之间,堂宇巍焕,气象森严,真足妥先灵而兼报本追远之心,绥后禄以笃莫怨具庆之谊也。修祠之功孰大于此!自是方且谋及修谱,不意赓叔染疾,悬复捐馆,祠事失依,可胜悲哉!因举赓叔之侄,士表弟讳儒魁继任。而士表弟有志芸窗,异邀一第,故合族又请出从祖凌云公讳青震代其不及修谱之工以兴。原族人散居颇多,有不谋其面,而亦有漠识其名,势难速成,必于祭日,或收所自书,或录所自白,每祭记载,积岁汇集,而后乃今人无不具派罔费,请可以付之印刷矣。思始祖开基以来,传世十六,历年四百,而一谱重修,高增孙子宛如同堂,远近亲疏昭然在目,孝悌慈让之情,必有相感而深者。以此继美于修祠家政之大端,夫何憾焉?惜吾祖不及见也。甲午初夏谱成,令我作序,我岂能为文者,但录实迹,表修祠并修谱之功于不朽,更悬人焉。属望夫后来俾知先代缔造之艰,而共相劝勉云尔。
十四代孙 景铎 沐手顿首谨序
乾隆三十九年(1774)岁次甲午孟夏谷旦
4、重修族谱自序(三修)
始祖八公原籍德水,自前明洪武年间迁居观州,传六世,已有谱,但未经镌刻,难以垂世。至十一世曾叔祖讳景祥公等,十二世叔祖讳肇修公等,同修于康熙戊子年,谱成付梓印刷,以示永远。向可久之规以立。厥后十二世叔祖讳恕已公等与堂叔祖讳青震公、堂兄名儒魁同修于乾隆甲午年,稽一修再修先济美,厥功伟甚。然此皆历代谱序所载,无容详叙,历传至三十余年,谱未残缺,人益繁衍。时国朝嘉庆庚午春,吾族史督孔之醇堂侄丕显,膺理祠事,意欲重修,乃以事系艰巨,不胜厥任为虑,因于族择酵谨才干者二三人,共勤厥事,以助不及而修谱之功举焉。于是遍访子姓,逐名书录,汇集成册,阅六月而始成。儒俊历观始末,见其用意精到,叙述详明,旧谱所载有后人之名与先代重复者则改正之,有谱中之名与神主不符者则更定之,且条约之中有宜于古而不宜于今者,则又因而变通之。凡类此者,无不一一详酌,以归各当。非矜己以自用也,因文核实,据义述详,理固然耳。虽绪旧谱,实与现代之缔造有同功矣。继述大端,孰有过于是者。我祖宗创垂惟艰,历数百年,留遗至今者,不且赖我淑也兄等,而益永传于不朽也。然而考厥成功,究非勤事者之力不及此,勤事维我从弟汤浴族孙广林也。用付诸梓,以诏来兹。
嘉庆十五年(1810)岁次庚午六月上浣之吉
十四代孙 儒俊 沐手顿首谨叙
5、重修族谱自序(四修)
吾李氏自设祠也,定规模、立条约,更不胜枚举矣。而所以为家政之大端者,惟修谱为尤急。
忆昔始祖八公,自前明洪武以来,原分三支,各居一方,谁为长,谁为次,宛然如断;谁在此,谁在彼,昭然在目。若非祖宗之缔造于前,子孙之继述于后,而始得清楚若此?迨相传至今,已十有九代,亦使一修再修而不能屡修,且虑世远年湮,生齿日繁,而名分不失,余少凌长,即失余远间亲,则以同气公族,致等于异姓路人,不良可慨哉。是以历代祖辈一一重修,而伯仲叔季之论开卷了然,无庸再叙。继起我族祖淑孔公,重修于嘉庆十五年,支分派别,秩然不紊。迄今又卅余载,子孙繁衍,人日益增,或同居而迁它地,或散处而归故里,恐相对而不相知,恐觌面而不相识。噫!今之见面不相识者,乃即惜之肩随庭讳,同承色笑,余族宗者也。岂可谓我族有旧谱而不必修欤?故时值国朝丙午,我祖辈重华公又谋欲重修,以此事命广曰:“族谱者,传世之巨潢,燕翼之良策也,一旦废之,不惟先进经营之劳,亦且失后进长幼之序。”而广虽寡闻浅见,材盾鲁钝,何敢敬谢乎不敏,而置理乱于费闻。余是与吾祖辈汉三公等敬相参酌,未入谱者而尽载之,未有名者而编叙之,祠中之模范有不协时宜者而变通之,或族人有不能入孝者而正数之,有不知出第者而甚责之,有不能安分者务加劝勉,有不能守己者深相苛责。此非庭训之极严也,欲齐家者必先修力,有今来皆如是耳。果后世之子子孙孙咸知以育续为业,忠厚为先,尊长之前,进退而有仪,往来而不苟,彬人然诗书之门第,礼乐之家风也,不继乎前而永奥哉。是所广之厚望者。
道光廿六(1846)年岁次丙午孟夏上浣之吉
十七代孙 运广 沐手顿首谨叙
6、重修宗谱序五订(五修)
族谱者,所以溯本原、别支派、报本追远、睦族敦宗之所系,非细故也。吾族谱已经四修,至今又三十余年,人丁增益,未入谱者又复不少,倘不及时重修,恐世远年湮,上以附祖宗之绪,下以失子孙之传,不诚一大憾事哉。客秋曾祖辈优瑞,父辈书令、春坊、春太、春汪诸公命霞曰:“我族老成衰谢,尔亦年至四旬,谱若不及时修,嗣后谁成此事也。”霞自惭学疏识浅,重任何堪,然亦不敢遽辞,遂同父辈春令公按支访查,依次抄录,未入谱者载之,未有名者编之,名讳有重复者,亦从权而更正之。善行有可述者,亦详书而记录之,缮写誊校,付之印刷,散给各家敬存一册。则离者合,散者聚,五百年百然在目,十九代宛若同堂。报阅之间,不但见先人修为,俾皆知所劝勉,并悟万派一源之意,九族同体之情。更望孝子贤孙率有旧章,经数十年而即续,其永传奕祀,余不朽也,岂不懿欤!且祠中曩有义学,饥馑频仍,义学因废,今命霞在祠教读,以延书香,庶学校立而人伦明。即修谱立学之事观之,窃叹吾族犹识大体也。霞虽不才,敢不忠心竭力,报祖宗而对族人哉。更忆我始祖迁居以来,非大家贵族,而忠厚传家,诗书启后,好义载再邑志,继范额自县尊。即继起累代祖考,建祠者几辈,增修重修者几辈,修谱续谱者几辈。我先人之培护非不厚,我先人之创垂非不善矣。为李氏子孙者,务宜各自珍重阴功,加意栽培,毋损先人之德泽,祠事秉公办理,毋败先人之基业。纵不能光大其门闾,切莫玷辱夫祖宗,守分安名,无愧为李氏之后也。是则霞之厚望也。夫有联云:须留面目见宗祖,莫比心田害子孙。吾族宜三复斯言。是为序。
光绪六年(1880)岁次庚辰季春之月上浣谷旦
十八代孙 丹霞 沐手顿首谨叙
7、重修族谱序(六修)
我李氏自有明洪武年间,派分德水迁居观州,迄今五百余年矣。自六世祖命公建祠堂、置祭田、立条约、设义学,而修谱之举始肇基。为是,历代祖辈陆续重修,编名书字,斟酌尽善,数百年支分派别,井然不乱,诚可久之宏规燕翼之良谋也。倘先进缔造于前,而未能继述于后,恐世代遥而人益众,或迁居各地,或流落他乡,他日遇之于市,虽睹其面而不识其名,同姓若异姓,族人如路人,何以明伯叔兄弟之伦,一本同宗之谊乎?故时值国朝壬子,吾叔祖春潮公又谋欲修谱,因命于景曰:“族谱者,考世系序伦次,报本返始之巨典也。我谱已经五修,历传至今三十余载。生齿繁衍,人丁稠密,其间未曾入谱者,良不乏人,此时若不重修,嗣后谁膺其任。”预闻之而神怡,不禁跃然起曰:“襄有是心,蓄之久矣,但未有同志,难赓同调。我李氏族众人多,而识大体者恒鲜。我族既有热心,自当竭力经营。景虽学识浅,不堪重任,敢不毕虑凝神,上承先人之统绪,以明万派一源,百世同宗之义哉。”遂与曾祖辈成全,族弟楷荫,按支稽查,逐名书录。为有名字者续之,为载配氏者增之,且名有同音亦参酌而裁正之。自二十代以下,藉金木水火土字边,以五行相生之义。非敢自矜已长也,特愿后世续修者,依此注名耳。缮写备誊较清,重诸竹帛,传为永远。俾后世一披览间即知某为长某为次,五百年脉络不率;某为祖某为孙,廿一代尊卑有序。使后人克承先志,一修再修,而仍能续修,庶几乎世泽绵长,家风丕振,无于敬宗睦族之义云尔。
          
20代 21代  22代  23代  24代
宣统四年(1912)岁次壬子辜月仲冬中浣谷旦
十九代孙 景荫 沐手顿首谨叙
8、重修族谱序(七修)
我始祖八公从德州迁至双楼,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祖修祠、置祭田、植树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办义学方面,为本族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丰功伟绩,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有才之士,给后人留下了敬宗圣族、团结进取的光荣榜样。
这次修谱由于社会和形式的变化,家族分散,人员日增,家族的扩大,以及亲族相见不相识及社会的和谐,为此经过各村的协商,有双楼村树发、霞口村名祥、刘仁村铭发、小庞村汝春等提议再次修谱。
为此,有双楼铭升、财池主动配合,成立了修谱委员会。这次修谱、立碑、植树工程庞大,任务艰巨,与历代大不一样,没有家族祠堂祭田的后盾支持,只有本族人的个人资助才能圆满完成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看来全族人是同意修谱的,为修谱献计献策,东奔西走,不辞辛苦,添砖加瓦。可是只有三支杨圈和李化香不再续谱了,更有对比的是沧州西陈圩村、小庞村为了认祖归宗,经过多次走访,艰苦奔波,最后终于找到了李氏家族的大家庭,为我族扩大了队伍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即有无私奉献的捐资和慷慨解囊,我族宗谱永续永传万古长青。
续谱委员会决定,为本族长期勿通修谱再望,特以下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之义,特续十个字锡、海、桂、灿、培、钟、洲、权、焕、增,作为起名用字。为了便于起名,减少重名,每个字可上下用,居中排下皆可。凡以此字起名,永不紊乱,使后人秉承先志,发扬敬宗圣族之风尚也。
公元二〇〇七年
二十代传人 铭发 二十一代传人 芳池 沐手顿首谨叙
(张海波提供 药丽霞校录)



  
《沧州谱牒序跋集》目前已经编辑完成,书稿已送审,现向社会各界寻求赞助商。根据赞助费用的多少命名为理事会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理事,赞助单位或个人将会在本书予以彩页介绍。

沧州谱牒序跋集赞助商排行榜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

......

穆国联电话:13931790137(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陇西堂龙门李氏历届修谱序言
家谱序言范文欣赏㈡
沧州回族李氏家谱
家谱,一场 “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
山西傅氏|盂县傅氏族谱全文概略
李氏家谱,各地李氏族谱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