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秦桧再世——穆彰阿,权倾朝野,他构陷了林则徐,也提携了曾国藩
穆彰阿

他被称为“秦桧再世”。他是道光皇帝最信任的宰相。他权倾朝野。

林则徐

他构陷林则徐,致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他主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曾国藩

他是曾国藩的恩师,多次提携曾国藩,曾国藩数次命悬一线,都是因为他拼命力保,方才得以赦免。清末历史学家汪士铎评价他:“在位二十年,十分爱惜人才。”

咸丰皇帝怒斥他:“保位贪荣,妨贤病国。”

和珅

他和和珅齐名,被人称为“上和下穆”。前有巨贪和珅,之后有奸相穆彰阿。他就是两面宰相——穆彰阿。

一、爱惜人才

公元1782年,穆彰阿出生,满洲镶蓝旗人。穆彰阿自幼聪颖,十分酷爱读书。24岁时,穆彰阿考中进士,入职翰林院。因为是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所以穆彰阿深知读书人的不易,十分爱惜人才。

二、痛恨秦桧

公元1814年,穆彰阿奉命前往浙江担任乡试的考官。监考结束后,他就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前往岳王庙参观。

岳飞
秦桧

当他看到岳飞的塑像和秦桧的跪像,他极有感触,随即作诗一首,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仰,和对秦桧的痛恨。

三、英和

军机大臣英和是穆彰阿乡试和会试的考官。按照清朝的习惯,英和就是穆彰阿的座师。英和是一个十分有能力、十分有担当的官员。面对清朝出现的积弊,英和常常向道光皇帝提出改革的措施。

结果道光皇帝是一位保守、不愿改革的皇帝,而英和提出的改革措施又常常侵犯到满清权贵们的利益。

最终英和提出的改革措施不但没有得到实施,反而被权贵们诬陷抄家。英和一心为国,却落得个被抄家的命运,这让追随英和的穆彰阿心有戚戚。

四、曹振镛

曹振镛是道光初年的宰相,也是穆彰阿的引路人。曹振镛性格圆滑,唯唯诺诺,一切唯道光皇帝之命是从。“多磕头,少说话”,这是曹振镛的为官之道。

曹振镛

天下人都讽刺曹振镛庸庸碌碌,没有担当,眼看国家弊病丛生、国势日衰、人民困苦,却从不敢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犯颜直谏,提出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庸庸碌碌、唯唯诺诺的曹振镛,却位居宰相多年,备受嘉庆、道光两位皇帝信任,最终以81岁高龄寿终正寝,被赐谥号“文正”。

唯命是从的曹振镛,一生备受信任、风光无限,这让刚刚进入内阁的穆彰阿极受触动。

五、重大选择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英和被抄家;曹振镛备受信任,名利双收。这让穆彰阿作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重大选择。坚决不走英和一心为国为民、家破人亡的老路,坚定追随曹振镛,一味奉迎皇帝,不管天下苍生、国家社稷,只求自家富贵。

这是穆彰阿人生的重大选择,也是他被称为“秦桧再世”的开端。

六、势力庞大

清朝极其看重师承。因此,穆彰阿对于主持考试之事,极为积极。曾经主持乡试三次,会试五次,殿试、朝试更是从不缺场。许多学子都因为他的推荐,得以进入仕途。许多知名人士也因为他的举荐,得以入朝为官。

他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因此在朝中势力庞大,时人称之为“穆党”。

七、权倾朝野

公元1836年,穆彰阿被道光皇帝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正式成为宰相。

19岁的罗惇衍、18岁的张芾、17岁的何桂清同时考中进士,被外放为官。张芾、何桂清见穆彰阿炙手可热,便第一时间拜访穆彰阿,依附于穆彰阿门下。罗惇衍年少气盛,不肯依附。

潘世恩自画像

罗惇衍去拜见大学士潘世恩。潘世恩惋惜道:“你不去拜见穆中堂,先来拜见我,恐怕大好前程就要完了。”罗惇衍不信。结果,第二天清晨,罗惇衍外放为官的诏令就被撤回。

理由是:罗惇衍年龄太小,不堪重任。而当时罗惇衍、张芾、何桂清三人中,罗惇衍年龄最大。

这是清朝二百多年间,唯一一例已经外放为官又被收回成命的。

八、构陷忠良

英国在和清朝的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为了扭转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道光皇帝深感鸦片的危害,遂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虎门禁烟

1840年,英国派出远征军侵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林则徐主战,穆彰阿主和。穆彰阿构陷林则徐,致使林则徐被罢免。最终,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

清朝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构陷忠良,不思反抗,一味求和,丧权辱国,让穆彰阿被称为“秦桧再世”。一个曾经敬仰岳飞,痛恨秦桧的人,却被天下人称为“秦桧再世”,这对于穆彰阿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当然,路是他自己选的,他也怪不了别人。

九、提携曾国藩

穆彰阿是曾国藩的座师。穆彰阿十分喜爱曾国藩,常常在道光皇帝面前举荐曾国藩。道光皇帝向穆彰阿问道:“你一直向朕举荐曾国藩。朕很好奇,曾国藩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你如此看重?”

穆彰阿思考片刻后,回话道:“曾国藩做事留心,博闻强记。”道光皇帝没有说话。

不久,道光皇帝召见曾国藩。在偏殿中,曾国藩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道光皇帝。太监通知曾国藩道光皇帝公务繁忙,便不见曾国藩了。

曾国藩感到很疑惑,于是出宫后,就去拜见了穆彰阿。穆彰阿向曾国藩问道:“那间偏殿中是不是挂着很多匾额?你记得匾额上的内容吗?”

曾国藩如实回答道:“这是我第一次面见皇帝,很紧张。我只记得偏殿中确实有很多匾额,但是匾额上的内容却不记得了。”

穆彰阿双手一拍,暗道一声:“坏了”。

他知道不久后,道光皇帝肯定会考校曾国藩匾额上的内容,一旦曾国藩答不上来,不但曾国藩的前途会受影响,而且道光皇帝对他也会产生不信任。

恰巧此时,有名皇宫的太监来找穆彰阿办事。于是,穆彰阿便请太监,将偏殿中匾额上的内容抄下来,交给曾国藩。不久,道光皇帝果然考校曾国藩匾额上的内容,曾国藩对答如流,道光皇帝因此十分满意。

曾国藩兵败跳河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率军作战,屡战屡败。大臣们多次向道光皇帝建议,追究曾国藩战败的罪责。每一次,都是穆彰阿拼命力保,才让曾国藩得以赦免。这让曾国藩十分感念穆彰阿的恩情。

十、拍手称快

公元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继位。咸丰皇帝鄙视穆彰阿的为人,便将他革去官职,永不叙用。诏令下达,天下都拍手称快。

公元1856年,穆彰阿病逝,享年75岁。

十一、是非功过

穆彰阿一生备受道光皇帝信任,即使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道光皇帝仍然对他信赖有加。咸丰皇帝继位,虽然革去穆彰阿的官职,但是因为曾国藩的照拂,穆彰阿富裕依旧。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国力衰败,却不影响穆彰阿富贵。

有史学家评价道:“道光初期,任用庸庸碌碌、唯唯诺诺的曹振镛为宰相,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后又任用一味逢迎、构陷忠良的穆彰阿为宰相,和战游移,遂成外患。国势日衰,由此开始。”

穆彰阿一生中所做出的那个重大选择,最终没让他成为一名为国为民、清除积弊的好官,而让他背负了“构陷忠良”、“秦桧再世”的千古骂名,直接导致了清朝的衰败,让他成为清朝的罪人,国家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相比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人真是天壤之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处世游刃有余少不了这3大因素
要钓大贵人,就要有真本事
如果说清朝军机处排名第一的恶人是和珅,那排名第二的是谁?为何同僚背后叫其为秦桧?清代军机处是一个非常...
道光最信任的首辅大臣穆彰阿的两面人生
一天晚上,曾国藩来拜见恩师穆彰阿。穆彰阿...
太平天国系列(26)—曾国藩出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