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后宫中的宠物待遇到底有多好?慈禧:我甘心做保姆!

近年来故宫一直是游客们最热衷的旅游景点,除了壮观的历史建筑和精美的文物之外,故宫中大量的可爱猫咪也为这里增添了生气,它们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大明星。

其实在清代时,故宫中就一直不乏小动物们的身影,还有专门照顾这些动物的管理人员,那么除了猫咪之外,还有哪些动物呢?

在清代故宫中饲养动物的机构有很多,其中以养狗处和上驷院规模最大,养狗处顾名思义是清廷豢养猎犬的地方,这里饲养的狗并不是一般的宠物狗,而是在春秋围猎时使用的猎犬,因此需要精心照顾。

在乾隆年间,由于乾隆对围猎十分热衷,因此养狗处中豢养猎犬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为了给猎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乾隆还将养狗处分成了内外养狗处,并配备了数十名专职养狗的工作人员。

清代围猎

之后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秋季大狩被叫停,内外养狗处再次合并,其中的猎犬数量也大不如前。

上驷院是清廷负责马政的衙门,他们除了需要帮助皇帝照看御马之外,还要统计全国各地牧场中的马匹数量。

清代猎犬图

各地的牧草发放也是由他们分配的,因此相较于养狗处等机构,上驷院有着更加完善的官员体系,工作量也十分繁重。

但在清朝中后期,由于围猎的结束以及骑兵逐渐被淘汰,上驷院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在周边各国停止向清廷进贡骏马之后,他们连皇帝出行用的御马都难以配齐,实在令人唏嘘。

古代骏马

除了这两个关键部门之外,清廷中还有训象处、鸽子房等饲养特定动物的机构,在我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大象一直都被视为瑞兽。

因此在很多典礼上都少不了大象的身影,由于大象体型庞大,食量惊人,因此清廷设立了驯象处负责它们的饲养。

清代典礼中的大象

在康乾年间,清朝国力鼎盛,驯象处中的大象数量有很多,因此皇室贵族们便开始训练大象进行表演,甚至还让大象和老虎等猛兽搏斗。

但到了清晚期,清廷支出吃紧,管理驯象处的太监还监守自盗,这让许多大象经常因为饥饿而死去,驯象处也变得名存实亡。

出土的大象形态文物

鸽子房和以上所有的机构都不一样,清廷豢养鸽子不是为了供人把玩,而是为了给皇子们进行“性教育”。

在清代皇子年幼时是不能接触性相关知识的,为了让皇子们在成年后不至于一无所知,便有人提议在宫中饲养鸽子,然后让皇子在鸽子房中观察发情的鸽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对男女之事有简单的认识。

清朝时期鸽子石雕

而故宫中所养的猫,其实也有着和鸽子类似的功能,只不过它们大多被散养在庭院之中,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照看。

除了这些饲养特定动物的机构之外,还有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万牲园,这是清朝贵族们游玩的地方,按照豢养动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禽、兽二园。

北京动物园

在光绪三十四年的时候,这里第一次向普通公众开放,打破只有皇室、王公大族才能至皇家园林观赏到珍禽异兽的局面,体现出了时代的进步。

在故宫豢养的这些动物中,也不乏明星一般的存在,其中尤以乾隆时期的十匹骏马最为知名,乾隆当时还特意找到了自己最为喜爱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为这十匹马绘制了肖像图。

这十匹骏马都是乾隆的坐骑,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蒙古哥部落上供的马匹,为了和其他普通马做出区分,这十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万吉驦”、“阚虎駠”、“狮子玉”、“霹雳驤”这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明白这些马匹并非凡品。

郎世宁《十骏图》节选

乾隆作为一个酷爱围猎的帝王,这十匹马都曾陪伴他在猎场中驰骋,而他对于万吉骦最为喜爱,还曾经写下“我有十骏骏皆良,孰居首者万吉驦”这样的诗句。在万吉驦老去的时候,乾隆又写了“今来老矣难服御,雄心向我犹昂藏”来表达内心的不舍。

乾隆戎装像

在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活动的时候,乾隆也会骑着这些心爱的马匹,因此在他的肖像画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些骏马的身影,比如著名的《乾隆戎装图》中,他胯下的就是红白相间的赤花鹰。

除了骏马之外,猎犬和猎鹰在围猎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前面已经提到在乾隆时期设立了内外养狗处,当时其实还有专门饲养猎鹰的养鹰鹞处,里面有着全国各地上供来的珍禽。

马形象文物

在这些猎鹰中,以海东青最为名贵,这种猎鹰生活在寒冷的松花江沿岸,清廷每年都会派专人到当地猎捕这种鸟类。

如果捉到全身白色的海东青就要立即送往北京,因为白海东青被当做明君的象征,雍正就曾经得到过一只美丽的白海东青,还让郎世宁画了《嵩献英芝图》留作纪念。

白色海东青

不过到了清代中后期,清廷已经无力组织人手远赴东北地区捕鸟了,在秋猎制度废止后,宫中的养鹰鹞处也被裁撤,猎鹰则被赏赐给了额鲁特官兵。

除了围猎用的猎犬之外,故宫中还不乏宠物狗的身影,这种狗就是从唐代著名的拂菻狗演化而来的北京犬,即今天人们口中的京巴。

这种狗虽然不能在围猎中帮助主人追逐猎物,但是其形态小巧可爱,又极通人性,因此一直都是清朝皇室最喜爱的宠物之一。

可爱的京巴狗

和猎犬不同,北京犬在宫中的地位更像是现代的宠物,它们会生活在主人的身边,不需要专门留出饲养的场地,后来由于养狗的人越来越多,故宫中便到处都是小狗的身影。

雍正作为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都要处理十分繁重的事务,但是他却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为自己的小狗选择衣物和笼子。

晚清景象

在雍正五年的时候,清廷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了雍正的这样一条命令:

“做圆狗笼一件,径二尺二寸,四围留气眼,要两开的。做成呈进”。

工匠接到命令后立即按照雍正的指示制作了一个狗笼,但雍正看到后却不太满意,让他们缩小两寸做一个,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对于北京犬的喜爱。

清朝皇宫旧照

到了晚清时期,清朝皇室对于小狗的喜爱更加并没有下降,反而更加热烈,作为国家实际控制者的慈禧虽然对下属恩威难测,但对于自己的小狗倒是一直喜爱有加。

当时慈禧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小黑狗“海龙”,在慈禧于颐和园乐寿堂前与后妃太监的合影中,慈禧身前的“黑色毛团”便是这只小狗了,它的出现也让这种死气沉沉的照片有了一丝生气。

慈禧照片中的海龙

据说当时慈禧对海龙的一切生活细节都十分关心,她不但安排了专门的太监负责照顾海龙的起居,对于海龙的食物也要亲自过问检查。

为了让海龙保持健康,它食用的肉汁、肝脏等食物都是由御膳房的厨师精心制作的,它的待遇远比皇宫中的下人们好多了。

当年雍正在吩咐内务府给自己的爱犬准备衣物时,最多只是嘱咐一下要用的材料,而慈禧还对小狗衣服的花纹有许多要求,现在故宫博物院中还有当年慈禧为海龙制作的衣物,这些衣物不但用料考究,上面还有精美的纹绣,堪称艺术品。

慈禧爱犬的衣物

慈禧太后后来还练出了一手评价北京犬优劣的手段,她只要简单看一眼就能知道这只小狗的健康状态,每当她指出小狗身上隐疾的时候,还会批评身边的太监没有眼色,这些狗随后就会被太监卖到宫外。

当时在皇宫之外北京犬还十分罕见,因此这些慈禧眼里的“劣狗”只要出了宫门都能卖出高价,光绪年间就有人将三只宫廷犬卖到上海,每只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百金。

故宫中的猫

所以在清朝的时候,故宫里也并不是那么清冷安静的,大量小动物让这些深宫大院里有了些许生机。

从清廷饲养动物相关机构的发展过程里,我们也能够看到清政府的盛衰变化,不由得令人心生唏嘘。

而在清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还花费重金来饲养宠物,这更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与落后。

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之后,国外将领还将这些北京犬带到了国外,西方政客无不点评它们可爱温顺,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凸显这些北京犬的战利品身份,无辜的它们也成为了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清稗类钞》,徐珂编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郎潜纪闻》,陈康祺著,清光绪钞本;

《清代宠物饲养及其社会生活意义研究》,余燕文著,2019年5月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瑞犬迎新,平安喜乐
狗,人类创造的亲密伙伴
清朝真正的罪人并不是慈禧,而是一手把中国带入百年黑暗的他
狗奴必收藏:精选世界上最萌的宠物狗!
【狗狗饲养】20多种禁养的烈性犬名单
慈禧乾隆,故宫御花园走一圈,游玩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