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县衙中的师爷,从什么时候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负责哪些工作?

在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在县衙等官府中见到师爷的身影,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但是在平日工作中似乎掌握着不小的权力。

那么师爷是从什么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们又具体负责哪些工作呢?

我们现在所说的师爷一般指的是古代县衙中负责行政工作的文人,他们不同于胥吏,和朝廷之间并没有什么合同和契约,而是作为县官的“客人”被请来协助日常工作的。

影视剧中的师爷形象

师爷其实和中国历史上的幕僚非常类似,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幕僚多为高级官员的参谋,并不涉及日常琐碎的工作。

而到了明清时期,师爷则是县衙中繁重工作的实际承担者,且他们对于政令并无置喙空间,这也是师爷和幕僚的最大差距。

那么师爷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县衙,并逐渐成为基层工作主要负责人的呢?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基层制度改革说起,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认为之前宋代的官员系统太过复杂,这也造成了宋朝冗官冗吏现象的出现。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朱元璋决定对官员体制进行一次精简。

秦始皇塑像

他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基层衙门上,他不但废除了从秦始皇时便设置的县治安长官县尉,县丞和主簿这两个在基层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职位,也基本被全面废除。

这让县衙中只剩下县令和负责监狱工作的典史。

朱元璋画像

在县衙工作人员减少的同时,每位县令需要负责的工作自然变得更多了。

在明朝之前的朝代里,县令是可以安排胥吏们处理一些事务的,有时他们甚至可以让下面的工作人员代替自己审理案件,自己只需要在后面的文书上签字就可以了。

但明朝要求县令必须亲自负责勘验现场、检验尸伤、指挥侦查到审讯口供、正式判决等工作,绝对不能委任他人完成!这让县令们整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衙门大堂

与此同时明代还在地方安排了许多有监督职能的官员,县令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上级长官的监管,这些分管不同职能的官员还会不时给县令派发新的任务。

这对于县令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因为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受到弹劾,因此后来的清朝人经常把县令比作“琉璃屏”,意为被外力一碰就碎。

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

更关键的是,从明代开始,中国的科举考试开始依靠八股取士,这让许多学子开始通过死读书的方式考取功名。

虽然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成功入仕,但他们在实际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却是趋近于零。

再加上明代要求官员们不能在自己的家乡担任基层官员,这些刚刚从八股文中解脱出来的学子对于自己辖地的状况都是非常陌生的,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接手各方面的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为了能够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些县令们就会请一些有行政工作经验的文人来辅佐自己,这些人一般被称为“幕友”,他们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师爷了。

那么明清两朝的师爷一般要负责哪些工作呢?

这一点根据其所在县大小和位置的不同,也有些许差别,但整体而言“刑名师爷”“钱谷师爷”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公堂

刑名师爷就是协助县令处理司法工作的师爷。

他们往往对于法律条令十分熟悉,也知晓一些经典的案例,这让他们可以在审讯过程中为县令提供不小的帮助,许多师爷甚至能够主导案件的审判流程,以及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这让刑名师爷成为了县衙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由于在明代律令中,师爷作为编外人士并不能直接参与审理工作,因此在公堂上他们大多坐在公堂的屏风之后。

木制屏风

他们在听到嫌疑人的供词中有可疑之处后,就会向主审官传递纸条,指导其抓住漏洞,乘胜追击,在发现主审官出现明显错误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他们也会及时进行纠正和安抚。

由于古代行政体系的权威性和司法公正性息息相关,因此县令对于刑名师爷的工作能力最为看重。

一般最有经验的师爷才能负责这项工作,与此同时他们的薪金也是最高的,部分刑名师爷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家人带入县衙中,让他们从事其他师爷的工作。

师爷为官员出谋划策

钱谷师爷是在县衙中征收赋税、清点土地人口等工作的负责人。

税收是古代行政的根本,因此钱谷师爷在县衙中也有极高的地位,和刑名师爷不同,钱谷师爷需要熟练掌握会计技能。

在一些偏远的税赋压力不重的县城里,钱谷师爷往往由刑名师爷兼任,这种一肩挑的师爷一般被称为“刑钱师爷”

除了负责具体工作的师爷之外,明清时期的县衙里还有专门负责公文处理的师爷,其中负责接收分发文件的师爷被称为“挂号师爷”

他们平日里还负责督促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执行公务。

处理文书的师爷

与此同时,还有负责帮助县令誊写文件的“代书师爷”

他们除了要负责书写日常公文外,在遇到上级官员视察或者贵客前来游玩的时候,他们也会陪同县令一同前往,然后帮助县令做些应和的诗词歌赋。

以上是明清时期几乎每个县衙都有的师爷,在一些靠近河道的县城中,还有专门负责运送漕粮的“漕粮师爷”,以及负责河道工作的“河工师爷”

部分高级衙门中,则有负责书写奏章的“章奏师爷”

他们会接触到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机密,一般都是由高官的亲信所担任。

史学家章学诚塑像

在乾隆年间,知名学者章学诚、洪亮吉、孙星衍曾经接受湖广总督毕沅的邀请,到其府上帮助其编纂《续资治通鉴》、《经典文字辨证》等书籍。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著书师爷”,不过这种师爷在历史上倒是十分罕见。

在明清时期,由于各地县衙工作十分繁重,因此官府对于师爷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的待遇也是十分优厚的,这让不少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找到了新的出路。

一些有经验的师爷们开始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并整理成册,这些书籍便是最早的“幕学”典籍。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汪辉祖的《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万枫江的《幕学举要》,王又槐的《钱谷备要》《办案要略》等等。

《佐治药言》书影

随着幕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他们放弃了钻研八股文,开始用心钻研师爷的工作技能。

这些人后来大多如愿以偿成为了师爷,而明清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在他们加入后,也大大提升。

浙江绍兴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地一直有着十分浓厚的读书氛围,当地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跻身官场为家族谋求利益。

但残酷的竞争让大多数学子无法出人头地,于是大量绍兴学子开始潜心钻研幕学。

在清代绍兴师爷中接连出了邬思道、汪荣祖等著名幕僚,他们将自己的公文集和幕学经验都传授给了绍兴学子们。

这让绍兴师爷的工作能力明显比其他师爷高出了一个档次,他们也成为了各地官员争相抢夺的对象。

邬思道剧照

在清朝中后期,全国各级政府机关中共有两万多名师爷,其中绍兴师爷就有一万多名,一些地方官为了方便打通关系,也会选择聘用绍兴师爷,这样他们就可以拜托师爷寻找在其他高官府中做师爷的同乡,为自己牟利。

这种趋势下,绍兴师爷在官僚体系中的比重愈来愈高,后来甚至有了“无绍不成衙”的说法。

虽然绍兴师爷深受幕学熏陶,有着十分突出的工作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做出逾越法规的事情,但后来他们还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并将清帝国的基层工作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对后续清王朝的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师爷权力的过度膨胀导致地方官员被彻底架空,这样的政治架构虽然可以维持王朝的运行,但是在面对政治改革时,却也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绍兴师爷博物馆

师爷的出现有效弥补了明清时期地方政府官员不足的问题,为基层工作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后来随着幕学的兴起,师爷的工作能力出现了显著提高,这让他们成为了地方政府工作的实际负责人,一些地方的县令等官员则成为了摆设。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官员的权力逐渐被架空,师爷们成为了政府的代言人,这对于清王朝的统治权威是一种隐形的消解。

清代县令蜡像

后来绍兴师爷们对晚清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都是清王朝不断滑向深渊的原因之一。

在民国成立之后,随着地方行政体系的完善,以及各行政部门分工的逐渐明确,政府专职工作人员承担起了行政工作的任务。

师爷和幕僚这一影响了中国政治数百年的群体,瞬间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佐治药言》、《幕学举要》等古籍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清朝“师爷”和衙门的那些事
这几个冷知识,课本上不会告诉你
王春龄其人其事——兼谈绍兴师爷的兴衰
清代的师爷在县衙里主要负责什么工作3
绍兴百景:师爷博物馆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访师爷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