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中,胶东对我军有多重要?作为后方为华野输送兵源和黄金

在解放战争中,无论是主席还是粟裕大将,都喜欢运用“存人失地”的战术和老蒋的国军作战。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在运动中歼敌。不拘泥于对城市的占领,诱敌深入将敌人放入根据地,然后将其分割、包围和歼灭,以空间换战果。

在此战术之下,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重创李默庵,林总在放弃沈阳和长春之后,可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彭总可以在陕北以延安为诱饵,三战三捷打击胡宗南。

不过,在1947年8月,当得知老蒋要重点进攻华野的胶东根据地的时候,主席和粟裕却共同对当时在胶东的山东军区下达了在现在看都严苛的作战命令:

不许放弃胶东,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守住胶东根据地。

那为何主席和粟裕为何要让部队不惜一切代价,要打好胶东保卫战呢?

答案很简单:胶东对我军真的太重要了……

我军胶东半岛解放区

被焦点关注的胶东保卫战

先看看老蒋和主席还有粟裕对“胶东保卫战 ”的重视程度……

早在1947年初,老蒋就对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在1947年七月份华野进行分兵,粟裕带领西兵团渠道外线支援刘邓和牵制其他战场的时候,看出山东根据地腹地防御空虚的老蒋很快看到了战机。

于是他不断调集兵马,并让国防部制定了一个针对胶东地区的——“9月作战计划”,并提出了“半个月内消灭山东地区华野主力”的口号,想要对华东和山东战场的毕其功于一役。企图通过优势的海陆空三军,攻占平度和莱阳,重点进攻和压缩我胶东根据地,然后聚而歼之。

国军正在集结

为此老蒋也是下了最大的血本。

在地面部队上,老蒋在之前的基础上重新加强了第1兵团,该兵团说是国军历史上最强兵团也不足为过。在兵团司令官的人选上,老蒋将孟良崮战役战败的原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撤掉,换上了黄埔一期,善于机械化作战的国军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担任。

在指挥官上范汉杰的能力要强于后期只知道敛财的汤司令。

当时第1兵团下属:整编第8(8军)、9(2军)、25(25军)、45(96军)、54(54军)和64(64军)师。合计6个整编师(军)。在这其中整编第8、9、54师,是国军初代全美械十三金刚之一,整编第8和9师是远征军的绝对主力,抗战时期的整编第9师还是国军的四大攻击军之一,整54师是国军土木系二号话事军。

整编64师别看是粤军,但早已投靠老姜,是半美械部队,和52军、92军一个级别。整编25师是日械和国械混合,是国军陆总顾祝同的起家部队,师长黄百韬更是华野的老熟人。而这里面算弱的只有东北军出身后来成为中央军的45师(96军)。

山东地区的国军部队

而除此之外,老蒋还为加强1兵团单独作战的能力,让国军重炮第13团、工兵第2、第15团、装甲炮营、战车营、宪兵第17团及4个保安总队一同加强给范汉杰。海军方面有一个舰队,空军与100架战机在空中配合。

1兵团3个全美械,1个半美械,两个精锐国械师,再配上加强的特种兵和海空部队,可以说即便是后来的黄维、廖耀湘和邱清泉兵团都要比之弱上不少……

精锐的国军美械部队

老蒋如此重视,主席和华野也同样重视此次会战。

1947年8月,陈老总和粟裕在结束南麻和临朐作战后,带领6纵和特纵到外线作战。在看到老蒋对胶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对当时负责山东地区作战的东兵团(许世友和谭振林)

通报了老蒋的作战部署,并指出:

“胶东为我全军军事供应之主要基地,冀鲁豫亦部分供给。如果敌向胶东腹地进犯,对我战争供应影响甚大。因此我东兵团四个纵队及胶东、滨北之地方所有地武应立即紧急行动,齐心协力,单独负起保卫胶东基地光荣任务,以彻底粉碎敌人进攻。此战关系甚大,务求必胜,以利全局。鼓励全体克服疲劳与困难,努力争取胜利。

可以说,粟裕和陈老总很少在电报中用很严重的语气跟华野将士通报,而“务必争胜”“克服疲劳”等语句也在无时无刻的跟山东兵团陈述此次胶东保卫战的重要性和必须守卫胶东以利全局的胜利。

粟裕大将

在粟裕后来的回忆里中,也说了他几次在外线作战中一直顶着胶东的变化,时常夜不能寐,他也多次在跟参谋人员的说话中提到

“胶东是我华东地区的重要后方物资基地,且有数万伤病员、家属安置在那里,如一旦被敌占领,对民心、士气、物资补给都将带来严重影响。”

粟裕如此,在陕北的主席也是如此。

在粟裕之后,主席和军委针对老蒋的动向,1947年8月25日晚上,夜给许(许世友)谭(谭振林)发去电报

“老蒋似乎判断我主力必守胶东,企图以四五个师向胶东进攻,吸引我主力进入内线后……,力求速决,以便抽兵。”因此,“东线兵团应以一部位于胶东内线阻击,主力位于外线待机歼敌。只要许谭率三个纵队位于外线(诸城一带),寻机打一二个小胜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敌即不敢向胶东深入,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即可保全。”

可以说在电报中主席着重说明了两点,第一点,那就是不要像之前的延安和临沂一样,“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失地保人”的策略,而是从一开头就让华野山东兵团一定要死守胶东,确保根据地不失。第二,在作战中要坚持“忍”,不打无把握之仗,一切要以确保胶东根据地为基础进行作战。

意志坚定的主席(剧照)

胶东是山东根据地基石

回到文章前面说的问题,主席和老蒋对于的胶东根据地的重视远超过其他地方,以至于老蒋回集中将近20万大军大举进攻。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山东对我军太重要,而胶东又是重中之重。

那么胶东到又多重要呢?

前文粟裕和主席说到——胶东是我军的重要“大后方”,而这三个字就已经能说明一切了。

首先,先来看看胶东的地理位置。

胶东解放区,其实就是狭义上的胶东半岛地区,放区拥有烟台市和掖县、招远、莱阳、海阳等十几个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且这个地方三面环海,背靠山东丘陵和华北平原,虽无战略纵深,却与是一个开发潜力极大的地方。而且胶东解放区处于渤海、鲁中南(沂蒙)和滨海三大解放区身后,是名副其实的“大后方”。

胶东根据地的地理位置

如果单看胶东在山东的位置话,确实平平无奇。

但如果将比例尺在放大的话,那胶东的地位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胶东往东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当年我军进入东北除了走陆路从山海关和冀热辽等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从烟台等地直接坐船经过渤海的到达辽东。在解放战争中,国军羸弱的海军无法封锁海岸线,以至于东北的物资可以通过海运不断运输到支援华野。在淮海战役中,正是建新兵工厂运输的山野炮弹通过海运运输到胶东,直接支援淮海战场。

胶东解放区西就是渤海解放区,这里连接华北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一级军区,是沟通我华北、中原两大野战区之咽喉。

1947年全国各根据地的位置

而因为胶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就成为了我军军政机构和后方单位的根据地。

早在抗战时期,胶东解放区就是我军的模范根据地,在抗战中,胶东根据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很少受到日军侵扰,因此一直作为我在山东的115师和山东纵队总部和后方机关所在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为华野之后,这里又是华野总部以及其之上的华东局驻地所在。

华野下辖的野战医院、伤病所、后方机关单位都集中在胶东地区,当时山东战场很多受伤的将士都被安置在胶东进行休整和养伤。据不完全统计,扣除掉伤员,在1947年华野和华东局一共有50000多干部以及后方机关的家人眷属都集中在胶东地区。

因此胶东按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可以说在当时就是我华东地区军政机关所在的“心脏”位置,老蒋这招恶虎掏心,其用心不可谓不贤险恶。

华东局各位领导,除了陈粟、谭振林之外还有饶先生

其次,胶东是我军重要的生产基地。

能被称为后方,自然是有丰富的物产,而当时的胶东有“两宝”——武器和黄金。

位于胶东的我华东胶东兵工厂一直以来都在为华野输送武器弹药,这也是华野能持续作战,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却丝毫不落下的基础。

早在抗战时期,我胶东兵工厂就开始初具规模,在1939年,兵工厂年产炮弹60门,炮弹2000多发。除了炮弹之外,兵工厂还复装枪弹10000发,手榴弹4000枚。到了1942-1943年,随着山东根据地的扩大,胶东兵工厂也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期间缴获了顽军和伪军的基础兵工厂)。在1943年,胶东兵工兵工厂分为1-4厂,人数达到了千人,厂工人达到400每月可生产手榴弹近40000枚,迫击炮弹1000余发。到了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胶东兵工厂已经可以自行流水线生产小型的60迫击炮和中型的82迫击炮。以及75mm直射炮(没有规模装备)。

胶东兵工厂位置图

解放战争开始后,胶东军区兵工总厂改编为胶东军区军工部,兵工厂的生产进入了战时模式,产量不断攀升,举一个例子,在围歼张灵甫集团的孟良崮战役中,兵工一厂全厂职工七天七夜不休息,支援前线。

1948年,胶东兵工厂人数达到了1.5万人,全面生产掷弹筒和迫击炮2553门、小型迫击炮弹50万发。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共生产各种炮弹252.8万发,其炮弹消耗量足以支撑起3.5次淮海战役炮弹消耗量。

正是有了这个兵工厂,粟裕才有在淮海60万打80万的底气。

淮海战役期间强大的华野炮兵

再说说黄金,从古以来胶东就一直是齐鲁大地和华北重要的商业和工业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胶东地区,棉纱纺织和相关产业工厂达到了200余家,丝绸工人由4万人,发展到10万人。而支撑起胶东地区繁荣工商业的,正是胶东招远生产的——黄金。

山东招远自古以来就盛产黄金,根据谷牧副总理回忆,在抗战期间,来自招远的金矿仅,就为我军输送过10万两左右的黄金(另一个说法是43万两)。仅在1940年当时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的贾若瑜将军(开国少将。)就亲率一个团的兵力,亲自护送近3万两黄金前往山东分局。

而有了黄金这个硬通货的存在和背书,山东解放区可以在根据地发行货币,进行商品流通,确保了根据地内经济活动和生产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于老蒋来说,我军这个经济和生产运行大后方只要存在就不断为前线提供炮弹和粮食、军饷。

准备运输黄金的我山东军区部队

最后则是——胶东为我华野最大的兵源地。

之前雨田君也写过文章说过,山东为我军最大的兵源地,而山东的5大根据地里面,胶东地区又是我军最大的兵源地。在解放战争期间,胶东根据地,经过的五次强动员,一共有将近50万青壮子弟加入了我军,占山东地区的50%以上。

而由这些胶东子弟们组成的我军,也支援了全国各大战场,比如来自东野五大王牌之一4纵(41军)就是由胶东子弟组成,当年罗帅从山东带去东北的11万大军中,由将近4万也是从胶东过去,闯关东比例同样为山东各解放区之最。

英雄部队济南第一团就是出自胶东的9纵(27军)

在华野内部,头号主力之一的9纵(27军)、13纵(31军)就都是胶东子弟组成王牌部队,这两个部队一直作为许世友山东兵团的王牌,同样在1948年后组成的胶东纵队(32军)兵源也是来自胶东。

胶东拥军程度高,且为我军兵源地,为了遏制我军持续发展,绞杀我山东根据地的战争潜力,老蒋对于胶东自然要更加重视。

雨田君说

1947年9月的胶东保卫战,是我军和国军在山东境内少有的硬碰硬的直接作战,在胶东民众和山东兵团的不懈努力之下,华野最终顶住了范汉杰的潮水攻势,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而这次保卫战胜利也是意义非凡,不仅保住了胶东大后方,还牵制和消耗了国军主力,支援了外线的华野西线兵团,从此山东地区的主动权易手,我军也在华东地区掀起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时期的山东有多强?兵源为各根据地之最,发动150万青壮参军
【说历史】国军是如何丢掉山东的(六)骤变:激战胶东,范汉杰锥进稳退
1947年往事:重回胜利轨道(三)
47年,毛主席给粟裕连发2电报: 禁止大打,解散兵团,主席何意?
浅谈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你认同吗?
淮海战役4:逆转中原(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