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和粟裕两次作战分歧,如何被主席巧妙化解?

解放战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在淮海战役集中华野全部主力进行作战,其主要原因还是在2个月前进行的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济南战役,大获全胜,从而可以让华东解放区连城一个整体。在战役中我军仅用不到8天时间,就全歼济南10万守军,速度快到连在南京的老蒋还在调兵遣将准备增援时就已经结束。

可在这个酣畅淋漓的大胜背后,却也是一波三折,在进行济南战役之前华野两大战将——粟裕曾和许世友之间,因为战役作战方向产生国分歧,可最终还是主席运筹帷幄,居中调解,才有了华野在济南的辉煌。

在济南战役的背后又有什么传奇的故事呢?

许世友上将和粟裕大将

济南战役一拖再拖

其实早在1948年7月,豫东战役粟裕带领外线兵团(西兵团,下辖第1、3、4、6、8、10和两广、炮纵一部)激战正酣的时候,在战场另一头的山东老区,由谭振林大将和许世友将军指挥的内线兵团(东兵团,下辖原山野的第2、7、9、13、鲁中南纵队、渤海纵队)已经攻克国军在山东的重要城市——兖州和泰安,在山东境内的国军仅剩青岛和济南两个据点。

对于主席来说,攻克王耀武把守的济南,不仅可以拔掉国军在山东最后一颗钉子。(青岛靠海,对内陆影响不大)可以让山东解放区融为一体,更能打通华北和华东两个解放区的直接联系,从战略上可以威胁华北的傅作义集团。

在这么大的战略利好的指引下,华野趁势拿下济南势在必行。于是主席命令华野要加紧对济南的攻势,7月中旬东兵团经过鏖战攻克了济南机场,切断了济南获得补给的窗口,没有外援的济南实际上已经是一座孤城。

正在准备进攻济南的华野炮兵

当时主席在对华野的指示中说道:

估计敌人似将利用你们疲劳,集中力量向你们压迫,你们则趁敌分散之际,歼灭几部敌人,方能实行大休整(许谭、韦吉亦然)。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攻击济南为最有效。然后看敌援兵情况,决定先打援或先攻城……(选自《主席军事文选第四卷》)

当时主席对于华野攻占济南有多关切?

当看到这么好的战机,主席晚上都来不及休息,直接给华野连发了4封电报,督促粟裕等人快速制定作战计划,抓紧时间修整,并给华野的攻城时间制定为10天年内拿下济南。

可就在主席让华野扩大战果,另一边的许世友在为进攻济南踌躇满志的时候,粟裕却提出了暂缓进攻济南的作战计划。

这也是粟裕和主席还有许世友之间的第一次分歧

许世友上将剧照(来源:电视剧《大决战》)

跳出圈子,我军知道济南的重要性,老蒋自然也不敢轻视,肯定会派援军增援济南的,虽说华野一直都是“围点打援”的好手,但时机却是不太好。许世友在和主席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内线兵团明确不能兼顾攻城和打援,并希望西线兵团拖住邱清泉、黄百韬兵团。实际上除了这两头老虎之外,在济南外围还有豫东过来的孙元良兵团和四绥区的刘汝明部,合计4个兵团的机动力量。

当时的华野西兵团什么状态呢?

在1948年7月,接到主席的电报后,粟裕召集西兵团众人,阐述自豫东战役以后的华野西兵团实际情况,最后与陈士渠、唐亮和张震等西兵团领导共同联名给主发报,阐述了西兵团在打援上的难处:

军委14日令许谭兵团担任进攻济南两电均悉。如果该部署主要为了分散敌人,以帮助我们取得时间来休息,则我们意见不必如此。因此间各纵,除四、八纵外,疲劳已大体恢复,仅弹药尚未得到补充,正争取分别补给中,半月至二十天内大致可完成。……目前如即以许谭一部抢占济南机场,恐部队本身困难,难以连续作战。因此建议可在休整一个月后,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选自《第三野战军战史》)

正在后方整训的华野将士

就事论事来说,西兵团当时确实很难,在豫东会战后期因为邱清泉、李弥、刘汝明和孙元良几个集团的围追堵截,外线作战的西兵团确实很疲惫,在开封、睢杞战役中伤亡也很大。部队在中原地区已经连续3个月作战,体能和意志都已经达到极限,如果贸然打济南,势必会给粟裕的的打援兵团增加压力,如果处理不好援军,我军防线甚至可能会崩溃,这样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利好局面就付之一炬。

而主席看到一向喜欢打神仙仗和硬仗的粟裕,都不得不服软要谨慎对待,自然也不过多坚持,只能将进攻济南的时间往后再拖。从后面的结果上来看,主席确实是高瞻远瞩,军委把控大方向,而让战区自己决定作战,给予战区指挥员自主权,可比那个在地图上微操的日记写手强上不止一点半点。

粟裕大将和主席

攻城或打援,许粟二次分歧

1948年8月在7月分兵后,华野东西两个兵团指挥员们又再次早在曲阜会师。过去的这一年时间应该是华野最困难的一段经历。外线兵团在鲁西南和鲁豫的在作战打的尤为艰苦,许谭的内线兵团在胶东反围剿也经历过低谷期。

可正如粟裕在豫东战役中说的一样——“我们爬过了一个山坳”,在1948年下半年之后,战场形势正在往利于我军方向发展。

而东西两线兵团在7月上旬休整和补充了一个月之后,拿下钉子户——济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华野指挥员们的合影

1948年8月10日,华野粟裕和许谭联名给主席发了一封济南战役部署的作战方案,提出了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点,集中打援,截断徐蚌铁路,孤立徐州,将重点放在打援上,求得运动中首先歼灭在商丘的邱清泉第5军,继而扩大战果。第二点攻城为主,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对可能北援之敌,仅以必要之兵力阻击之(不过如果不能在10天内攻克济南会造成阻援部队困难,可能会被老蒋内外夹击)。第三点则是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有重点地配合与使用兵力。我们详细研究以上三案,认为以执行第三案为最好。” (选自《我军三次革命战争编选》)

从电报上可以看出,华野内部是坚决和一致认同第三种打援和攻城双管齐下的战术。

济南战役后进入城内的粟裕、谭振林和饶政委等

而接到电报的主席也考虑了一番,对比这三种方案做出了决定。

第一种的将重点放在“围点打援”,势必是进攻济南的兵力会受限,不仅攻击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因为动作小,很难让老蒋会派出主力第五军等部,钻进我军设好的口袋阵,华野此次的重点一定要重点放在打济南上,而同时也要保证阻援的成功性,确保拔掉济南这个钉子。

因此这个论调也确定了我军进攻济南的决战策略——“攻济打援”。

为此除了主席之外,周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是“攻克济南又歼援敌一部”,“这是一次严重的作战,必须集中全力,在华东野战军的统一指挥下,坚决完成战役任务。” 《王建安回忆录》

可见我军对这次攻打济南是有多重视。

主席和周公剧照(来源:电视剧《大决战》)

不过在战役前一个月,周公所说的统一指挥问题,又一次暴露了出来,粟裕和许世友之间又发生了第二次分歧。

其分歧的根源在于兵力分配上——攻城集团的许世友认为应把华野的主要力量拿来攻打济南城,粟裕却认为应该把主要精力拿来对鲁西南国军有可能出动的4个兵团的阻援上。

而其实两人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好的。

先说粟裕这一边。

在8月27日报告中粟裕指出了东西两个兵团所承受的压力所在——“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二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

原因在于济南守军已经是瓮中之鳖,东兵团就算攻坚失利,他王耀武和济南城也跑不了,一次打不下,可以多次攻坚。但华野的外线兵团却是要承受来自外围国军数倍的兵力的冲击,攻守易势,打援兵团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

事实上粟裕的担心完全是有道理的,因此打援的兵力部署要多于攻坚。

粟裕还有一点没在电报上说,那就是济南守军其实并不强,当时我军靠着情报和侦查早就对济南城内敌人火力点和兵力布防弄的一清二楚,为此我军还广泛对下面的作战部队发放了《济南老蒋部队调查》、《济南工事情况研究》、《对济南守备情况研究》和《华情字第30号情况通报》四个文件。守军别看是王耀武带领,可部下质量参差不齐,能作为主力的居然是对我军屡战屡败的吴化文35军,这样守军也强不到哪里去,因此攻坚没必要派过多的兵力。

王耀武剧照(来源:电视剧《大决战》)

但许世友作为攻坚的总指挥,看法却不一样,作为攻城指挥,兵马肯定是要多多益善。而且作为华野第一个大的攻坚战,肯定要打的漂亮,提升士气,通过夺下济南树立指战员敢打必胜的决心。

最后许世友也说了华野擅长打野战和运动战斗不假,但从南麻、临朐战斗的教训记忆可以看出,国军只要意志坚定一点,我军一旦在攻坚中不利,会变得犹犹豫豫,总考虑顾虑攻坚不下,又受到援敌夹击,陷于被动不得不撤出战斗。而此次攻打济南的我军势在必得,以雷霆之势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济南,方为上策。

老蒋和王耀武在济南的合影

而面对华野的两个声音,主席也是在接到电报之后,思考了数天。最后做出了一个在现在看起来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

主席让粟裕负责华野全权指挥,许世友负责前指攻坚指挥。

这也肯定了粟裕对于华野大方向上建议,一旦情况有变,比如敌军援军多或者攻坚久攻不下可以让其全权负责指挥。而让许世友负责济南的进攻,也是对于东兵团的肯定,以及我军想要拿下济南的决心。

为此在兵力部署上也44%兵力作为攻坚部队,包括第3、9、10、11、13、两广、鲁西南和渤海纵队,8个纵队,配上炮兵6个团44个团组成攻城部队。而以55%的兵力,包含一、二、四、六、七、八、十一、十二纵8个纵队合计18万人在济南西面组成打援集团。

同时为了确保能兼顾攻城和阻援,主席还特别提出让参加攻城,而又一向以防御著称的宋时轮第10纵队放在济南的西面,为的就是一旦情况有变,可以立马让进攻的10纵就近转入打援集团中,阻敌增援。

因攻入济南而受表扬的我军济南第一团

而结果是谁对谁错了?

济南战役我军仅用时8天就彻底解决王耀武集团,也展现了华野在攻坚上强大的实力,论证了全力攻坚济南的正确性。

那是不是就证明粟裕集中大部分兵力在外围打援是错误的呢?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粟裕在外围集中了大量的兵力才导致邱清泉等援济兵团行动缓慢,谁都不敢当出头鸟靠近济南,甚至于在听到济南被我军攻克之后,立马转进如风,生怕被我军吃掉……

进入济南城区的我军所部

雨田君说

和国军不同,我军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将军和粟裕大将的两次分歧,恰恰体现了我军的包容,以及主席在处理战区指挥员在在作战整体的前瞻和协调性。如果放在国军内部,早就消极怠工了。而且虽然在作战中出现分歧,但两人关系又是一如既往的好,在济南战役中相互配合互通有。而并非很多网络自媒体说的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两位将军关系有多好?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了解许世友的脾气和爱喝酒,因此粟裕给许世友的警卫员下达了命令不管许世友走到哪里,都要克制不让许司令员喝酒超过十杯。而在解放后两家人也经常来往,而这,才是革命军人的友谊……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攻打济南,许世友和粟裕的分歧在哪?最终10天攻克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济南战役文电档案解析(下)
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战役
伪史是怎样炼成的?驳何新用谎言造就的济南战役“新论”(二)
48年济南战役,毛主席担心粟裕不敢真打,巧妙“空降”两员猛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