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始祖公墓道记

我先祖伏一公,明初自豫章迁于兹土,盖至今几五百年,子孙十有九传矣。而公之墓所,谱称与妣杨氏合葬中嘴山,一名双冲口,在吾家稍南三里,其傍文姓易姓居之。盖公与易为姻家,二世妣则易氏也,或迁时与易姓偕来,故公夫妇与易之人,共兆于此。其后易不繁而文族众,又经明末之乱,地多移占,山间累累,皆文氏葬。我吴氏子孙,虽知公墓在此,莫得而指焉。

康熙四十一年,公之十二世兴郊者,与文姓讼理,乡邻劝息,有两家和约字据。其时国家旧令,非品官无许立碑碣,故莫能表识,而后之拜扫山下者复稀至,又久而合约之事,亦无知者。当先君子世,修录谱牒,常以不得公墓山为憾。

今年春,从弟士迈,试令族人语文姓长老曰:“吾祖墓固在若山,吾世传甚明,若族亦宜有闻知者。今若族之葬亦夥矣,地无可更葬者。吾族愿以钱助若共修封此山,吾得祖墓所,而诸葬者茔域皆得坚久,岂不便乎?”文姓长老以为然。遂以见许,方议所以修封者,而兴郊之曾孙昌节,忽告于众曰:“我舍中故祖遗敝簏,有字一纸,似为此山事者。” 出之,则所谓合约者也。盖其家已数世不识字,故莫能言,此子略辨山名点画而适见之。于是族众咸惊,以谓公之明灵所发露矣。文姓闻之,疑异尽释,遂更立新约,易姓亦附焉。刻期集功,而我吴氏表石山下,至公之所起塚处,终莫能定指也。按谱云辛山乙向,以地家罗盘较之,独山之上段葬处为合。士迈又决之筮占,得同人之离,其动在五,上卦之中,且其辞曰,先号后笑,事实相符。同人得和,离象附丽,感通惟肖,可信奚疑。

夫为人子孙者,世守坟墓,事之最大。不幸以久遂迷其处,犹幸有恍惚,顾以人情间隔,莫得一瞻拜而想像之也,岂不恫乎?士迈为人,能勤力讲行一切实事。近年率族人遍修诸处祖茔,而遂获表始祖公之墓道,实吾宗之仁孝也。敏树愧而喜之,备书以遗后之人。咸丰五年十一月冬至后一日,十六世孙敏树谨记。

(叙次详而慎,是笃实人所为。汝怀初祖亦于明初自吉水迁湘潭,至汝怀亦十六世,惟第二世祖妣墓以疑,亦当效此文记之。弟罗汝怀注)

                      今译 

我吴姓先祖伏一公,明朝初年自江西南昌迁到了现在居住的地方,到今年快有五百年,子孙传了十九代。而伏一公的坟墓,谱牒称与他的夫人杨氏合葬于中嘴山,又叫双冲口,在我吴家稍南三里,那里挨着文姓易姓两个屋场。伏一公与易姓为姻家,二世祖夫人就是易氏,或者迁徙时与易姓一同迁来,所以伏一公夫妇与易姓的人,共同卜兆在这地方。这之后易姓繁衍不畅而文姓则繁衍了很多人,又经过明末之乱,土地多有移占,山间累累坟墓,都是文姓人葬在那里。我吴氏子孙,虽然知道伏一公的坟墓在这里,具体是哪一个却找不到。

康熙四十一年(1702),伏一公的十二世孙名叫兴郊的,与文姓人打官司,经过其余各姓乡邻劝告,停止了诉讼,有吴文两家和约的字据。那时候国家沿袭旧的法令,不是品官就不许树立碑碣,所以不能给坟墓做记号,而后来拜扫坟墓的人又很稀间,又过了很久而有合约之事,也没人知道坟墓在哪里。到了我过世的父亲那一辈,修录谱牒的时候,常因为不知道伏一公坟墓在哪里为憾事。

今年春天,堂弟士迈,尝试着叫我们吴姓族人对文姓长老说:“我伏一公祖墓原本在那只山,我吴姓人世世代代口头流传下来很明确,你们文姓人也应该有听说过的。现在你们文姓人埋在那里的也很多,土地没有可以再好葬的地方。我们吴姓人愿意拿钱帮助你们共同修封这只山,我们可以庇护伏一公的墓所,而你们各位埋在那里的人的坟墓都得到了坚固耐久,难道不很便宜吗?”文姓长老认为是这样。于是就答应了我们,刚刚议好所要修封的事项,而兴郊公的曾孙叫昌节的,忽然对大家说:“我家里有故祖留下的破书箱,书箱里有一张字纸,好像就是写的这只山的事情。” 他拿出了这字纸,就是兴郊公他们那一辈人的所谓合约。因为他们家已经有几代人不识字,所以没人说清这件事,这个昌节略微辨识山名点画而恰好看见了这字纸。于是我们吴姓族人都惊呆了,认为伏一公的圣明神灵显示出来了。文姓人听到这件事,怀疑和不同意见都没有了,于是重新拟了新约,易姓也随带着做了这件事。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集功,而我吴氏在山下石头上刻下了标志,到伏一公的所营造坟墓的地方,最终不能有确定的指向。按照谱的记载是辛山乙向,以堪舆家的罗盘比较它,只有山的上段一处坟墓较为适合。士迈又借助占卜来决断,得同人卦中的离卦,它的起卦数字是5,上卦的中间,并且它的卦辞说,先凶后吉,事实相符。和同于人得到了和,离卦类象附着,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是很相像的,可以确信没有疑惑。

作为子孙的,世世代代守住先祖坟墓,是最大的事。不幸的是就迷惑于坟墓所在地很久了,还幸好有迷茫的时候,但因为人情间隔,不得一瞻拜而想像它,难道不是恐惧的事吗?士迈为人,能勤劳谋议实行一切实事。近年来率领族人遍修各处祖坟,于是获得关于始祖伏一公墓道的合约文字,实在是我们吴氏的仁孝之举。敏树既惭愧而又高兴,写了这篇文章留给后人。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冬至后一日,十六世孙敏树谨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七)
选择墓地如何看风水?
【谱牒知识】谱牒的编写体例
濡须西平李氏渊源考
谱牒文化丨没有老家谱,如何创修家谱?
萧氏族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