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内容简介

    总有一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会改变书法史的走向。这些带来变化的节点,可能是某位书法家、某件经典书法作品,或者是某件书法作品的某一点画、笔法、空间、结构、章法,乃至某种趣味。 
   《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在深入细致地梳理千年书法史的基础上,从中捕捉出了42个精彩的“瞬间”,继而对其相关作品的形式构成做细微分析,挖掘这些“瞬间”的重大意义和动人之处,探讨中国书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绎的形态变迁。借此,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众多书法大家的卓然风采和经典书法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地了解书法鉴赏,乃至整个书法史。

作者介绍

   邱才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书画史、中国书画鉴定学的教学与研究。2006—2008年,应大英博物馆之邀,对其馆藏中国书画进行整理、著录和鉴定工作。2011—2012年,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获中国书法 “兰亭奖”理论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著有《黄山图:17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与观念》《书法鉴赏》等。兼擅书法创作,1996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书法展览,并在全国多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书法集多种。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文/成海明

    书法鉴赏类的著作历来难著,一则容易失之浅薄,二则容易过于学术。而《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一书,则是将二者完美融合的典范。该书是作者从自己提炼出的一系列节点出发,进而完成的一部书法鉴赏类的经典之作,对于书法史的宏观构建和对书法史重要节点的细微解读,都给印象模糊的“书法史”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准确的把握住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系列核心节点,在一个相当高的学术平台上,俯瞰、透析中国书法史的诸多关键性环节,并可旁涉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能够捕捉到书法史发展过程中核心的问题点和学术生长点,也反映出该书对于议题选择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该书将“经典瞬间”作为解读中国书法史的一把钥匙,选择了书法史上42个精彩的重要节点,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这些精彩的节点与书法史走向的互动关系,以此切入牵引出中国书法史的诸多面相。它不是简单的名作书法史,也不是名家书法史,也不是单纯的风格史、技法史,而是一个牵扯到书家、书体、技法、社会、文化等等各个面相的书法史,在讨论以时间为顺序的书法史时,作者注重不同时期的某位书法家、某件经典作品,或是某件作品的点画、笔法、空间、结构、章法乃至某种趣味,为书法史带来的变化。关注每个节点的重要作用,探讨每个重要节点的意义。能将如此多的议题都纳入进来,可见该书的学术扩散性之广、涵盖力之强。

    作者讨论这些“经典瞬间”时,并没有停留在其内容表象层面上,反而深入挖掘其为何形成“经典瞬间”的“过程”,这几乎渗透到书法史进程中的方方面面。作者运用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多层面史事交汇的研究方法,使“经典瞬间”透析得更为丰富、深入,动态感和立体感也更为凸显。因此,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作者对经典“节点”的考察,所带给读者的多元、深邃、宏阔的学术视域,较其他著作更广阔更精深,更富于洞察力和启发性,学术延展力更强。

    作者将每一个“经典瞬间”都塑造成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对每个节点都有着学术思考,如第一章对章草《敦煌马圈湾汉简》的选择,作者认为:“像这样点画狼藉、结题夸张、章法跳跃的章草墨迹,在书法史上几乎没有引起注意。”显示出作者对于章草理解的敏锐眼光。对于学界讨论与歧见颇多的有关书法史的一些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乾隆皇帝的鉴赏观念的解读,作者认为关于“乾隆鉴赏品位不高”这种简单的判断,实际上容易屏蔽我们对于书法史更为细微的洞察。

    最重要的是该书关于书法本体的讨论贯穿始终,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书法本体的深厚功力,内容也多涉及到对笔法、空间、线条等书法本体核心要素的精微分析,例如书中对王羲之不同书体笔法的分析,涉及到了笔法中的起笔,笔锋的变化,手部动作与毛笔的运动关系等等,更是观察到了王羲之《初月帖》类型笔法的特殊性,篇幅虽短却极其精微。

    该书更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爱好者或者书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读者。这些节点都是书法史上讨论的热点,且还都有很大的探讨空间。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问题意识贯穿始终,这种针对经典问题的发问,带领者读者一步步走向书法的深处。

    因此,阅读本书,不仅对中国书法史会有更深入、透彻而广泛的了解,对其他相关领域的认知,也会多有感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唐笔法”的审美趣味 作者:向净卿
58岁的苏轼凭一幅作品占据书法史“老三”地位,堪称“封神之作”
米芾的草书和他的书法观 1
魏晋至唐的笔法流变————我的第一篇论文的开头-李松朋的书法世界-搜狐博客
王铎 草书《临王羲之徂暑帖等阁帖》
书法史3000多年,传世经典有1000多件,排在前五的是这几幅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