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人的投射效应:你怎么评价他人,就怎么看待自己!

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玩,小男孩收集石头,小女孩收集糖果。小男孩想用石头,交换小女孩的糖果,小女孩答应了。可在交换的时候,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漂亮的石头,把剩下的石头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把自己的所有糖果,都给了小男孩。夜里,小女孩觉得自己有了好看的石头,所以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则翻来覆去,无法睡着。他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偷偷藏起了很多糖果呢?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的:“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那个小男孩,明明自己疑神疑鬼,还怀疑别人别有用心。殊不知,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是自己的镜像。你若斤斤计较,自然觉得别人处处与你作对;你若胸怀宽广,也会觉得身边的人心思敞亮。说到底,你怎么评价他人,就怎么看待自己。

1、你对他人的看法,藏着真正的自己。听说过“投射效应”吗?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自身的个性、喜好、观念、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对方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样的思维惯性,往往会让人出现认知偏差,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询问了80名大学生,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认为其他的学生,也会觉得背牌子走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而剩下的学生,则表示不愿意,他们认为,大多数人也会像自己一样,觉得背牌子走路很丢人。很明显,参加实验的学生们,都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了所有人的选择。类似的投射效应,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些人喜欢说谎,所以怀疑别人总在骗自己;有些人嫉妒心强,所以觉得别人也看不惯自己过的好;有些人小心思多,所以觉得别人总在算计自己……,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他人,殊不知我们的审视结果,也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曾在书中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妻子在单位被同事为难,憋了一肚子气。刚好那天,丈夫很晚才到家,她瞬间火冒三丈,指责丈夫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但实际上,丈夫晚归,可能是因为加班,可能是因为车子爆胎,也可能是因为朋友生病了需要照顾。妻子把工作上的愤懑情绪,转移到丈夫身上,不仅让丈夫百口莫辩,也让两人的关系生了嫌隙。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很多亲密关系的冲突,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冲突。” 很多时候,让你感到困扰的,是你的情绪,你的假设,并非真正的事实。很多自以为是的判断,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很多认知上的偏颇,往往和内心的感受紧密相关。 正如李银河说的:“在有色眼镜下,缺乏客观公正,以偏概全,先入为主,一切都失真了。” 如果习惯于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他人身上,终将一叶障目,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

2、人最大的无知,就是以偏见度人。《亲密关系》里有一句话:“基本上,我们对别人的意见,都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 见过太多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一旦看不惯对方的行为,就大肆抨击,给对方贴标签。这暴露了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也很容易陷入“我执”的怪圈。《欢乐颂3》里的何悯鸿,和2个室友合租房子。刚开始,她觉得俩室友毛病多多,总爱发朋友圈吐槽她们。在何悯鸿看来,30多岁的朱姐,工作多年还租房子住,一定是人生的失败者;而另一个室友阿初,则因为伶牙俐齿、热衷打扮,被何悯鸿定性成“交际花”。何悯鸿不知道的是,朱姐早就在上海买了房子,之所以租房住,只是想离上班的地方近一些;而阿初每周收拾体面去跳舞,也是因为家里缺钱,要做兼职补贴家用。对面的邻居看不惯何悯鸿总爱指点他人,就毫不客气地说:你心中这杆秤,度量你自己的时候,度量个七成,度量别人的时候,你就度量十成,你觉得公平吗?你那杆秤是宇宙标准吗?一席话,把何悯鸿说得无地自容。是啊,很多先入为主的评价,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偏见罢了。

就像美国记者李普曼说:“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看到,然后定义,而是先定义,然后看到。” 这世上本来就是各自下雪,各人有各人的晦涩和皎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评判对错,难免忽略别人的处境,造成误解和隔阂。为人处事应有的教养,就是管好自己的偏见。未知事情全貌,就不要妄加议论;不了解一个人,也不要恶意揣度。不要拿自己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否则,只会困在认知的茧房里,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

3、真正优秀的人,懂得避开"投射效应"陷阱。心理学家麦基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或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喜欢的人,越相处越能发现ta的优点;讨厌的人,越相处越觉得ta缺点多多。这是因为,当我们把内心的想法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只会寻找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自己想法是对的。客观来讲,投射效应是人的本能,很难完全克服。所以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减少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怎么做呢?给大家3个建议:01.学会保留判断。一件事情刚发生时,先不要武断地给事情定性,或者给别人下定义。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做出的判断也该有所保留。一如武志红老师说的:“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 你认为的有意之举,背后或许藏着他人难言的隐衷。在完整地了解全貌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否则,很容易误解他人,让自己后悔和难堪。   02.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康德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自然会造就不一样的三观。你认为好的东西,在别人那未必适用;你认为不好的东西,别人可能甘之如饴。行走于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度量衡。懂得尊重差异性,不干涉别人的自由,是成年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03.学会正向投射。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着它哭,它就对你哭。同样的,如果能利用好投射效应,用正向的心态解决问题,你也会活得更加快乐舒展。平常遇到不开心的事,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少抱怨,不苛责,凡事多往好处想。长此以往,生活回馈你的,也会是阳光健康的心态。 04、古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行走于世,了解他人,认清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聪明的人,懂得规避投射效应的陷阱,不断迭代思维,向外修行。因为他们知道,盲目以己度人,就像坐井观天,只能故步自封。走出自己的局限,发展他人意识,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智者和愚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者相信看不见的,而愚者只相信看得见的。”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清醒智慧的人。提升认知,洞见世事,携一颗从容之心,走过山重水复路,笑对熙攘人世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理小品:疑心从何来
藏起来的石头
什么叫信任?(故事很短,却道出人性!)
什么叫信任?(很短,却很深刻!)
你为什么不能致良知?
什么叫信任?(故事很短,却道出人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