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事都得提前考虑,早作打算,否则忧愁马上就来到。说得更严重一点,一点小事没考虑周全,甚至引发灾难,这并非耸人听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小问题能造成大损失、大灾难。能提早做好准备,有远见卓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虽说每个人在做事情前,都会在脑子里有一个计划,但有的人考虑的远,有的人只看眼前。这就象下象棋,好棋手能看到几步之后的走法,而初学者只看到眼前的棋子,这就是人之间的差别。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道: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这个小故事实际上道出了《黄帝内经》里说的医术的三种境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欲病、治已病固属不易,但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莫过于治未病”,这大概相当于现代的疾病防控,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孙子兵法》也有这样一句话: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孙子兵法还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这是说:预见到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战而取胜普天下都说好,这也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举得起秋毫算不得大力,看得见日月算不得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得耳聪一样。古时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得胜利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猛的武力。因为他取得胜利,是无疑的。

   《黄帝内经》对医术的划分和“孙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话都是告诫人们,看问题要从远处着眼,看到深处潜在的问题,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远虑”。由于有了充分的远虑,战争和事情(病)在没发生之前,就已经圆满解决了,所有问题都在掌控之中;病灶被消除,遏制了病情的发展,没发生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战争造成的人员和物质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能避免战争造成的灾难,又取得胜利,这真是天大的功劳。但遗憾的是取得这样的成绩,即没有名声,也显不出勇猛,更显不出功劳,也得不到大众赏识,这真是有点不公。小说和戏曲都歌颂了一些常胜将军,百姓们也津津乐道,但百战百胜的将领不是最好的将领,这种理论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按《黄帝内经》对医术的划分,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的医生,也不是最好的医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官员得了忧郁症,请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没治好。这次又请来了一位高明的老郎中,这位老郎中望、闻、问、切后,已经胸有成竹,知道此病非一般药物可治,沉思良久,非常认真的说:“你的病是月经不调!”这位官员一听勃然变色,以为老郎中在亵渎他,狠狠的呵斥了老郎中,老郎中嘿!嘿!而退。继而官员又觉得老郎中的话可笑,这位老郎中真是老糊涂了,连男女也不分了,随即大笑了一阵。以后一想起这件事就想笑,每碰到熟人或朋友,官员就把这事说一遍,并大笑一阵,没多久这位官员的病就在大笑中治好了。这时官员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中医诊断他“月经不调”,就是给他开的药方,这药方也不用花钱抓药,又免了服药之苦,这是多么精妙的医术!郎中给官员治好了病,却遭到官员的误会、嘲笑,官员这时感到非常对不起老郎中。这位郎中的医术,不知在《黄帝内经》三种医术中,应该划分为哪种医术?!

有这样一种观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可以一代一代相传,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原有科研成果上更进一步,这才有了今天的汽车、飞机、和航天事业。如果不能代代相传,不能在原有的发明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后人必须从头开始,我想大概我们现在还是石器时代,也只能刀耕火种。而人对社会的认识(属社会科学),无论社会发达到何种程度,你只能从头开始,从呱呱坠地到“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每个人都必须一步一步走完这个过程,没任何人可以出生后就达到“不惑”的能力,即便你三十岁了,想达到“不惑”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你只能从牙牙学语开始,一步一步融入这个社会,一步一步认识这个社会,一步一步感触人生,到七十岁你才能“驾轻就熟”,你才能感悟到人生真谛,对人生大彻大悟,人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如果你对这种说法感到疑惑,这只能说明你还年轻。有一位号称“智囊”的名人张群,他是蒋介石的高参,在九十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七十才开始,六十岁犹在摇篮里”。“智囊”人物都觉得自己在六十岁之前办的事没办明白,或者说办得太幼稚;可想而知平常百姓办的事,更是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文中说的郎中的故事,我们不知道这位郎中多大岁数,这位郎中不但精通医术,而且精通心理学,深明人生哲理。人们生病虽说是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学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方面的疾病,高明的医生不但要深通病理学,还要精通心理学,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医生。这位老郎中对人生也是大彻大悟,这才能对男人得出“月经不调”这样流传千古的诊断。这即是诊断也是药方,这样的诊断和药方也不是从师父那传来的,这必须是自己长期从医经验的积累,对人生长期研究的结果,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水平。老郎中为了治好病人的病,忍受病人的误解、嘲笑,还可能使自己的名声受到损伤,这是多么高尚的医德!

   让人生对事务的处理不因小失大,有先见之明谈何容易!这种能力是大量实践中得来,有时是从很多失败中才能吸取教训,一般来说失败次数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这就是我们

俗称的交“学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所干的事业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走的过程中受挫折是正常的,但我们及时总结,提升自己的“远虑”水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每一个前进过程脚踏实地,“千里”的目标也就在眼前了。

2009.9.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哲理一百篇]第93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代有个郎中,心眼贼怀:女的看病,会以疾病为要挟,敲诈女人的尊严
「原创」海丰阿东: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庸医成神医
医道 一
别样的中医
张仲景烙馍治心病, 沈槐有点小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