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蒡子
【中文名称】牛蒡子 

【拉丁学名】Fructus Arctii

【别  称】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桔梗目—科:菊科—亚科:管状花亚科—族:菜蓟族—属:牛蒡属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分布区域】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等地。

【药用部位】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  味】辛、苦,寒。

1、《别录》:味辛,平。

2、《本草拾遗》:味苦。

3、《珍珠囊》:辛,纯阳。

【归  经】入肺、胃经。

1、《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阳中之阴,升多于降,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主治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透宣肺疹,利咽散肿。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用量用法】一钱至三钱,5-10g,煎服。入煎剂宜打碎,炒后寒性减;或入散剂。

【方剂举例】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文献摘录】

1、《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食疗本草》:明耳目,利腰膝,通利小便。

4、《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5、《珍珠囊》:润肺散气,主风毒肿,利咽膈。

6、李东垣: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药用配伍】

1、配浮萍,共奏宣散风热,透发疹毒,祛风止痒之妙用,用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等症,麻疹透发不畅诸症,风热隐疹瘙痒等症。

2、配山药,一补一清,清补合法,故宣肺气,清肺热,健脾胃,祛痰止咳之力增强,用治脾胃不健,肺气虚弱,痰湿内生,停阻气道,以致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水鸡声,身倦乏力等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偏于虚者可用。

3、配连翘,并走于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风止痒,宣透疹毒之力增强,用治热聚上焦,以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痈肿疮疡诸症,风热痒疹,斑疹等症。

4、配玄参,相须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用治外感发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5、配甘草,用治肺经风热或肺经郁火,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6、配薄荷,共奏疏风清热,利咽之功,用治外感风热。

【按  语】

1、 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2、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 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有长达32厘米的叶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黄色小腺点,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被薄绒毛或绒毛稀疏,有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黄色小腺点,但中下部常脱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样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叶小,基部平截或浅心形。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牛蒡子 直径1.5-2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三角状或披针状钻形,宽约1毫米,中内层披针状或线状钻形,宽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长,长约1.5厘米,顶端有软骨质钩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4厘米,细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6毫米,外面无腺点,花冠裂片长约2毫米。

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两侧压扁,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冠毛多层,浅褐色;冠毛刚毛糙毛状,不等长,长达3.8毫米,基部不连合成环,分散脱落。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颇强。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

种子繁殖,播种期南方于秋季8-9;北方于春季3-4;夏季亦可播种。如遇干旱,出苗不易整齐;秋如果太晚,第2年则不能开花结实。直播或育苗移栽法,以直播为主。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30~40℃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左右,过后涝出种子晾至不粘手时再播,这样有利于出苗。在整好地的畦面上按40~50cm的行距开浅沟进行条播,将种子(播种时最好将种子与火土灰混合成种子灰)均匀地撒在沟内;或按40~50cm的行距、33~35cm的株距穴播,每穴点入种子4~5粒。播后覆土2~3cm即可。

选地整地:

牛蒡子对土壤环境要求不严,但以阳光充足、土层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为好。对选好的地块进行深翻,然后耙细,整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kg作底肥,再作成1~1.5m宽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

田间管理:

待苗有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补苗,6-7月中耕除草,结合施粪肥1-2次,现蕾前重施1次磷、钾肥。冬季采培土,保苗越冬。抽茎后培土壅根,防止倒伏。幼苗期或第2年春季返青后要进行中耕松土,同时前期要特别注意除草,若杂草过多,可用8%高效盖草能防除,叶子封行后停止中耕。当苗长至4~5片真叶时,开始进行间苗,方法是拔掉病苗、弱小苗,留下壮苗、大苗,如有缺苗处,可选择间下的苗带土移栽;苗长至6片真叶时,条播者按株距25cm左右定苗2~3株,穴播者每穴留壮苗3~4株。基生叶铺开时,要及时追肥,每亩施入人畜粪水1000kg。植株开始抽茎后,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和过磷酸钙10kg,促使分枝增多和籽粒饱满。另外,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褐斑病,5-6月发病,可喷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另有花叶病为害。虫害有食子虫、蚜虫、红蜘蛛,以及银纹夜蛾、地老虎等为害。

1、病害牛蒡灰斑病(Cercosporaacti-ambrosiaeHist.)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1~5mm,褐色至暗褐色,后期中心部分转为灰白色,潮湿时两面生淡黑色霉状物,即病原物的子实体。防治方法:秋季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控施氮肥。在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牛蒡轮纹叶片上病斑近圆形2~12mm,暗褐色,以后中心变为灰白色,边缘不整齐,稍有轮纹,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同灰斑病。牛蒡白粉病,叶两面生白色粉状斑,后期粉状斑上长出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害虫主要有红花指管蚜和菊小长管蚜。为害茎叶、果实,严重时可造成绝产,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纹夜蛾,以幼虫咀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可喷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防治。棉铃虫以幼虫为害叶片,使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花和幼果全部被害,造成大幅度减产。防治方法:采取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减少来年虫源。利用20w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3龄以前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300~400倍液进行防治。地老虎:幼虫咬食叶片或心叶,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早晨人工扑杀。

蚂蚁:食主根,严重时成片死亡。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浇灌根围;也可用动物骨头诱杀。

采收:

次年春夏季当种子黄里透黑时将果枝剪下,采收后将果序摊开曝晒,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实种子,除净杂质晒至全干后即成商品。根挖出后洗净,刮去黑皮即可菜用,或晒干药用。

注意: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故应分期采收。如久不采收,果实过分成熟,易被风吹落。由于总苞上有许多坚硬的钩刺,采摘时应在早晨和阴天刺软时进行,不致伤手;若晴天采摘,则应带上手套。

【性状鉴别】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汕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

瘦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大小不等的类方形薄壁细胞,壁弯曲,多破裂;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厚薄不匀,细胞壁稍厚,棕黄色或暗棕色,微木化;于棱脊处常有小形维管束。内果皮狭窄,为棕黄色的颓废细胞层,细胞界限不清,为1列草酸钙方晶所充填。种皮最外为1列棚产太细胞,多扭曲,排列紧密,长75-120μm,直径10-30μm,壁甚厚,层纹明显;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颓废不清。胚乳细胞数列,内含脂肪油。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理化鉴别】

1、取脱脂该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

①取滤液2ml,加入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则呈蓝绿色。(检查木脂素类)

②取滤液2ml,加入等体积的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则溶液呈红色。(检查木脂素类)

 2、取该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pH1.0-2.0)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3份各2ml,置3只试管中,分别加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饿钾试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取该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水解生成牛蒡甙元及葡萄糖。又含罗汉松脂酚(,络石甙元,倍半木质素AL-D AL-F。种子含牛蒡甙,牛蒡酚ABCDEFH。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油酸。

【药理作用】

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力子,见过吗?可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
牛蒡
民间搜集
这种小小的植物果实,却有调理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等病症的妙用
你所不知道的牛蒡子,可以消除咽喉肿痛,还可以去脂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