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刀下留胆,胆石症莫着急“一刀切”,何不先试试内科诊治呢?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根据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按部位分类,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今天,我们谈一谈胆石症的内科诊治。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结石所在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并发症有关。

01

无症状胆囊结石

指的是从未出现过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主要依靠B超普查检测出来。

02

胆绞痛

胆绞痛是患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由于结石堵塞胆道造成强直性痉挛所致的内脏痛。典型的胆绞痛为突然发作的剧痛,常因为饱食诱发。

通常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偶见左上腹、心前区及下腹。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在15分钟之内疼痛加剧至最高峰,并可持续3小时,消退较慢。可伴有呕吐和冷汗。两次发作间隔时间并无规律。

03

急性胆囊炎

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堵塞胆囊管造成急性炎症。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疼痛持续3小时以上,3小时以后疼痛部位从剑突转移至右上腹,并出现局限性的触痛。常伴有呕吐、低中度发热。

在老年患者,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体检可发现Murphy征阳性。30%~40%的患者可触及包块,1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有黄疸。

注:受检者仰卧下肢屈曲,检查者站其右侧,用左手拇指按压于胆囊点处(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交点),中等以上力度,其余四指及手掌平放于右前下胸壁。让受检者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拇指压迫处疼痛而突然屏气者为Murphy征阳性。

04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患者多有急性胆囊炎和胆痛的反复发作史,通常伴有胆囊壁增厚、纤维化,一般不能触及胆囊。可有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

05

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是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胆道梗阻可造成黄疸和皮肤瘙痒。肝内和肝外胆管的扩张是诊断胆总管梗阻的有价值征象,长期梗阻可造成肝实质损害,形成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且胆总管内的淤泥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管炎。梗阻和胆汁淤积可造成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胆痛、黄疸和寒战。亦可有轻度的肝大、触痛,偶有反跳痛。随病情进展,可见休克和神志改变。

常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长球菌。

06

肝内胆管结石

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一般以左肝外叶或右叶最为多见。可无症状,亦可反复发作腹痛,常伴有黄疸、寒战和发热。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01

血象

急性胆石梗阻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02

肝功能检查

急性胆石梗阻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影像学检查

01

腹部X线平片

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仅有少数胆囊结石可显影(阳性结石),含钙结石呈多边或圆形钙环线影。可排除其他引起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腹腔内疾患、溃疡穿孔或肠梗阻。

对检查出适用口服溶石药物的阳性结石患者具有临床意义。

02

超声检查

诊断胆结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比较高,应作为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期或间歇期的首选检查。超声下结石表现为高振幅回声及声后阴影,且用于诊断>2mm的结石

检查发现胆结石即可确诊,若为阴性结果则需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03

超声内镜

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对于无胆管扩张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的小结石的诊断尤其有价值。

当临床高度怀疑存在胆囊结石而普通B超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超声内镜。既往有过胃部手术史的患者,诊断可靠性较差,且无法进行内镜取石。

04

CT检查

CT可显示胆管的扩张、结石和肿块。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结石,或原因不明的肝内外胆管梗阻,B超未能明确诊断者,可行CT检查,常可显示直径≥2mm的结石。

也可协助诊断或排除胆石症的并发症,如胰腺炎、胆囊积液、脓肿等。

05

胆管造影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穿刺胆管造影(PTC)可较精确地显示胆道系统,ERCP更适用于显示较低部位的梗阻,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而PTC显示较高部位或近端的梗阻。PTC也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较为可靠的方法。

治疗

对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无需治疗。然而一旦症状或并发症出现,手术或药物治疗应充分考虑。诊疗流程参考下图。

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内窥镜治疗。内科多为保守治疗,多采用药物溶石或排石疗法。

药物溶石

01

口服溶石

目前只对胆固醇结石有效。口服胆酸溶石仅限于无法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患者,但有限定条件,如小的非钙化性结石、富含胆固醇的结石、胆囊功能良好。

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牛黄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通常疗程为12~24个月,溶石成功后继续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B超,治疗有效,结石一般每个月缩小1~2毫米;若治疗6个月后无效,应停止治疗。

往往结石越小,溶解率越高。治疗上,熊去氧胆酸的疗效优于鹅去氧胆酸,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02

灌注溶石

经胆囊造瘘管、经皮肝胆管置管、T管、鼻胆管抽尽胆汁后,将溶石药物直接注入结石局部,达到溶石目的。

这种溶石方式属于有创治疗,仅在特殊情况下考虑采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以下药物:

(1)溶解胆固醇结石:胆汁酸制剂(如鹅去氧胆酸及胆酸钠)、肝素、单辛酸脂、脂肪酸盐等。

(2)溶解胆红素结石:依地酸二钠、偏磷酸钠、肝素盐水等。

体外震波碎石

利用液电、压电和磁电效应产生的冲击波,在B超的引导下经介质传播聚焦后进入人体,达到粉碎结石的效果,然后借助胆囊收缩,使碎石经胆道排入肠道。

虽为非侵入性治疗,但仍存在创伤的可能,如血尿(肾损伤)、血便(肠道损伤)、血痰(肺损伤)和一过性腹痛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囊切除后不能吃什么食物
胆总管结石应该做哪些检查?
这些症状竟然就是胆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预防,肝内胆管结石应该如何预防
胆道系统胰腺超声检查基础及标准切面(一)
胆石症临床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