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利春拍:宫廷重器大赏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 H 51.5 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但御窑品质上佳,特别是自雍正六年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陶务以来,制瓷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所出御瓷品质精绝,引来后世赞誉无数,史称“唐窑”,而此件“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显为“唐窑”所出无上隽品,亦为「十面灵璧山居」旧藏。

这件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闻名遐迩,2015年保利上拍的时候,笔者就曾到预展现场目睹。这或许是中国家具史上最为特殊的家具之一,因为只有见过实物,你才能对它真正有所领悟,从而给予它客观的评价。

明 黄花梨螭龙纹大方台 面49×49cm, 肩57.5×57.5cm, H141cm, 重88.6k

此方台设计严格遵守对称均衡法则,纹饰内容分为两组,正面与背面一致,左侧与右侧相同,细部雕刻,也由中间向左右均分。为了表现纪念碑性的装饰效果,利用雕刻和凹凸象征权威,取材石雕建筑上常见的螭龙、卷草作为方台正面的表面装饰,这种纹饰频繁出现于明代嘉靖、万历经天启、崇祯时期的瓷器、玉器和家具上。

用料可谓不惜工本,台面厚度达6厘米,腿部直径竟达13厘米,整器重达88.6公斤,下料之大、用材之费、耗工之多惊人。外貌似分两截,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均为一木连做。

庄重威严气势之外,又有曲线的柔软之感,整体造型自台面往下弧度凹凸转变流畅,曲线精准不失弹性。

其有着雕塑般的稳定结构,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带有某种象征性的意蕴内涵,最初极有可能出自明代宫廷,为皇室供器,陈设于殿堂之上,能把阳与刚之宏美表现得淋灕尽致。

虚云禅师在云门寺新起大殿之地上趺坐照,摄于1948年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它成了坊间颇受欢迎的古典家具复刻对象,却极少有人能做出原作的那股气势。这一次在《禹贡Ⅲ》现场,保利不仅提供了难得的实物360°观摩机会,更将其颇为复杂的结构以剖面图的形式,交代得一目了然。

明 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剖面图

明式家具研究学者张辉先生曾言其为“观赏面法则的王者归来”,当明式家具的发展进入鼎盛期,由此不得不使人想到其繁复的一面有时同样精彩。

一、威仪与尊贵

屏风,古称“邸”、“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代以前,它是帝王将相的专用陈设,多置于正殿(室)主座之后,既彰显出室内布置的富丽精雅,又衬托出主人地位的威仪与尊贵。

01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纹围屏(12扇)

每扇高 304.8 厘米 宽 55.6 厘米 厚 2.7 厘米

RMB: 6,000,000—8,000,000

此围屏则在传承中被有心的收藏者做了再设计,于屏心处装扇活,四角以铜件固定,沿用明式家具经典的攒接工艺,变传统的灯笼锦纹为横竖双棂格与长、方交错的海棠形图案,形态疏密有致,穿插间富于变化,规律地重复又带出了节奏感,与围屏整体相得益彰,增强了展示功能,也为各类“天窗”围屏的再处理做出了示范。

此围屏上方和中腰处的绦环板透雕螭龙捧寿纹,裙板则雕刻更为复杂的群螭捧寿纹,雕刻刀法精湛,布局繁密得当,层次丰富而线条流畅,显为明式家具鼎盛期之作。

02

清乾隆 紫檀西番莲夔龙团寿五扇屏风

175×170cm

RMB: 5,500,000 - 8,500,000

此套紫檀屏风最受人关注的,便是上眉、屏心、腰板处的26个不同形态的开光,开光内镶书画。背面眉板、腰板及裙板浮雕夔龙纹,正中雕长寿字和圆寿字,屏心及屏心两侧亦镶书画。

从雕刻手法及风格看,此屏风具有浓厚的乾隆宫廷风格,清宫所藏这类屏风的开光内多镶玻璃画,而此屏风的开光中所镶全部为范曾、康宁之书法及花鸟画小景,推测为原配玻璃画于民国时期已损,重新镶配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清时期的屏风大体分为两类,座屏风和曲屏风,像这类曲屏风大多由双数组成,少则四扇,多则几十扇不等。此屏风五扇组合,较为少见,或为某宫室王府居室内根据需要所定制的家具。

03

《禹贡Ⅲ》中的另一件彩屏风,则为另一体系内的屏风典范。16至17世纪,款彩屏风曾是中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品之一,国内存量甚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此件款彩屏风高大华丽,是一件集艺术性和历史感于一身的经典案例。

清康熙 款彩刻汉宫春晓花鸟十二扇屏风L253×55.3cm

RMB: 2,000,000 - 3,000,000

屏风共十二扇,互相衔接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主体为《汉宫春晓图》,人物细节刻画入微,布局清晰合理,色彩明快艳丽,场面十分宏大。

屏风背面为花鸟图,花团锦簇,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画面中点以湖石,凤凰栖于其上,周围有仙鹤、鸳鸯、鹡鸰和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道,称为“五伦图”。外框边缘饰螭龙纹,螭龙身体衍为卷草,为典型康熙时期样式。

所谓“另一体系”,是指其大漆工艺。款彩这门工艺非常独特,是在漆地上进行雕刻,将图案部分剔刻至灰,然后填彩,如同刻板。以此屏风为例,其具体做法即先以木雕成型,用漆灰在表面涂到一定厚度,再满铺一层漆,之后绘图,并雕出阴纹图像,继而用类似赋彩的方法,在凹入的纹理中填饰彩漆,使建筑、山水、花木、人物逐一清晰地呈现出来。

明清时期,此种工艺也应用于盘、盒之类器物,但其艺术效果终不及屏风,究其原因,就是款彩工艺只有在大的平面上才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魅力,而多扇相连、折曲有度的屏风恰恰为这种精彩繁复的工艺提供了挥洒自如的展示平台。

清康熙 园林仕女图款彩屏风 山西省博物馆藏

此屏风尺幅巨大,品相极佳。据了解,在此类流失海外的传世品中,国家文物局下属文物资讯中心曾在2004年美国苏富比秋拍中购得一件,而这件十二扇款彩屏风,也是为数极罕的回流中国的传世漆品,且历经三百年品相完好,实属难能可贵,是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传世珍品。目前在国内保存完整的屏风少之又少,故宫博物馆保存下来完整的屏风加起来尚不足5件,且件件有残损。

二、清式华贵与明式极简

四件桌案类家具管窥

01

清乾隆 剔红婕妤挡熊图花鸟大方桌

L84.3cm, W84.3cm, H84.3cm

RMB: 1,500,000 - 2,000,000

此为乾隆时期剔红家具,木胎,通体髹朱漆,漆层肥厚,其上满雕图纹。雕刻刀法硬朗却不缺乏细腻,图样统一却不乏生动传神,构图规整严谨,纹饰繁复,雕工精细,将宫廷艺术的雍容华贵,艳丽织巧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地诠释了乾隆时期剔红的诸多特点。

观感最深刻处有二,一为四足各面皆工,缠枝纹配以开光花鸟,各有不同,精美异常。

二为桌面面框菱花形开光内所雕楼阁人物之景,图案取材于汉代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

艺匠以刀代笔,线条流利劲健,人物动作、神态描绘细腻,衣纹细致飘洒。刻画了当熊出兽栏的一刹那,宫人惊惶躲闪,侍从抽刀阻拦,婕妤毫不犹豫以身体挡在汉元帝前的情景,十分生动逼真。平台、坡石、草坪、柳树,皆挺健劲秀,树叶雕琢精细,结构严谨,具有动感。

无论款彩还是剔红,可以说离我们的生活都很遥远了,但它们的好实际上尚未被人充分认知,传世精品数量亦远较紫黄家具少。当下极少有人恢复这样的传统工艺,所见剔红作品,实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

02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番莲条桌

90.5×161×47cm

RMB: 5,500,000 - 8,500,000

此件紫檀条桌亦为《禹贡Ⅲ》专场中的乾隆宫廷重器,说起这件家具,与知名古董商蒋念慈先生有着一段颇深的渊源,“我曾经跟它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最早它出自南京文物商店,直到2008年拍卖才离开了我。”

条桌高束腰,立面上部雕刻西番莲叶纹,线条生动。牙子与腿足相交处挖“牙嘴”作,铲地浮雕西番莲纹,雕饰生动、精美、流畅,制作工艺娴熟,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家具特征,应出自造办处苏州工匠之手,为圆明园陈设而特制的器物。高度逾九十公分,或为供器。

如果说上述剔红方桌和紫檀条桌为清式家具代表的话,「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的两件桌案类家具则可堪称明式家具的典范。

03

明晚期 黄花梨带屉板平头案

长 73.3 厘米 宽 39.8 厘米 高 74 厘米

RMB: 400,000—600,000

此件黄花梨平头案系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大部分的这类小案,尺寸大小相似,案面长度从 72 ~ 75 厘米不等(此案长73.3厘米),更长者可达90余公分,产地似乎都来自江南或苏北地区。

对其功用,濮安国先生曾在《明清家具鉴赏》一书中写道:“这类桌子当时在苏州地区曾广为流行,是文人书房中常用来摆放书籍或安置文房用具的。” 但这样的小案子其实是多用途的,如宋画(传)刘松年《西园雅集图》(下图左)和萧照《中兴瑞应图》(下图右),画中均有一带屉板案几,屉板上都是空无一物,焚香的用途却是一目了然。

而无论作何用途,甚至不放任何器物,此件平头案看上去都雅致非凡。古典家具往往如此,当与人生活拉近之时,其美的一面便会尽显。

04

清早期 黄花梨罗锅枨香桌

长 71.9 厘米 宽 39.4 厘米 高 82.9 厘米

RMB: 1,000,000—1,500,000

此件黄花梨香桌则为“假四面平式”,即类似四面平式粽角榫结构,但桌面微微喷出几毫米。它不同于一般的半桌,尺寸小巧,又在看面牙条后设浅抽屉一具,且桌面框边沿起皮条线为拦水线,种种迹象表明,其应为置放炉瓶三事的香桌。

明式家具的“简”,往往有其功能指向,而非单独的造型语言,此为范例。

三、巧匠之作与抽象之境:

三件床榻类家具杰作

01

清早期 铁梨木镶大理石鼓腿膨牙罗汉床

长 214.6 厘米 宽 118.1 厘米 高 88.9 厘米

RMB: 1,500,000—2,500,000

此铁梨木罗汉床仍系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后归至「十面灵璧山居」所有。其看点有二:

一为床围处所嵌七块纹路各异的大理石,镶嵌的方式如同镶装册页一般,纹理极为丰富,幻化出天然山水、流水及流云的图画。这种审美源自宋代,拜欧阳修、苏轼和米芾等历史人物的推广所赐,对那些具有天然画稿的片石,他们一再强调可以与伟大画家的山水画相媲美。

这七块大理石甚薄,若用手电近距离照射,光可透之。越薄加工可谓越难,由采石至手工用锯锯开、锯薄,在古代远非一般工匠可为。而床围如此四面皆有工的做法,亦可见古人制器之讲究。至于这些石头是否原装,可以很笃定地说:是。正如蒋念慈先生所说,“这看的其实就是一口气,后配的话就会像断了一口气,若原装,则处处呼应,协调统一。

看点二为腿足以大料挖成往外扩张的弧线,形成“香蕉腿”,造型轮廓的加工爽利挺拔,如一刀而就,弧线如月似钩,显示出工匠手艺之娴熟。至于同样造型的罗汉床,紫檀制者见有两例,铁梨木制者仅此一见,虽珍贵程度不及紫檀,然正因如此,反得有铁梨木大料斫制,造型上要舒朗从容一些,雄姿英发,奔放而不失文雅。

02

明晚期 黄花梨素围板罗汉床

长 201.6 厘米 宽 90.2 厘米 高 80 厘米

RMB: 3,500,000—5,500,000

“罗汉床”一名出现较晚,目前只见于清代文献,其名来源暂不知。明末《遵生八笺》《长物志》记有一种短榻,“高九寸方圆四尺三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书斋闲处,可以坐禅习静,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学者多据此认为这便是罗汉床名称的来源。

的确,从宽度90.2cm来看,此罗汉床更像是一件榻,其看点亦在床围与腿足:

和常见的三围独板罗汉床不同,此罗汉床三面围子后高旁低,攒框平镶素板,以黄花梨自然优美的花纹为装饰,背中间设二竖枨,平镶三块心板,心板后又设穿带加固。

值得注意的是后背三块心板之间的木纹走势贯通,不排除是一块长料截为三段后镶装。视觉上,因竖枨与心板表面平齐,两边木纹相衔接,形成了一气贯通的效果;结构上,前方两根竖枨和后方五根竖穿带,可以加固管束心板,并分散木板本身的应力,更加牢固。

座面下牙板与腿足以大弧弯相交,柔和自然,边缘起宽皮条线,以增层次。直腿足,末端内翻扁矮马蹄,牙板和两侧腿足腿足内侧,则采用挖缺做法,即将矩形腿足的一转角切去一块,形成断面为近“L”形的效果,这是早期唐代壸门大榻遗意,一般早期的家具上多见此做法。

另有一细节值得注意,张辉先生留意到了此罗汉床腿足的磨损状态,一般人会从品相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但这样的自然磨损恰恰成为其年份早的一个判断依据。

罗汉床因结构特殊,往往三面围子有修配等问题,如本品能完整保存者,实属罕见。目前所知的这种黄花梨素围板罗汉床,可靠的也仅十数张之数,市面上可以流通者数件而已。

03

清雍正 - 乾隆 紫檀雕仙槎瘤根纹直足长方榻

218×126×53cm

RMB: 8,000,000 - 12,000,000

在不少的清代宫廷绘画中都可以看到树根家具,其实,这种家具有两类:一类是确实用树根为原料制作的家具,一类则是用木料仿树根。根据传世画作等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当年这类家具曾十分流行,传世到今的却并不多见。

清雍正《美人图·对镜》轴 绢本设色

乾隆皇帝即使用天然木形制之家具与摆设的头号玩家,他认为天然木形的设计意念与其内心自我修炼的意向符合,但早自宋代绘画这种天然木家具其实就出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倡导一种不经修饰和雕琢的自然文化,这和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谋而合。根结家具恰恰是文人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历代都是很受文人欢迎的一种家具,不随波逐流,自成风骨,其风采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左:清 胤禛行乐图·乘槎升仙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中:清中期 树根拼攒宝座 北京颐和园藏

右:清 天然木扶手椅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此紫檀雕仙槎瘤根纹直足长方榻,天然而不造作,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形,浑然一体,非常难得。完美结合了两大美学精华,即汇聚了巧匠之作与抽象之境:在同一件作品上,抽象的意境通过随形表现得淋灕尽致,结合了匠作的直觉、视觉和抽象的美学成就。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在大面积的木作部分留下镂空去增加家具的穿透感、轻巧感、呼吸感和灵动感。

明末清初 黄花梨麒麟引凤纹 四出头官帽椅

座宽 65.4 厘米 座深 49.5 厘米 高 107.6 厘米

RMB: 1,200,000—1,800,000

这是一件造型甚佳的四出头,尺寸甚大,比一般的椅子宽七八厘米多,兼以用材甚细,腿足仅2厘米左右,从而取得了舒朗大方的效果。

靠背板甚为精彩。三攒式。上方圆光,内浮雕丹凤朝阳纹,杂以牡丹装饰。

下方长方委角开光,内浮雕麒麟纹,尚有万历时期龙纹特征,说明此椅制作时间离此不会太远。麒麟身披鳞甲,腿足根部有火焰翼,麈尾高扬,前腿一足提起,一足直立,后腿半曲,作欢腾跳跃状,甚为喜庆。

麒麟旁有夭矫古松,远方云朵托着山峦,上方祥云拱日,下方散布火珠、如意、犀角、珊瑚等杂宝,一派海晏河清、盛世瑞象。

亮脚牙板甚高,壸门式,两边卷草纹,上面浮雕回首螭龙,若浮空而行,夭矫非凡。此椅图案雕刻手法细致大方,层次分明,物象准确,与竹木牙角小件雕刻手法相类,是大器细做的典范。

联帮棍则为宝瓶式,上为竹节纹,寓“竹报平安”义。一般这种宝瓶竹节式联帮棍是早期高古家具上常见结构,凡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中所见者,无一不佳。

又座面冰盘沿中间突出一道棱线,两边为弧形状,为江南俗称的“文武线”,甚为遒劲。

此椅样式罕见,体现了明式家具洗练挺拔的风骨,靠背板的装饰又属秾华风格,繁而不乱,优美如雕塑般的联帮棍与之呼应,文雅之中又增贵气。

计本例在内,目前所知共有4件这样的椅子传世,4件官帽椅造型、尺寸相同,图案两两对称,显为4件成堂之物。麒麟纹、凤纹在古代非一般百姓所用,此椅应出自官宦府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汉床,盘腿而坐
紫檀大四件柜4200万落槌,新黄花梨明式家具收藏势头强劲!
嘉德春拍 | 一堂黄花梨镶大理石圈椅以2702.5万元成交
史上最贵的20张罗汉床
法国巴黎亚洲之春艺术品博览会清代黑漆嵌螺钿镶大理石罗汉床
【编号320072 】 清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足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