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道窥径之经典——官针篇第七

#健康2021#

官针篇讲的各种针法,而在讲针法前,内经强调了针法是因为疾病的深浅而选择的。太过不及都有问题。九针是针具不同用于不同的疾病,而十二刺、九刺、五刺、三刺主要是疾病的病位深浅选择毫针刺法。个人认为五刺法是局部取穴的根本大法,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取穴规则。

1. 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这里说了太过和不及都是有害无益的。咱们都知道用药物是这样,用针灸很多人认为针灸相对比较安全,它主要是调节作用,所以不容易出问题,确实如此,现代针灸大多是不及,很少有过的,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平补平泻,很少做手法,所以这样的风险小,但是实际上在用毫针可以平补平泻,用其他方法就不一样了。比如艾灸,补阳气,太过就上火;针刀银质针,松解力度太强,患者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刺络放血,本质就是泻法,泻太过就伤气血;刮痧拔罐,大多有祛湿清热作用,用太多伤阳气,熏蒸药熨过于频繁,容易伤阴耗气。

2.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俞。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这里说了九针的不同用法。同样强调了太过和不及的事情。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只能刺中皮肤而不能深入;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提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实际上是按摩点穴用的,所以可以有补的作用;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三棱针用于放血治疗久病入络;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快进快出;大家要注意的是毫针用于治疗病痛久不去;而五脏疾病,用三棱针泻各经的井穴、荥穴等腧穴上施用泻法,并根据这些腧穴与四季时令的相应关系进行治疗。

3.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第一种输刺,就是针刺十二经在四肢部位的荥穴和输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脏腧穴(即心俞、肺俞、肝俞、脾俞以及肾俞)。第二种远道刺,就是病在上部,取下部的腧穴。第三种经刺,就是针刺患病经络之经与络间结聚不通的地方。第四种络刺,就是刺络放血。第五种分刺,就是针刺肌和肉的间隙。第六大泻刺,就是用铍针切开排脓。第七种叫做毛刺。毛刺,是浮浅的刺法,就是在皮肤上浅刺,仅入皮而不进肉,用以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第八种巨刺,左刺右,右刺左。九曰焠刺火针来治疗寒痹证。

4.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第一种偶刺法,一针刺在前胸,一针刺在后背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心气闭塞以致心胸疼痛的心痹证。

第二种报刺法,刺痛无常处也。直刺进针且不立即出针,再用左手随着疼痛的部位循按,等到按到新的痛处之后再将针拔出,并刺入新按到的疼痛部位。这种方法我经常用于一些急性疼痛,处理完一个痛点后,其他痛点会显现。

第三种恢刺法,适用于治疗筋脉拘挛而致疼痛的筋痹病。有人解释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然后再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刺法效果不一定,而应该解释为直刺再拘挛筋脉上,然后上下前后斜刺,如同苍龟探穴手法,这样才能够治疗筋痹病。

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直刺一针,在其左右两旁又各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部位又较深的痹证。

第五种叫做扬刺。扬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刺一针,再在四周刺四针,且都用浅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六种叫做直针刺。直针刺法,就是在针刺时将穴位处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但不刺人肌肉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七种叫做输刺。直刺而入,直针而出,取穴较少且刺入深,用以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证,主泻热。和五刺法的输刺类似,但是作用不同。

第八种叫做短刺。适用于骨节浮肿,不能活动,局部发冷的骨痹病。进针时,要缓缓刺入,进针后,要稍稍摇动针体,再行深入,以使针尖达到骨的附近,再上下提插,以摩擦骨部。这种刺法也和五刺法的输刺类似。

第九种叫做浮刺。就是从病所的旁边斜刺进针,用以治疗肌肉挛急且属于寒性的病证。也像毛刺,半刺。

第十种阴刺法,就是左右并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阴寒内盛的寒厥证。可以用太溪穴。

第十一种傍针刺法,就是在病所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邪气久居不散的留痹证。

第十二种叫做赞刺。和五刺法中豹纹刺类似,用于消散痈肿。

5.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

这里说的是按照脉象刺,脉沉,留针要久,脉浮,就不能直接针刺,必须先按压隔绝其脉,然后才可以进行针刺。只有这样,才不使精气外泄,而只将邪气去除。这后面一句话不是很好解释,临床上如何应用是个问题,如何按绝脉刺之?是指刺后按压针孔吗?

6.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这里说的三刺法,刺浅驱逐阳邪,刺深阴邪出,到分肉时谷气出。这里的三种刺法结合之前我们学的,九针十二原中“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气在经脉中确实是分层的,这里的清气不是湿气,而是脉之正气。并不像小针解里说的,邪气中人的位置高,水谷之气在中焦,清气也就是湿气侵袭人体从下焦的意思。而是阳邪在经穴的最上部(皮下),阴邪深一些到肌肉,谷气在分肉之间,最下面才是清气,一般不触及。

7.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对于五刺法,我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认为五刺法是局部取穴的根本大法,治疗的不是五脏疾病,而是与五脏相应的五体疾病。也是针灸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过去看看我之前写的关于针灸的辨证论治局部取穴的文章。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内经白话文(58---63)
灵枢07官针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官针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学习笔记八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