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属阳胃属阴】何为“胃强脾弱”,如何辨证?
“胃强脾弱”的证候,可溯源至《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展开]
“胃强脾弱”的证候,可溯源至《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张仲景在此虽然仅提出“胃气强”, 并未提及“脾弱”,但“脾弱”之意蕴已在“脾约”中有所表达。脾约证是津液亏竭,不能儒润大肠,以致肠中干燥,而大便 干。趺阳脉专候脾胃,趺阳脉浮为胃中有热,因浮属阳脉,胃为 阳土,胃气亢盛,故脉亦应之而浮;涩属阴脉,脾为阴土,脾阴不足,则脉应之而涩。胃强脾弱,脾失转输,水精不能四布,但 输膀胱,所以小便数而大便干。明确称其为胃强脾弱者,最早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 约,又约束之约。《内经》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 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 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通肠润 燥。”成无己在评注中将张仲景的观点用“胃强脾弱”四字概括,并对其机制作了论说,胃强脾弱实质上是脾约证的病机,脾阴亏虚虽为成因,而促成此证的关键是患者胃气亢强,由于胃火 旺盛导致脾阴不足,肠枯津槁,所以粪便如粒状。其辨证要点在 于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主方麻子仁丸,为小承气汤配伍麻子仁、杏仁、芍药、白蜜等,滋阴养液而润肠 燥,以麻子仁、杏仁润肠通便,小承气汤泻胃热攻下,使邪有出 路,大便得通,胃热得泻,脾之功能得以健运,升降恢复正常。如吴崑在《医方考》中所释:“伤寒瘥后,胃强脾弱,约束津液 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致小便数而大便难者,主此方以通肠润 燥。枳实、大黄、厚朴,承气物也;麻仁、杏仁,润肠物也,芍药之酸敛津液也。然必胃强者能用之,若非胃强则承气之物在所 禁矣”。嗣后,胃强脾弱证的含义有所泛化,常指胃的消化功能亢奋,食欲旺盛、消谷善饥;而脾的功能减弱,不足以运化水谷精 微,出现溏薄泄泻,或完谷不化。对其辨证要点如下,董汉良在 撰文有较详细的论述(《中医杂志》1998,39 (2): 75 ~76)。(1) 辨食欲胃气盛衰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食欲变化对胃气盛衰的反映来辨证疾病,是中医的特色诊断方法。“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可体现胃气盛衰、 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脾胃功能正 常与否也是能食与不能食、欲食与不欲食的主要原因。临床常见:①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口臭便秘,身体日益消痩,舌 红苔黄者为胃火,此由胃火亢盛,腐熟迅速,代谢亢进而致;②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体重日渐减轻者属胃强脾弱。胃强或胃腑有热,功能亢进,则出现腐熟太过,患者食欲旺盛,食后不 久即感饥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故大便溏泄。(2) 辨大便脾虚患者大便常完谷不化,或夹有食物残渣,在水中不能下沉,上浮在水面或入水即散;或出现溏薄稀便,便 时非常畅快,一泻而尽,常在晨起即有便意;或现腹胀而痛,矢 气不断;有时五更即欲便,状若五更泄;有时起床一便,早餐[收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
夜读伤寒-247
麻子仁丸方歌方解,麻子仁丸医案 | 道医网
【巧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案】高某,女...
最常用的50个方证丨麻子仁丸(麻仁 杏仁 白芍 小承气汤/大黄 厚枳)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4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