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香园论坛
《伤寒论类症》

恶寒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3、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4、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5、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7、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8、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9、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0、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背寒
1、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恶风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4、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6、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7、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8、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热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4、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5、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6、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7、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8、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9、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10、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11、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2、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1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主之。
14、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15、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
16、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17、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8、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19、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赤狐加桂枝汤主之。
20、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21、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22、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3、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24、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5、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6、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28、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29、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得之二三日,无汗,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30、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1、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寒热如疟
1、太阳病,得之***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  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3、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4、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大承气汤主之。脉浮虚者宜发汗,宜桂枝汤。

往来寒热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2、  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3、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4、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

日哺潮热
1、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甫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3、  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3、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4、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大承气汤主之。脉浮虚者宜发汗,宜桂枝汤。

潮热
1、  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4、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挚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5、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6、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无大热
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2、伤寒十余日,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微热
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3、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也,宜大承气汤。
4、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5、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手足冷
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2、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4、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5、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6、少阴病,饮食入口则痛,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7、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2、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4、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5、少阴病,饮食入口则痛,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6、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7、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8、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9、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10、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11、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12、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13、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4、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5、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头眩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

头痛
1、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4、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5、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面有热色
太阳病,得之***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面赤
1、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垢
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目黄
1、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咽干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2、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咽喉不利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咽痛
1、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2、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3、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4、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5、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舌干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口干
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2、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6、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口不仁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口中和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口苦
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吐涎沫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唾脓血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烦渴
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2、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6、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8、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1、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12、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1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4、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不渴
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3、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撰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4、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消渴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
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鼻衄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鼻干
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
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
浮者,与小柴胡汤。

鼻鸣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欲吐
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2、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3、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痛,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干呕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3、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4、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5、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
6、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8、少阴病,饮食入口则痛,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呕水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吐逆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2、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痛,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4、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汤主之。

呕不止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
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4、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身戢然而汗出解也。
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7、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9、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10、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微呕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
者,小青龙汤主之。

干噫
1、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2、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不欲食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2、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不能食
1、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3、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
4、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善饥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食臭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主之。

短气
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4、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气上冲
1、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2、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3、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4、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1、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6、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7、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8、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9、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10、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11、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1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也,宜大承气汤。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4、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5、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5、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声不出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头汗出
1、伤寒十余日,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4、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5、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手足汗出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挚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
1、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4、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5、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6、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7、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8、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9、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10、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11、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大汗
1、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3、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4、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5、  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6、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自汗
1、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工荣气协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2、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漏汗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无汗
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6、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7、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得之二三日,无汗,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胸满
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4、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5、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7、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甫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8、  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9、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0、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1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12、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心中结痛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主之。

胸中痛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胸中痞硬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膈内拒痛
太阳病,表未解,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
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心下满
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4、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5、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6、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心下悸
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
3、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4、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5、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心悸
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2、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心下急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心下濡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心下痛
1、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2、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3、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4、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5、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心下支结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赤狐加桂枝汤主之。

心下痞
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3、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4、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5、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6、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7、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9、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心下硬
1、太阳病,表未解,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2、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3、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4、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5、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6、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7、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9、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胁痛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2、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3、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4、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胁下满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2、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甫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5、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6、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7、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8、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

胁下硬
1、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2、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

腹胀满
1、发汗后,腹胀满者,厚姜半甘参汤主之。
2、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3、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7、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8、阳明病,腹大满不通者,小承气汤主之。
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10、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11、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12、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1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4、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15、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
16、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7、下利,腹胀满,身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腹中雷鸣
1、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4、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腹痛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2、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4、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
5、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9、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脐下悸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绕脐痛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有燥***,故使不大便也。宜大承气汤。

少腹满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3、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4、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少腹急结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阴疼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小便难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3、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4、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6、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7、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8、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9、  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1、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2、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13、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也,宜大承气汤。
14、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15、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7、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18、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遗尿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小便数
1、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  伤寒,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小便自利
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2、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3、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4、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便秘
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3、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4、阳明病,腹大满不通者,小承气汤主之。
5、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挚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6、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7、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有燥***,故使不大便也。宜大承气汤。
8、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9、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0、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大便硬
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而解。
2、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3、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故令善忘。***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4、伤寒,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大便溏
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问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2、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初硬后溏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
之。胃中有燥***者可攻,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窃以为此固瘕
也,可与小柴胡汤)。

完谷不化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
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便脓血
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自利清水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清谷
1、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大便难
1、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便乍难乍易
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也,宜大承气汤。

下利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4、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5、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6、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7、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8、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9、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0、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11、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2、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1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14、下利,腹胀满,身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15、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16、下利,谵语者,有燥***也,宜小承气汤。

自下利
1、  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2、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3、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微利
1、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甫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大下利
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2、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利不止
1、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3、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4、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丸主之。复 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5、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6、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久利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下重
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2、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身痒
太阳病,得之***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身痛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3、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4、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5、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6、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8、下利,腹胀满,身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身重
1、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3、  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4、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5、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6、  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白虎汤主之。

身黄
1、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3、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4、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5、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苕赤小豆汤主之。

身肿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
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项背强几几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结胸证,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腰疼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骨节疼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四肢微急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四肢疼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四肢沉重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支节疼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赤狐加桂枝汤主之。

不得屈伸转侧
1、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2、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振摇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

闰动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

喜忘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故令善忘。***虽硬,大便反易,
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卧起不安
1、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2、伤寒脉浮,医以或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取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不能卧
1、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也,宜大承气汤。
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嗜卧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2、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岁,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3、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失眠
1、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烦躁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2、(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3、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4、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5、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6、太阳病,表未解,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7、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有燥***,故使不大便也。宜大承气汤。
8、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烦热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烦惊
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
汤主之。

时烦时静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虚烦
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


1、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撰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2、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3、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心烦
1、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2、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4、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5、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7、  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8、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9、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10、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1、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微烦
1、伤寒,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4、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默默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
胡汤主之。

谵语
1、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7、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挚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8、  下利,谵语者,有燥***也,宜小承气汤。

懊侬
1、太阳病,表未解,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2、阳明中风,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3、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胃中有燥***者可攻,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窃以为此固瘕也,可与小柴胡汤)。

恍惚心乱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如狂
1、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2、伤寒脉浮,医以或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取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3、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
大承气汤。

直视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
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
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1、  伤寒***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伤寒脉浮,医以或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取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发作有时
1、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有燥***,故使不大便也。宜大承气汤。
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无脉
1、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4、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白中医】伤寒论发热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著
(12)感悟伤寒论病理
濈然汗出 手足温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众医家论《伤寒论》之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