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者》:一次国产综艺有尊严的胜利

我们经常会说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窗口。我没有统计过,但不用统计也知道,综艺节目的播放量要远远远远大于电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综艺节目中更能看出这个网络时代下大众的精神面貌,以及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病理。

我之前说过当下综艺节目的本质都是“喂猪思维”,属于娱乐狂欢下的人人孤独。

当然也有例外,也有不喂猪的,比如《一席》、《圆桌派》、《十三邀》......也算上《晓说》。

今天再来介绍一个国产好综艺------

《朗读者》

前两天,《朗读者》第二季以豆瓣9.2分的成绩收官了。

历来节目都是第一季分最高,《中国好声音》第一季7.8分,第二季6.3分,第三季5.7分,第四季播放量不行了,第五季版权到期直接换了个名字。

但是《朗读者》是反着来的,第一季8.5分,第二季9.2分,很明显,从这能看出一个节目的生命力。

生命力永远只能来自于内核的价值观,而那些今天国外买个版权,明天换个名字,这些偷梁换柱的把戏,就只能靠花招博取眼球和流量,赚取廉价的泪水和狂热。

《朗读者》无疑站在这些节目的对立面。

这是一个形态很复杂的节目。

从嘉宾选择来看,没有行业区分,涉及领域极广,人文、艺术、科学,商业等等。

他们也许知名度不高,年龄不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这是一群与时代强关联的人。

历来访谈节目嘉宾多有两类,各界明星,商业大佬。

说白了,追逐的都是“名”与“利”,大家也都希望从这两类人身上,来获取经验与捷径。

但《朗读者》中,出现了很多画风不和谐的人。他们的存在,才能看出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才给出了人生意义该指向何处的答案。

另外,这是一个“访谈+朗读+室外朗读亭”的节目。

访谈可以看成是解读,先解读再朗读,先解读人,再朗读文字。

董卿无疑是极好的访谈者,除了能把控氛围控制情绪外,更因为她能共情,她具有能把话题撑大,而不是让它变得狭隘的能力。

比如在对谈罗大佑时。

罗大佑说自己在做医生和搞音乐之间徘徊了整整十年。

这时该董卿发问,她没问医生和音乐之间的选择有没有遗憾?也没问音乐比医生好在哪里?

而是说:“做医生和做音乐之间有关联吗?”

这就是一个好的问题,于是她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

罗大佑答:“都是面对生命。医生是用一种无情的态度,在挽救一些有情的生命。但是做音乐,你不断的写曲,不断地创作,其实是在描述一个无情的世界。”

除了访谈,更打动我的是朗读亭里的内容。

朗读亭中能做到的,是再好的主持人的最高境界也到达不了的------让受访者旁若无人,直接面对自己。

看到朗读亭中形形色色的人,你才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恢弘的史诗。

他们会在这个私密的空间内,说出心底最深的秘密,卸下所有防备的交出自己。

他们献给死去的父亲、已故的母亲、献给各奔东西的兄弟姐妹、献给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给未出生的孩子、献给已出生的孩子,献给五年后的自己、献给此刻的自己......

这里没有油腻的抑扬顿挫,没有力求标准的普通话,没有婉转的气口和装作深沉的表情,只有按捺不住的眼泪和喷涌而出的真情。

本质上,这才是朗读的真谛。

就像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五分钟对视”一样,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会因此惊奇地发现------

在这个羞于表达爱、羞于深情、刚硬如铁的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抵达过他人,甚至也从来没有抵达过自己。

而“朗读亭”就是这么一场的大型行为艺术。

说到这,我们回到这个节目的创办人:董卿。

对于经常在节目中涕泪纵横的董卿来说,大概会给人留下爱煽情的印象。

历来我对煽情有着深恶痛绝的厌烦,我总觉得煽情是一个主持人对自己的宽容和懦弱,就像它也是一个写作者对自己的宽容和懦弱一样。

道理很简单,因为煽情永远无法抵达深情,而真情也从来都不需要煽动,它们之间有着相隔万里的距离。

不过在这次的《朗读者》中,似乎并没有看到董卿泛滥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收大于放的状态。

当然这都只是台上的董卿,台下的董卿被人知之甚少。

出生于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严苛家教,证明自己,成了她一直以来挥之不去的全部动力。

如果用一个词董卿形容的话,那就是工作狂。

在她眼中,工作是一个比命更重要的东西,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对她而言,努力不是刻意,而是惯性。

为了《朗读者》,在机房剪片子到凌晨是常事,经常是一熬熬一宿,一坐十几个小时,画面精确到每一帧,台词精确到每一个气口。

《朗读者》属于董卿全程负责,对于这么一档需要调动极大资源的节目来说,压力是方方面面的。

人员、资金、嘉宾的时间调配、内容的精良度......都是在盛名之下需要背负的巨大压力。

但这些随着《朗读者》第二季的落幕,也早已被董卿由压力转化成了成果和经验。

董卿说办《朗读者》的初衷是她在其中找到了意义。

在娱乐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需要一个节目去真正的关注文化,关注文化背后的人。

那些各行各业的人的际遇与经验,他们对待生命的执着,对于青春、勇气、陪伴、遇见......等这些人生基础议题的见识,是这档节目背后的原动力。

也正是这些才是它值得花费心血的原因。

《朗读者》之于董卿,一种“找到了”的幸运。

从2002年开始,董卿从上海东方卫视转到中央电视台,便在北京扎根了十六年。

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央视一姐,董卿看起来走得很顺利。

她在2005年就主持了春晚,到2018年退出,她一共主持了十三届。

但慢慢的她也疲倦了,高负荷的工作,让她在2014年暂别央视,赴美留学。

再后来,就有了我们还有印象的《中国诗词大会》。

而到了《朗读者》,董卿的身份也来了个大转变,从主持人的名号之前,又加上了一个制作人。

应该来说,这也是董卿做的效果最好的一个节目,它既有央视庙堂之高的人文关怀,又接了普罗大众的地气。

而这么多年来,董卿本人也和她主持过的节目一样,越是生长,越是茂盛和鲜艳。

回到综艺节目来说,我们会发现,任何节目,花里胡哨的形式只是表象,拼到最后的,一定是价值观和见识的对撞。

而毫无疑问,《朗读者》的胜利,就是“价值观和见识”对标“噱头和流量思维”的一次有尊严的全面胜利。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观点不需一致,批评发自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综艺《朗读者》开场白台词
董卿:我不是女神,入选国家人才工程,获专家称号,重回文字世界
《朗读者》第二季受关注 创新形式引导观众感悟经典
《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大火,文化类综艺为何迎来春天?
获得董卿不吝赞许,中广天择如何将自我变革进行到底?
国产综艺抄袭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