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心咖啡馆之歌背后的爱与孤独

字符:5503    阅读时常:15min30s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人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只能使人更加孤独和痛苦,并因外部环境的陌生、危险和敌视而感到恐惧、焦虑。”

卡森·麦卡勒斯,一名美国佐治亚州女作家,其多篇作品入选“20世纪最佳美文”。麦卡勒斯的文字会让你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女作家之手,风格大都悲凉,哀伤。麦卡勒斯的作品一直在宣扬一种绝望的无法脱身的孤独。故事的结局往往也不尽人意。与其他经典女性作家的作品诸如《简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傲慢与偏见》相比,麦卡勒斯在其作品中仿佛立身于男女和爱情之上,笔下的角色仿佛处在疯狂时期下的情感巅峰,而她仿佛上帝般看穿爱与孤独,用可怕的神经宣传那仅存的悲剧美。

我是在书店里与麦卡勒斯相遇的,此前我全然不知这位女作家,也不知其相关成就。那时被特供在展示架上的是本《伤心咖啡馆之歌》,腰封上写着“奥巴马给俩女儿的礼物”。出于对书名的艺术特色的喜好和腰封的推荐语,我翻开了这本书。读完一遍大概十页不到,我就迷糊了,因为故事的时间线结构实在是混乱(是现在-过去-现在的时间线),还穿插了许多描写手法,以至于我都没读懂,但倒是读到了一段对话部分,内容说直白点就是讨论爱,最后以一个完全读不懂的突然的小故事结尾。我再看了一遍依然没理清。

我回到目录打算看看她还有没有什么我想看的,发现了一篇很短的文章大概十几页,名字叫《一棵树 一块石 一片云》(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收听此书)这篇文章讲的故事很简单,一个酒吧柜台深处的男人,突然招呼一个报童男孩过去,然后对着他说:“我爱你。” 众人哄笑之余,男人开始拿出一张女人的照片,说这个女人十年前和自己谈了一年9个月的恋爱,他说自己给予了女人家庭应有的舒适和奢华,结果她居然离开了我(边上的酒友起哄:又来了!) 原来是和一个男人走了。边上的酒友说:“所以这个家伙追了那个女人十一年!”男人说,自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会受一样样东西所感动,月光、女人啦一样接一样,但不管我多享受,之后总会有奇特的感觉,这感觉仿佛很松散的留在了我的体内,似乎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善终,或是可以和其他的东西融洽相处的。这种感觉就松松跨跨地留在我的体内,我这个人从来没去爱过什么。后来我51岁遇到一个总说自己30岁的女人,在加油站认识他两三天内就结婚了,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我所曾经感受到的所有东西都集中到这个女人身上了,体内再也没有松散的东西了全都被她收拾妥当了....我解释的不对,我体内的所有小快乐,这个女人仿佛装配线般连接起这些,之后我的体内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我。男孩问:“你再也没见到过她?”“是的,我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去把她找回来,我去了每一个她曾经提到过的城镇,找到了每一个她提到过的男人,为了找到她我走遍了全国各地。”男人又说,“后来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首先我要说爱情是件奇怪的事,刚开始我只是想要把她找回来,那只是一种狂热,后来当我开始回忆她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看不见她,我拿出她的照片,也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我都无法控制什么时候会想起她,突然间,我发现原来我不是在寻找他,而是她在寻找我,她在我的灵魂深处寻找我。”“后来我开始研究爱情,终于发现了原因,男人爱上女人的时候究竟爱上的是什么?女人,他们爱上的是一个女人,他们从错的一头开始爱情,他们从最高潮的地方开始,你知道这有多么可悲吗?你知道男人应该怎么去爱吗?”男人抓住男孩的手,问他。男孩摇了摇头,男人轻声告诉他:“一棵树 一块石 一片云。”老人说,自己从大街上拿到一个金鱼,一块石头,然后拿回家研究。过去几年我建立起了自己的科学体系,现在不论是什么东西我都能轻松地爱上了,不论是石头、夕阳还是街道、还是任何一位陌生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男孩问,“你找到那个女人了吗?你有没有在爱那个女人?”老人说:“没有,要知道那是我科学步骤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我还没准备好呢。”最后老人要离开了,说:“记住我是爱你的。”男孩最后说,他肯定去过不少地方。

这个故事莫名让我觉得很不错,最后我想了想,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致爱一生的过程:爱上一个女人,男人自认为付出的满足了女人,然后被绿,男人不理解,追逐女人,追逐不到,日夜思念,渐渐地只是思恋的感觉留下了,对象却都记不得了,后来男人觉得自己即使快乐,也是些松散的小快乐,觉得自己无法完整,没有一件事可以善终,男人开始对诸事持着不幸心理。后来男人遇到了加油站女人,迅速热恋了,男人在空白期的小快乐迅速被石油女的到来而变得无比集中——男人把小快乐在女人身上无限放大,感到自身被补全。后来女人走了,男人去寻找,渐渐地只剩下寻找的行为,忘记了女人,后来男人搞懂了原来是自己内心的女人在寻找自己,是男人自己在寻找自己内心的那个女人。男人开始研究爱情,得出结论是男人不应该一开始给予女人全部,而是从一些小事物开始,后来男人练得了能够爱上万物的本领,为的是最终目标:爱上那个曾经把他的快乐联系起来的女人。

这个故事也算是一个执着男子的生命线了。最后的最后,男人太爱石油女了,以至于他会想要爱上全世界来为石油女开脱自己的憎恨。

这背后又何尝不是谈爱与孤独的联系?爱情,乃至于任何感情,并不能任何地根本杜绝个人的孤独,个人的孤独则是终生的、无法逃避的一件事,在任何的情感关系中,最终都会回到施爱着自身身上。最后那个老头的研究,其结论就是作者的暗语:爱是永不填满的黑洞,是个人自身欲望的寄托,人们却总是想用它来摆脱孤独,反而不断得到孤独的绝对性结局,爱情永远无法拯救孤独,无法拯救男人心中的破碎情感。直到男人成了老头,才从自己的研究中得出,原来我错在先爱上了那个女人,那本应该是最后一步要做的事情,在那之前,我需要爱上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以摆脱孤独为目的的爱,最终仍不得完美,自始至终,孤独是个人自身永恒的课题,在能够真正爱上女人之前,深陷孤独者不得不爱上世间万物——也就是爱上他自身,方可达到超脱于孤独之外的,由一个人爱到另一个人的爱。

书尾页有一段译者编语,有一小部分介绍了这个短篇,是说作者想借用此故事说,付出爱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除非他爱一个人而不求任何回报。to love some one ,but not ask for something, that's the true meaning of love. 很早以前我们也提到过这句话,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在达到一个足够真切的爱之前,必然要走过一段“完我”的过程。或许我们可以越过这一步,通过形成“我们不是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的意识。《北野武的小酒馆》里面有段话我就挺喜欢,北野武说,真正的友谊是不求回报的,不是说我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帮你,你也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帮我,这样的不是友谊,而是单方面的给予。也就是说,单单从投资的角度去考虑,友谊本应该是个不断单方面付出的亏本买卖。然而,太多太多人无法完成“完我”的过程,或者自己的情绪和埋怨无从释放,这也就造成了《今日说法》上因爱生罪的案件中诸多都是因爱不得而引起杀意的。在付出与给予的成本考量上,本不会出现违背人类索取本能的单方面给予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人类无法完成这样,相反,人的伟大和浪漫之处就在于这样的人相反还有不少。所以回顾我们过往的文章,我们可以从百年前的麦卡勒斯甚至两百年前的作家笔下就能悉知,不论友情爱情甚至亲情皆好,本不存在“因为对方是我的xx,所以便有义务为我做点什么”的想法。不论是友人,恋人,家人皆好,单方面的索取是本不应存在的想法。我们也可以从中洞悉爱的行为本质,即是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单方面的不求回报的关怀。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衡量我们的社会,其实不难发现为何我们会觉得社会上的一些街头的小人物,马路上的陌生人会令你感到爱了,因为他们本不是求着你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的。因此,关系的问题,即是爱的逻辑上的问题。不论在什么关系中,底层逻辑都是一样适用的。

麦卡勒斯的这个小故事,虽然结局非常悲催,甚至影射出那些忠贞不渝的男子女子最终的悲惨结局,但实际上是以自身的孤独作为写照,以写作救赎自己,以凌驾于孤独之上的姿态去对抗孤独罢了。像类似的描绘孤独与爱的故事,还穿插在麦卡勒斯的各种作品中。而且,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人物还十分具有戏剧感和美学关怀,因此也有诸多戏剧作品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达。令人震惊的是,像《伤心咖啡馆之歌》居然是麦卡勒斯24岁的时间段的作品,其本人对人生哲学的理解可谓达到了过人的天才水准。尽管,我们可以从她的命运中洞悉其中的原因。

卡森·麦卡勒斯,1917年生于佐治亚州,29岁瘫痪,50岁死亡。

如果要具现化这位“女疯子”的话,放在今日也不算太远:不相信爱情的、凌驾于众人的情感之上的面色冷漠的小姐,看透世间关系的本质及其背后的悲惨,形同嚼蜡般目视人间爱恨与生死。然而却在其文字深处留着一点温暖柔软。

不论是张爱玲,李银河,还是琵琶女,三毛,又或是今日的林奕华,不论是作家、社会学家、艺人还是旅行家,剧作家,不论是埋怨爱和责怪男人,还是探索同性,追求真爱,还是寄情于人,又或是选择简单恋爱,女性对爱情的理解一直都可谓艰苦。实则,凡人皆有自己的选择,凡人的时差决定苦难,凡人的孤独又是如此不同。时至今日,即使任由社会吃人之所谓本我,何以实现人之真我?

《伤心咖啡馆之歌》寄语有说:“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被爱者往往无法理解自己在爱者心中究竟激起多么强烈的波澜,因此,她是理智的、平静的,以旁观者的洞察力疑惑地看着爱者。对爱者来说,倘若得不到理解与认可,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因此《伤心咖啡馆之歌》这个花了大手笔描写咖啡馆前后的悲凉的故事,实则是在探讨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巨大鸿沟,不免又是一次扣人心灵的询问爱与被爱的本质的,关乎于人的孤独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仿佛更加悲催,因为这是麦卡勒斯在诉说孤独的无限,彼此之间彻底的不理解,除却沟通的问题,甚至是爱与被爱者之间理解的问题,甚至是上帝造人时给每个人留下的内心残缺的问题。当然,《伤心咖啡馆之歌》诉说的是个极限的真实情况下爱与被爱者沟通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当然不乏被爱,但她无法完全理解我的心情的恋爱(能完全理解几乎不可能),她也能够很好地对待我。然而,回归本质,依然是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之外的世界之间的对抗孤独的问题——或者说另一个哲学意识上的补完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绝对无法超脱的。(有佛学的书籍说过释迦摩尼超脱了,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接触佛学甚少,所以不作佛学上的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佛学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上的孤独是存在于人类体内的,只是在中国和年轻一辈中似乎多数情况下都未曾被唤醒,而且孤独并不与需求对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至少站在孤独面前是极为渺茫的。孤独有时甚至都不是一种需求。详情见蒋勋《孤独六讲》) 因此,从矛盾的顺序上来看,完我似乎是凌驾于爱他人之上的课题。因此才有了那句话,在能够真正爱上另外一个人之前,必定是足够爱自己的。爱自己,才能够爱别人。因此即使是出现冲突,也是作为爱自己优先于爱别人之上的。诸如此类,等等。

回归分析下,就是麦卡勒斯之所谓理解的绝望,实际上是孤独的一种极限,但孤独本身存在并不妨碍我们的幸福,正如三毛的理解那样,爱情本可以处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下达到平衡。只是当麦卡勒斯告诉我们爱情无助于孤独的时候,我们是时候需要想想,为了缓解孤独而爱上某人,其目的是否会迎来理想的爱情。在我们无法理解的范畴内,爱自己依然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以及,爱本应流淌,是基于单方面的给予,当我们将所谓亲爱的人作为一颗结果子的树的时候,是否会因为这颗树时而结不出果子而生气。我们甚至还能够从麦卡勒斯那里理解我们如何与孤独共处,生活看似无解,但处处是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心咖啡馆之歌》
爱是一种孤独的东西
孤独和绝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宿命
她是作家苏童的偶像,她最先论断了任何形式的三角恋都会以失败告终!
麦卡勒斯 | 爱是孤独而又绝望
他孤独地爱着他,没有理由:读《伤心咖啡馆之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