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贷规律之九:第二还款来源聚集的信贷风险

经典的金融教科书这样说:抵押是债务合同的重要特征,贷款人愿意发放有抵押的贷款,而借款人也乐意提供押品——使其有可能优先得到贷款,利率或更低。因此,抵押就成为普遍采用的、最为重要的传统信贷方式,古往今来被社会广泛地接受。

巴塞尔协议III认定了保证和抵质押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之一。它会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意愿,一旦发生违约,银行亦可通过处置押品和追索保证人来降低损失率。合格的保证和抵质押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也由此导出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概念。

1.什么是第二还款来源?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在银行信贷中,常用的担保方式主要是前三种,这种由担保方式带来的清偿贷款来源称为第二还款来源。当借款人发生违约之后,它提供了一种事后补偿机制,有助于缓释风险,降低违约损失率。

押品是借款人承诺的在发生违约后交付由贷款人支配的唯一财产,债务合约是对借款人行为施加了诸多限制的复杂的法律文件。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通过依法处置其财产、抵押物、质押物或者对担保人进行追索得到的款项,用于清偿贷款的均属于第二还款来源。通过法院等机构处置获得的亦属第二还款来源。

2.第二还款来源聚集着信贷的核心风险

在信贷实务中,银行发放贷款时普遍采用保证和抵质押方式,因而第二还款来源在日常信贷工作中极受重视。如果说,对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的优质企业可以放信用贷款,那么对其他企业不行,担保类贷款就是预防企业各种不测风险。现实很残酷,抵押担保看似完善,却常是一壶苦酒,到了清收逾期贷款时,一切变得面目全非的糟糕境地。风险损失极大,贷款受偿率不高,将贷前管理中一切信息不对称问题暴露无疑,最为突出的是第二还款来源的真实有效性。

【 资 料 】

目前,商业银行抵押和保证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30%和25%左右。从银行近年处置不良贷款的情况看,抵押贷款的受偿率大多集中在30%-70%之间,少数为20%以下,达到70%以上的寥寥无几;保证贷款面临代偿难问题,好客户担心损害关系,差客户缺少代偿能力,受偿平均不足20%,部分保证人先于借款人出问题,受偿率几乎为0。放贷前看似足额有效的保证和抵押,实际处置时受偿率都很低。过去几十年教训表明,保证和抵质押是不良贷款重复发生的根源之一。(《信贷的逻辑与常识》刘元庆2016)

企业风险叵测,永远的信息不对称,永远的敬畏。问题主要是:

(1)定价不公允、不足值,使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虚增价值是借款人的基本行为动机,贷前普遍高估了押品价值和保证能力,评估机构和银行盲目认同。加上时间的流逝使押品价值衰减,不少保证人的偿债能力在变弱。

(2)保证和押品处置执行难。巴塞尔协议III特别强调保证和抵质押在法律上的可执行性,强调当借款人违约、无力偿还或破产时,应对押品即时清算、强制转让或收为己有。但国内法律的可执行性较差,加大银行的持有成本,是造成违约贷款受偿率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在着急处置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也加大损失。

我过去曾在核销清单中见过各种啼笑皆非的奇葩事,例如,押品中几十包水泥存放在库房多年,早已结成了石块;企业破产抵贷的许多高档服装存放在仓库,多年后成了一钱不值的旧衣裳。为什么不及时处置?说是不敢削价,不知怎么去卖,没有核算手续……最后核销报废一了百了,这不是管理之故吗?

(3)信贷经营理念与管理导向上的偏离。在贷款流程、审批手续上,看重押品价值和保证人经济实力等,弱化第一还款来源,引导了逆向选择,降低了贷款准入门槛,容易接收不合格的借款人。这就增加了后期违约率,一旦形成不良银行只能追索保证人和押品。

(4)大多银行对第二还款来源未实行严格有效的动态管理。例如,当保证人的财务恶化或押品不足以覆盖贷款时,银行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借款人偿还部分或全部本金、追加抵押物或更换保证人等,结果危及到银行债权的安全。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担保的本质,贷款绝不能把宝简单地押在保证和抵质押上。要谨慎地对待担保的缓释风险功能——只是提供一种事后风险补偿机制,但付出了几乎50%风险损失的沉重代价。形式上是银行与借款人谈妥了押品价格,事实上银行根本缺少定价能力与机制,处置中同样无能为力,每个环节都在被动应付。因此,第二还款来源的补偿机制并不完美,假如法制环境不完善则损失很大,绝不能忽视和放松贷前深入调研的基本信管要求,做实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性才能心里踏实地放贷,才抓住了风险补偿的根本。

3.亟待深入开发第二还款来源的业务市场

如果说,关注第一还款来源是要搞清和掌握企业真正的风险度、经营竞争力,涉及银行的客户市场定位、经营作风等问题,那么关注第二还款来源就不简单了,它还涉及银行的功能、市场能力与发展问题。因为,信贷部门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无能为力、无法无奈,原因是银行功能的欠缺、机制的不适,解决的根本出路在改革。

(1)构造信贷新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证明,两种还款来源的可靠性、有效性依靠报表、多去几次企业根本无法实现,再强调也是套话空话,需要运用新技术、建立新模式才能解决企业信息真实性。银行要建立信息分析师制度和组织,实时收集、筛选整理、去伪存真,实时动态更新与验证企业经营信息,分析经营状态;它要与分支行日常的实地调查相结合,上下联动,构成统一完善的分析网络系统。这样,以可靠有效性数据支撑信贷。

(2)如何保障押品处置得更加有效?事实证明,商业银行职能单一,无能为力,继续修修补补维系几十年的旧模式结果可想而知,需要探索新路子。假如未来通过发展投行、资管等业务功能,或联络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并购,主动有效地处理抵押资产,不但尽量地保障清收贷款本息,维护银行的权益,也能拯救一些企业起死回生。坚信一旦打开这个广阔天地,银行亦能增添新的业务功能和技能,开拓深层次的服务空间并有所作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如何做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个人消费信用贷款风险防控策略
贷前调查的风险防范
防范信贷风险:第一还款来源是关键
艺术品质押贷款机制中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