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的误读》

关于作者
本书三位作者都来自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詹姆斯·柯兰是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传播学教授、媒介研究中心主任,他撰写、编著了21本媒介研究的著作。另外两位作者——娜塔莉·芬顿和德斯·弗里德曼也分别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担任传播学教授和高级讲师的职务。三位作者所在的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成立于1891年,专攻艺术、媒体与文化创意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曾经培养了20多位欧洲最具代表性艺术大奖——“特纳奖”的得主。在传播与媒体研究方面,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齐头并进,并列全英国第二名,可以说是英国传播学研究的权威学术机构。
关于本书
《互联网的误读》这本书引用了丰富的论据,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互联网的历史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解析了各种对于互联网的阶段性的误读。既肯定了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又否定了互联网决定论的思想。
核心内容
为你解读20世纪90年代,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全球理解、促进民主和颠覆传统新闻业这四大互联网预言的破灭及原因。本书重新思考互联网的历史,从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商业化和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带领大家回过头去,认真思考、审视互联网的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地认识互联网。最后,本书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属性、互联网并不代表民主,这三个方面谈了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20世纪90年代四大互联网预言的破灭
1. 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
作者用了五个结论一一驳倒“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这个预言神话。
五个结论分别是:
(1)互联网改变了经济的结构,并不意味着经济与过去的体系、制度就彻底决裂了。
(2)互联网还没有被证明就是人人都唾手可得的财富喷泉。
(3)“互联网经济”或许被过度吹捧了。
(4)互联网并没有使购物革命化。
(5)互联网并没有如预测的那样,创造出一个对大公司和小企业一视同仁的“平坦的游戏场”。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互联网会以惊人的速度、颠覆性的方式向前发展。几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在经济转型中所起到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这个曾经的遥不可及预言,在几年后就几乎成为现实。
2. 互联网推动了全球理解
(1)国家间的贫富差距造成了世界的不平等。
(2)语言障碍将世界分割。
(3)语言是权力的中介。
(4)世界被价值、信仰和利益冲突分割。
(5)盘根错节的民族主义文化,限制了互联网的国际化。
(6)权威主义的政府找到了管理互联网的办法。
(7)国内的贫富差距也会扭曲网上的对话。
作者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渠道,但是并没有促进预期中那样的全球理解,因为互联网反映了真实世界里的不平等、语言的隔阂、冲突的价值和利益。
3. 互联网促进民主振兴
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权威主义的政权找到了控制互联网的办法。二是因为与政治进程的疏离限制了互联网的潜力。
4. 互联网的崛起将使传统新闻业没落
作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互联网确实对传统新闻媒体有冲击,降低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品牌价值和广告份额,直到今天也没有扭转这种下滑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借助互联网完成跨技术转变之后,传统新闻媒体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阵地。
互联网的崛起并没有摧毁传统新闻业,反而是传统新闻媒体利用互联网巩固了自己在线上和线下新闻领域的优势。直到今天,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互联网依然不会摧毁掉传统新闻业。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两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重新思考互联网的历史
正是因为曾经的四大互联网预言的破灭,作者希望带着读者回过头来,从三个出发点重新思考互联网的历史。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重新思考互联网历史”的三个出发点。
1. 互联网的起源
互联网雏形的出现其实是超级大国冷战思维的产物,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战争工具。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协议IP的广泛应用、浏览器的问世,搜索引擎和网络目录的出现,互联网才开始逐步民用,慢慢普及开来。
2. 互联网的商业化
互联网曾经是非市场化的,内容自由流通、人人可以随意获取的自由空间;现如今,这个自由空间变成了一个大商场,产品销售和广告成为了主导,付费网站和付费服务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作为公共领地的性质已经变了。作者得出结论:互联网的中性被商业化终结,互联网成为了为富人提供便利和服务的工具。
3. 互联网历史上的技术发展
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才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作者指出:互联网技术发展,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决定的技术过程,它还受到技术开发者目的的影响。提供资金的人和打造网络的人都在互联网的构建中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人的动机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认为,社会对于互联网的影响超过了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影响,这才是互联网预言破灭的原因。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结论,才能减少对于互联网的误读,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时至今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新的时间观、空间观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如今的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作者在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正确看待作者的阶段性结论。
三、正确理解互联网
作者从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
1. 互联网的分享精神
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翻开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分享的精神才是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的根本原因。作者指出,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不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藩篱,人们越来越善于分享思想,共同创新。
2. 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属性
社交媒体的首要功能并不是为社会谋福利,也不是政治参与;其首要功能是表情达意。
3. 互联网本身并不意味着民主
当代互联网本身并不等于民主。在当代互联网与社会复杂的关系里,既有潜在的民主形成机制,也有潜在的反民主形成机制。
金句
1. 社会对互联网的影响胜过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2. 互联网很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在很大程度上,热情参与者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求回报,只求个人的满足和相互受益。
3. 数字媒体尤其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搜集信息、互相交往的手段,正通过创造性的产出影响着我们搜集信息、互相交往的习惯。
4. 社交媒体是个人解放的媒介,而不是集体解放的媒介;是自我表达的媒介,而不是改变社会的媒介;是娱乐和休闲的媒介,而不是政治传播的媒介。
5. 互联网的运行要使公众受益,它们不应该受到国家或市场的歧视。
撰稿:李梓峰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
美国新闻业10年危机与转型(三)
值得一看的观点及点评(2)
今年押题你会用到的报告总结 | 干干干干货和一碗不咸不淡的例汤
我博故我媒——评《草根媒体》
【NO.215】每天三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