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鉴定:色彩造假法之“添加”成品辨识
 
 
书画鉴定:色彩造假法之“添加”成品辨识
 


图1


图2

     与名家作品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手法相比,其他类型的色彩造假的发生概率相对要少。此次,我们接着再讲书画色彩造假法之“添加”作伪。

     “添加”是指原先某名家作品画面上除墨色以外已敷上了若干颜色,或许因其只是轻薄的淡彩,造假者(或策划者)主观上认定其色彩尚不够“醒目”,于是画蛇添足般地进行“添加”色彩的作伪,这就导致画作的面孔像被重新“喷涂”一般,不过这在鉴藏行家眼中那绝对是不伦不类。要判断被施行了色彩“添加”作伪的成品几乎件件都存在着取证难的问题。当我们只是“凭空”认定而没有当局被疑作伪品未被作伪前的原始资料时,多半自已也会显得信心不足。事实上,任何人的正确结论上都不太容易让他人很快信服。所以,与其说书画色彩被“添加”的成品不多见,还不如说那是这种造假手法的“诡秘”之处。

     在笔者的鉴定经历中,曾搜取到十来件色彩“添加”作伪的“精例”。如图1,这幅小斗方尺的黄幻吾作品,就被证实作了此种伪。其原作是图2,原本艺术家只在“墨”的基调上,于画面山石的阴暗面和渔船的船蓬部分分别着了淡花青和淡赭石色彩,作品的整体气息显得异常恬静清雅。可到了图1中,山石部分皆被覆盖上厚实不通透的矿物质颜料石绿色,论大感觉此画倒是“富丽堂皇”了不少,但原作的艺术格调却因此受到了极大毁损。

     色彩“添加”作伪品对每一位鉴定者都极具挑战性,这里不能不从以下三个角度做格外细致的辨识。(一)墨与色:中国画作品重墨轻色是不争的事实。色彩真实的作品其色彩必定是为笔、墨、造型服务的。若作品出现墨为色“掩”,色“涨”墨“落”的局面那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二)调色与敷彩:中国画创作使用的颜料基本上分为两种质地属性完全不同的类型,矿物质和植物质。矿物质颜料采用天然矿石的色彩做研磨加工而成,如朱砂、石青、石绿等都属这种类型。它们的颗粒相对粗,因此覆盖力较强,对笔墨构成潜在的覆盖“危胁”。一旦其使用有“问题”时,着色部位会产生板结、僵硬、腻味的状态。植物质颜料取自植物液汁,其品质细腻、温润,着在生宣纸上易于渗化,使用得当有透明洁净感。它们的某种色彩与其他色彩(尤其是与矿物质色彩)相调配就大有讲究,作伪的颜色必会出现沉淀状的“脏相”。(三)色调统筹:画面的色彩基调,要服从于作品的表现内容和主题。一件画作理想的色彩效果的实现,必须处理好所有色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作伪者是为片面强调画面的抢眼效果而添加的色彩,根本不可能做到色彩搭配的妥当与舒适,那终会破坏了原作的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器鉴定学习——色彩鉴定
工笔淡彩和重彩的区别
书画色彩造假法之无中生有成品辨识
中国画技法教案
会鉴赏的才叫书画投资,不会的只能被消费
颜料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