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我的父亲系列之下馆子
——致我永远思念并尊敬的父亲

  现如今,和过去的生活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下馆子这种曾经奢侈的代名词早已经是稀松平常。但凡愿意,大可日日馆子,或丰或俭皆可。甚至于,有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不管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的是一日三餐,餐餐馆子,而下馆子正在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负担。甚至很多人说,如果家里有饭吃,谁还下馆子啊。也因此,我的一位同事还辞职了去做午餐外卖,就叫妈妈的味道,据说生意相当的火爆。而接下来我想说的也还是下馆子的事情,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是我的人生记忆的最大财富部分。或者不新鲜,或者没创意,但却像老照片那样泛黄有味,像老黄酒一般愈久弥香,因为这份记忆里有我的至亲——父亲。

  我的老家在福建中部,县城是一个山城,而我的老家那个村落自然就是个山村,一个一眼看去都是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山的地方,一个自然村。福建向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农耕时代的福建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最大的特点就是山多。妻说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坐在车上,拐来拐去,拐来拐去,然后一直爬坡一直爬坡。尽管没有那么夸张,不过事实上真是在山上,而我们如果确切地说就是山民,靠山吃山的那种。不过,印象里,就我家来说,我们从山上取得的,也就是那几分薄田,还有用来烧火做饭的柴,其他的几乎都没有。我们这个村,共有两个姓,我们这个姓人口只占了八分之一左右,据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是从外地来的教书先生。这么多代下来,我们的人口还是比例很小,而书也都不读了,人都成了老实八交的庄稼人。由于当时的条件实在太苦了,大家都在争那仅有的一点资源,我们这个姓人口少,所以自然成了另外一个姓欺负的对象,包括各种资源的利用。曾经的现实是那么残酷。我们家,印象中,是更穷的那一类型,是那种经常要去找人借钱的主,或者那种经常遭遇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其实,我的父亲,算是这个家族里面比较开明,也算见过世面的人,父母均是村里以勤快能干的名人。八九十年代,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我们那里则相对闭塞,很多地方都开放了,村里人还是依旧地巴望着地里的东西。大家从来没想过要出去打工,或者那时候也没有地方打工。倒是有段时间金山出了,很多去卖力气做挑工,后来金山被收归国有,仅有的收入又变成依靠那点少的可怜的地的产出,还有养点家畜,最大的金钱收入就是卖粮食和年猪的那点钱。那时候,如果没有别的负担,种庄稼和养家畜的能手多能成为村里比较富裕的人。而我们家由于人生历程的种种艰辛,却一直在贫穷中度日。一开始是白手起家建房子,借了一万多块钱。在农村,建房子是大事,而一万多块钱,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是个大数目,那多是几十块几十块凑起来,还有找人家借粮食卖的钱。之后,在我们上学还不需要很大钱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一家的多数收入就是还债。后来,我们上学了,尤其是我考上高中和大学之后,弟弟也相继上职专、高考补习、上大学,需要的钱也越来越多。而父亲为了摆脱困境,他和那时候村里的很多人不太一样。那些年,他和人合作办过糟菜厂、包山开洞淘过金、包过工程开过路,但和大多数那个时候的创业者一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是很顺利,最后反而欠了不少钱,而最郁闷的是其中有一份本钱还是高利贷。之后没有办法,我们的父母也迫不得已只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那时候主要的负担除了还债又加上了供我们上学。2000年,那时候的打工和现在不一样,工钱多是按照分计算积攒起来的,每个月没日没夜地干十几个小时,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还有其他。可是就是这样的,父母也从来不曾叫苦叫累过,奔波劳累,再苦再累都咬牙撑着,愣是培养了我们兄弟两个人都上了大学。
  我的印象里,我们家的条件一直都是捉襟见肘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母却都是大度的人,不仅仅对自己的家里人,就算是陌生人也如是,而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而父亲带着我下馆子的事情已经很多很多,有三次记忆的特别深刻。那是我记忆里有父亲最深刻的部分,更是我至今的生命历程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其实我应该更多地说记忆里的,可是或许是年代已经逐渐久远,记忆里很多细节都已经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印象。哎,只能是印象了,或者,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吧。
  我印象里最早的一次父亲带我去下馆子应该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印象中,时间应该是在农历六月十三,哪一年却是已经忘记了。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农历六月十三是九仙山永安岩举行每年一度的庙会民俗宗教活动,那一天会有大量参拜的信徒和参观的游客。而就是那一天,父亲也带我去山上。因为路途比较远,所以下山经过镇上的时候已经过了吃午饭的点,再回到家就更晚了。那时候还很小,加上爬山逛庙会,又累又饿的,估计当时还一个劲地和爸爸说我走不动了。看着我这可怜巴巴的样子,父亲毅然决然地决定,带着我下馆子吃饭。这个镇子是我们镇政府的所在地,是过往好几个乡镇的必经之路,是我父母年轻时候曾经开餐馆的地方,是后来我上了三年初中的地方,也是很多地方特产或者物品交易的集镇,还曾经是战争年代的军事重镇。镇子离我家说近不近,说远其实也不远,差不多十里地,一般走路差不多40分钟左右。父亲找了一张饭店,由于已经过了吃饭的点,饭馆里好像已经没有了别人,几张八仙饭桌和长条板凳静静地摆在那里,我们进去就有了位置,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其实,说是饭店,也就是是乡镇的那种小店,平常没什么生意,只有在赶集的那几天生意还可以,和现在城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自然是无法相比的。不过那一天可能是因为庙会的原因,菜倒是也不缺,但是其他东西都卖完了,还剩红烧肉,还有猪头皮。父亲很爽快地称了几块红烧肉,又要了一些猪头皮,还要了一碗豆腐瘦肉汤。然后,父亲让他们帮忙切一下,还要了一些青菜一起炒。不一会,两大盘香喷喷热腾腾的菜和一碗汤就摆在了面前。好丰盛的一顿饭,那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非常高端上档次的了。许是那时候还太小,或者是那时候真的是爬山累了也饿了,狼吞虎咽却是必不可少的了,倒是忘了父亲当时的情况了。现在易地而处,换位思考一下,父亲当时肯定很高兴,还会不停地给我夹菜,让我多吃点。其实,很多细节我都已经忘却,上面的细节描写也自觉不自觉地加了一些想象进去,毕竟太多年过去了。但是,这次下馆子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不知道是真的饿了,还是那时候很难得能吃顿好的,还是下馆子在当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又或者是那时候家里特别的穷,下一次馆子的花费估计要顶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了,何况家里当时还欠着债,每个月都要面临着被讨债的可能性。
  记忆里的第二次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那一次是父亲到学校里给我送生活费。已经忘记了是中午还是晚上了,现在想想应该是中午,因为中午的时间比较长,晚上下课到晚自习的时间太短。父亲给我送完钱之后,应该正好是吃饭的点,于是父亲就说正好吃饭时间了,爸爸请你吃饭。那时候学校的课业重,家里条件不太好,每周好像就是50块钱,想吃顿好的自然是很难的,听着父亲请吃饭真是垂涎欲滴,因为父亲总是很大方也慷慨。吃饭的地点是一中大门口对面的那家饭店,那是一家饭店做得很好,也不是很贵,学生消费得起的饭店,不过近年因为房地产开发,这家店早已经不在。进店之后,我和父亲选在了我平常去最常坐的地方。本来以为父亲真的是赶上饭点要吃饭了,于是我就照例点了份炒面——我偶尔开荤的上品。那家店的炒面不但炒得好,还会给放一个煎鸡蛋、瘦肉和青菜(印象里最多的是空心菜,量很多),油很足,但不油腻。我点完之后,父亲又很大方地问还有别的东西吗?我还以为父亲怕不够吃呢,马上和他说这量很大,还让他加了量呢。父亲笑而不语,继续问老板。那时候好像也是已经过了正常的饭点了,平常这家店好像有卖牛肉汤。老板说没有别的东西了,不过倒是今天有新做的兔肉,父亲说就要这个了。我一听惊讶不已,这可是兔肉啊,美味,上品,别说平常吃不起,就是我们在家里逢年过节都很难得吃到。曾经听母亲说过,父亲最喜欢吃兔肉了,可那天他好像基本上就没怎么动筷子,就一个劲地说慢点吃,不够咱再要再点。当时后来具体的细节已经基本上忘却了,只记得这事情的大概。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时候父亲还没有到县里打工,好像那时候他们在上寨给别人开路,是到县里买东西特意到学校里来给我送钱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其实父亲就是特意来让我吃顿好的。而父亲啊父亲,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更是感觉如同在昨天啊,怎么能让我不思念您。
  记忆里的第三次则是我高考的那几天。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我的父母也一样不例外,甚至于在他们的眼中,我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高考那几天,父亲请了几天的假,为的就是每天我考完试走出校门的时候,他能够看见我,然后带我去下馆子,吃我最喜欢吃的菜,让我补充营养,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记得我们当年考试在三中,每次考完,父亲就在门口等着我,笑得那么开心,也不问我考的怎么样,就是问我要吃什么,想吃什么就上什么馆子,自然也不忘交代一句钱的事情你不用管。那几天,父亲就那样陪着我,吃我最喜欢的口味和品种。许多年过去了,所有的细节均已经忘却,而即使是这件事情也是我刚才写到一半才想起的。父亲啊父亲,每每最关键的时刻,他总是在我身边,任何的时候。尽管高中的时候,我因为迷上了武侠小说,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实际上花在读书上估计连一半都没到,书自然也读的就不怎么样,空耗天赋。而每次我都不敢告诉他,而父亲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能不知道的,只是他从来都不说,他觉得我会自觉的,一定不会让他失望,他只是默默的,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就是那样,他依旧还是那样支持我,没有任何埋怨,没有任何不满。即使我高考后感觉没有信心,告诉他如果没有上本科,我要复读的想法,他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说了一句我们相信你。每每想及至此,我对父亲的那份尊重也更加的强烈,是父亲的鼓励和暗示才有了我现如今的坚韧不拔,还有迎难而上的自信,这又是多么难得的造就。而我,不管何时何地何境遇,我又如何能够不想到您。
  这是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父亲带我下馆子的往事,那早已不仅仅是因为克服贫穷,每一次父母对于儿女的所付出的,那都是满满的爱,不打任何折扣,不惜任何代价,不管任何理由。父亲因为意外走的早,这些年我深深地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伤感。请父亲下馆子的机会再也没有了,就是在世的时候也是少之又少,唯一的安慰是他过得最后一个生日——五十岁生日那次在那时候县里最好的戴云酒店。每每想起父亲,我总是禁不住的长叹。弟弟大学毕业的那年秋天,父亲就因为意外走了。我泪流满面,我想问上苍,难道您安排父亲来世间走一遭,这辈子就是来受苦培养我们的吗?父亲的离去成为我人生最悲催的一页,也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从那之后,和父亲相关的记忆,我一直倍感珍惜。到为人父之后,尤其最近因为孩子教育的烦恼,我则更加上心,深藏心底最私密的位置,时不时地就重温一下。温故而知新,历久当弥坚。这份感情,已经成为了我这一路来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的动力和源泉,更是作为自己未来时光的一种最大最好的依靠。曾经,我们对于父亲的依赖大过天,或者,这也算是我对于父亲的依赖的另一种延续吧。我时常在想,父亲一直没有走,他与我们同在,而我们本身,其实就是父亲的另一种方式的延续,不是吗?无可奈何,终当面对现实,算是一种自我慰藉吧。
               (2015年11月13日 22:10一气呵成而就 23:00修改于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还记得自己的童年吗?
陪乡下的父母“下馆子”
叔叔的回忆录(一)| 懵懂的记忆
【过年记忆】小县城过年的文化记忆
一个人的生日
槐树街征文|焦明|记忆里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