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支莲藕满池花

此文已经刊载在教育部刊物《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4期 总第268期P36页-39页

一支莲藕满池花

——湖北省公安县倪家塔小学的课改探索与实践

朱敬华

    [  ]以一个农村小学开展课改的故事,说明教育科研可以让农村小学焕发新的生命力。一个“趣事活动作文”的课题研究,带动并成就了一个团队,盘活了一所学校,搅动了基层村一级小学课改的这一池清水。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改;科研

湖北省公安县倪家塔小学(以下简称倪家塔小学)位于公安与石首市的交界处,是藕池镇的一所农村小学,年前,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两栋简陋的平房还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像许多乡村学校一样,学校的生源不足当地的老百姓都费心费力把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镇上小学。上级派来的校长很是着急,多次带领学校领导和老师到名校考察学习,想尽快有所起色,但取来的“经”都因“水土不服”很迷茫,学校发展面临危机。

如今,一些家长又把孩子从其他学校转回来,倪家塔小学的学生现今已经发展到630多人,成了全县数得着的村一级的大校。公安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公安县优质生源基地校、公安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公安县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荆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样本校、荆州市教育科学实验基地校、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校……一个个重量级的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是什么赋予了这所农村小学新的生命呢?是教育科研!这还得从一个人、一件事说起。

一、一个人经营一件大事情

这个人就是时任倪家塔小学副校长的谢正明。当时,语文教师调走了,无人顶岗,一直教科学的谢老师无可奈何地“改行”教三年级的语文,而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作文不会教。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是入门教育,这对于一个理科出身的教师来说确实很有难度。谢老师苦思冥想、勤讲勤练,但学生们还是不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作,要么简单复制教师的语言,要么就写干巴巴的几句话。谢老师从魏书生老师的作文入门教学中得到启示,决定先让学生们找点感觉再写作。

谢老师与其他老师商议,把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纳入作文课堂,以期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科学实验探究:把两个气球吹得一大一小,中间用管子连通,判断气会向哪边流。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是大气球里的气多,大气球里的气流向小气球;二是大气压力相同,气哪边都不流;三是气会在两个气球间来回流动。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经验形成反差——小气球里的气流向大气球。这种认知冲突直击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抓住时机说:“如果让你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家长,你会怎么说呢?学生们上讲台说得有滋有味,说错了由台下的学生纠正,纠正后再说,二十几个学生轮流上台,说了评,评了再说。下节课,谢老师要求学生们在20分钟内把说的最好的那次写下来(400字左右),之后让学生讨论为这段话“取一个名字”。第三节课,学生们轮流上台宣读自己的大作,其余学生围绕“是不是说真话、是不是写真情”发言。后来谢老师又组织了几次诸如“一次春游”“一件有趣的事情”写作活动,如法炮制,终于让学生们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这一实质性的效果,揭示了趣事活动作文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学生对这样的课感兴趣;二是学生能写,有的写;三是触发了学生的表达情感。

一次,县教科所来镇里讲学,听了谢老师的故事,将倪家塔小学的作文入门教学概括为“趣事作文”,在教科所的指导下,谢老师带领几个教师开始认真思考趣事活动作文的学科价值。细加分析,倪家塔小学的“趣事活动作文”直指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兴趣和素材。“趣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重在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由此,这场关于作文的研究的教科研活动在倪家塔小学悄悄拉开了序幕。

在全面系统地剖析现行作文教学的痼疾之后,专家和教师们更加确定了“趣事活动作文”的学科价值,找到了驱动趣事活动作文的切入口,就是平时小学语文老师想说、想做的三个问题,即小学作文是从“有意义”入手还是从“有意思”入手?小学作文是教学生创作还是习作?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视规整化语言还是童趣化语言?

这个课题,倪家塔小学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教研和科研不搞两张皮”,课题是平台,手段是教研,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草根也能登堂入室。这个课题的成果能被师生认可,就是找到了 “三个抓手”,即将传统阅读教学教“写什么”、作文教学教“怎样写”改为阅读教学教“怎样写”、作文教学教“写什么”,将同一题目写不同内容改为同一内容写不同题目,将以想象为作文核心改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几年之后,一个崭新的教学局面出现了。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写作成为学生的常态。犹记某班语文教师设计了一个“班级日记本”,鼓励学生把本班当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要么写两篇日记、要么写两篇简单的评论,并且要轮流着写。结果,抢“班级日记本”成为了学生们每天的头等大事,为了率先抢到,有的早早来到学校就开始写日记,然后第一时间把日记誊写上去;有的干脆直接在日记本上写;还有的一个星期没抢到,一旦抢到就连写两篇。有了这样的写作热情,作文水平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某班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习作42篇,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并有5位学生在写小说,其中一位学生已经写了近4万字。

好事也出门,传遍藕池镇。倪家塔小学取得的成绩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同镇的藕池中学、南闸中学的教师子女纷纷转入倪家塔小学,在他们的带动下,要求转入的学生逐渐增多。

二、一个课题打磨一支小团队

成功之后,教师们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思考如何把它引向深入。2013年,在县教科所的引导下,学校组建课题组申报了荆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趣事活动作文的课例开发与实践”,开始对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思考。在寻找趣事活动进行课例开发时,从众多课例中总结出了开发课例的“四三三”原则:“四”代表活动选材“小、新、高、趣”;第一个代表是活动设计,让小学生对作文的感觉上产生“惊讶、惊奇、惊趣”;第二个代表活动处理上搭建“材源、路源、心源”。在践行课例时,引导学生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写得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二是写得清,让学生学会抓重点来写,写好细节;三是写得趣,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

两年的课题实验,谢老师带领全镇志趣相投的教师们共同开发了“趣事活动作文”课例“24+”(即一节趣事活动作文指导课+多节评讲课),形成了倪家塔小学独特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课两教。如“点的联想”可谓之小,但可大作功夫,把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海阔天空说。即在黑板上打一个点问它像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答案多是芝麻、西瓜、绿豆、地球、太阳,等等。但这还未达到预设的目标,只能说学生有了联想,还得在思维上下功夫。

第二步,联系点的特征展开想象。倪家塔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点的两个特征:圆和小。根据圆的特征可以想到圆形物体和球状物体。根据小的特征可以想到很多,从空间上看,小的物体是点,大的物体变换距离看是点(近大远小),长长的钢管变换角度看是点(截面);从时间上看,一秒钟相对一天是一个点,一年相对一个世纪是一个点。还有生活上的点,作文中写的一件趣事就是生活中的一个点;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常说“做了一点小事”,也是一个点;还有人的优点、缺点、性格特点,等等。

第三步,谈感受梳理思维过程。如《字谜游戏》活动结束后,活动过程梳理分五步走:一是活动导入;二是第一轮各显神通,淘汰赛;三是第二轮乘胜追击,打擂赛;四是第三轮智慧大比拼,争夺赛;五是谈感受。如果每个点都详写,那是写小说;每个点都略写,就是记流水账。 

老师们以自创的“课例”为载体展开,自然就成了兴奋的研究者。课例从课堂实录、点评、反思、下水文、学生习作到作文评点课的经历,大家欣喜地看到全镇参与实验的大多数语文教师“不会教、怕教作文”到主动开发活动作文的课例的转变中,让乡镇教师找到了推动课改的自信心,很多老师由衷地说,“做点小课题,写点小文章,收点小成果,品品个中味,惬意!高兴!”。趣事作文实验也成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如朱丽琼老师已成为“全国小学作文导师团”的主持导师,谢正明老师也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文黎明、刘长虹、成娟等老师相继成为荆州市骨干教师,教师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优质团队。其他教师的相关论文、优质课等十多项获国家、省级奖项,专著《小学趣事活动作文教与学》已经出版,有3位教师应邀到河南商丘、湖南岳阳等地讲课。

课题结题后,县里举办“靠研究改变教学 让思想照亮课堂”系列活动,推介倪家塔小学的成果。在相关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建议课题组后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二是引导教师确定明确的教学系统指向;三是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技能,让习作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后,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实际需要进行两次转换,即由生活经历向生活素材转换,再由生活素材向作文转换。为此,“一课两教”成了教师们研究的主题。即“做趣事活动——教收集素材”完成第一次转换,“作后评讲——教写作技法”完成第二次转换。理清了工作思路,在县教科所协助下,学校再次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课题,并成功立项,让“趣事作文”很快就成为了藕池镇的语文教学、乃至课改工作的一个亮点,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公安县的一个品牌,在全市小有名气。

三、一所学校联动一片新天地

一个校本课程创新带动了一个团队,也形成了全镇教科研蓬勃发展的态势,且迅速辐射到周边乡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这个教科研成功案例发挥辐射作用,推广了谢正明团队“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常规小问题”的工作思路,采用“三个融合”稳常规,“四个舍得”促创新的运行模式,为谢老师成立了荆州市的“名师工作室”。

1.三个融合

一是科研与常规教学融合,推行大众科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育科研更是如此。因此,学校以现有的团队为榜样,鼓励创新,树立典型,并让其现身说法,以带动广大教师。如陈家珍老师针对农村孩子背书难的问题,创新背书“六法”,产生了实质性效果。

二是科研与校本研修融合,促进科研内省。通过研修,让教师明白:“一个题怎样教有效果,那是教研;一类题怎样教有效果,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经验系列化、条理化。所以教科研是‘自己’的事,是‘幸福’的事,是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朱丽琼老师的“利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农村孩子说话胆量的策略”在藕池镇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科研与课堂教学融合,培植科研精品。作为一线教师,真正的科研之根在课堂,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科研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才能出精品。截至目前,已经打造了3个国家级获奖课例,2个省外、4个县内观摩课例。

2.四个舍得

一是舍得外聘请专家。学校先后请市教科院王佑军院长、兰想林所长以及长江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们来校现场指导、诊断课题研究,解决了教师们教科研的困惑。

二是舍得外派学习。只要有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学校都会派教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是福利”在倪家塔小学已经成习惯,“外出学习是麻烦” 在倪家塔小学也成共识,学习回来要上汇报课,要组织本校的类似培训,更要把学来的“新东西”用到平时的工作中。

三是舍得专设奖励。学校申请成立了“教科室”指导教育科研的具体事务,建立了专项奖励机制,并将教科研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四是舍得打造平台。用草根研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定时地举办“小课题成果展示会”,让教师们把课题实施中研究的成果、有趣的事、好玩的案例,通过制成图文并茂的PPT在成果会上展示出来。用成果展示分享教师们的快乐感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分享交流经验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而推动教科研深入开展。

课题虽小,但实践性、可操作性强,而且研究起来比较顺手,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享受研究过程的幸福。如朱丽琼老师从胆量训练研究中认识到,胆量训练是一个“脱敏”的过程。她说:“这个时期一过,课上课下,学生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围着我拉家常、逗趣,让我感到教书的快乐及与学生相处的乐趣。”

2013年以来,倪家塔小学相继承担了5个市级课题并已结题,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立项课题、1个市级重点课题。一所村级小学,实现了从“小课题研究”向“市级重点课题”跃迁,从“市级立项课题”向“省级立项课题”跃迁,从“普通农村小学”向“荆州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荆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样本校”跃迁。几个回合下来,使倪家塔小学声名鹊起,《湖北教育》还对此进行过专题报道。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没有惊天动地的发明、发现,但却给教师、学校带来了新生机。黄山、闸口、甘厂、麻口等许多兄弟乡镇的学校,都慕名到倪家塔小学参观学习,或邀请教师去讲课、讲座和指导课程开发。在倪家塔小学的带动下,兄弟学校也相继进行课程创新,如藕池小学的“楹联课程”,北宫小学的“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等。“摸得着的做法,看得见的变化,用得上的实”成了村一级学校课改普推的理由,实现了区域的效益联动。

四、结语

一件事带动了一个课题的创新,一门课程带动了全校小课题的不断开发,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区域的课题萌动,这就是倪家塔小学的科研成就,更是驱动区域创新的动力,像在肥沃的池塘里埋下一支莲藕,来年夏天必将是莲叶满塘花满池!

备注:

 

课题基金项目: 

1. 荆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谢正明小学趣事活动作文课例开发与实践 编号:YB2013017

2. 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  谢正明《小学趣事活动作文教与学的实践研究》编号: 2016JB430

 

参考文献:

1.谢正明;朱丽琼;;学生是这样爱上作文的——“趣事活动作文”教学探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05

2. 谢正明;;《可贵的沉默》团队研磨[J];小学语文教学;201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
小学微课:第18讲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20)愉悦作文教学与愉快教学有什么不同?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研究》的工作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