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述前氮后移

   

插秧歌(梁 布袋和尚)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后退原来是向前。

    生育前期重施氮肥危害

基肥、蘖肥中氮的多少不能完全决定有效穗数的多少、也不决定产量和品质、营养生长前期盲目的、大量的不科学的无节制不按水稻生长规律施氮、造成无效分蘖过多、后期缺肥无法将分蘖转化成有效穗数、或者说无法将水稻的高群体转化成群体的高质量,高群体下、植株争肥、争光、根叶双衰、稻瘟病虫害严重、致使生育后期光合强度下降、没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输、也就说水稻生育前期高氮所塑高群体、使水稻生育后期得容易加剧能量供需矛盾、库源之间的矛盾、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矛盾、贪青晚熟、倒伏、空秕粒较多、产量不理想。

经过大量科学和实践证明:贪青晚熟主要是水稻幼穗分化前期大量的是施用氮肥、游离态氮过分积累造成的。而在适宜一个群体下、越是接近出穗期见到肥效的、产量越高,熟期越早、这就为水稻的前氮后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在总氮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基蘖肥的氮量、增加穗(保花)肥的使用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会促使水稻提早成熟、这为水稻的前氮后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是将营养生长用(基蘖)氮肥和生殖生长用(保花)穗氮肥比例更正为7.5:2.5

  水稻的前氮后移是“黄黑”促控法的重要内容、人为把促控结合施氮和水稻需氮的规律相一致、即:营养生长时期叶色以黑为主,以氮的代谢为主,碳的代谢为辅,这一时期反而出现黄说明氮不足必须得促为主,到了生殖生长叶色逐步退黄,这时以碳的代谢为主,氮的代谢为辅,如果这一时期叶出现黑,叶片低垂就应该控为主。科学对水稻生殖生长时期补充氮肥,完全是一种秋优稻培育机制、是一种先进的平衡施肥理念,最大程度的调节库源比例、充分地发挥水稻的增产潜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光合效率;而传统的施肥方法、人为强迫促水稻分蘖、违反了水稻的生长规律、破坏了水稻自身的免疫力、使水稻的抗病性下降、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产量和植保无法掌控、只能听天由命。所以说传统重施底肥和蘖氮肥方法是一种衰型水稻培育机制和施肥理念、

左侧图是前氮后移,右侧是常规施肥

水稻高产技术的实质就是 用施肥 来调整叶片 ,包括叶面积的大小, 叶片的长相长势来提高叶片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

经过多年多次的科学试验 表明:采用水稻田前氮后移,在寒地试验结果表明,能够显著的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出穗后光合效率显著提高, 减少水稻病虫机率,抗逆性提高, 能提早5一7天成熟,千粒重提高1g左右,产量提高10一20%左右

具体的施肥时期和比例

(一)基肥:总氮量的 30% 磷肥 100% 钾肥的60%,硅肥的 50%

(二)蘖肥:总氮量的 35%,水稻移栽后充分缓苗,有新根长出,有吐水现象要施总蘖肥的 80%(原来意义上的返青肥),第二次施 总蘖肥的20%,哪黄施哪,看黄苗弱苗施。 第二次蘖肥在6月10日施完,最晚不能超过6月12日

(三)调节肥:6月20日如果分蘖不足,长势差可施总氮量的10%,“高中有矮中施,黑中黄黄中施”长势过旺可不施。

(四)保花肥:倒2露尖出现拔节黄施氮量25%,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条件只施余下的 40%的 钾肥,余下的硅肥

1.心叶往下三叶披垂不施

2.心叶往下第三叶有病斑不施

3.插秧密度过大,封行过早植株过分繁茂不施

原创作品,不可复制,如有侵权必定 诉诸法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特别推荐】水稻前氮后移的精确施肥技术方案(精华完整版)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施肥和灌溉技术(摘录)
水稻施肥技术(2)
94、都知道氮肥多了水稻会贪青徒长甚至倒伏,为什么呢?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