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为什么分五味?

1. 从历史文献来看,将“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内经》是从阴阳五行学说来阐明五味理论,赋予了五味与功效的规律性联系的推演。

2. 《素问·至真要大论》 记载:“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3. 《素问·藏气法时论》 最早概括了五味与功效的关系:“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本经》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首次把药味的概念引入本草著作,产生了药物五味,并将其作为药物五味理论的基本思想。

4.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五味”理论逐步得到完善。因此,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功效作用的高度概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2)
5-1 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第十讲   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浅谈中药性味与现代药学的内在联系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化学生物学实质表征路径
四气五味决定药食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