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略家
userphoto

2023.11.03 山东

关注

#走进博物馆#

在中国有历史长河之中,数千年的历史沧桑,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和平。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动乱之中,神州大地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文化、军事等大家。

在长达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面也涌现出不少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同时也诞生许多了不起的军事家;其中在这许多的军事家里面,也有非常多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战略家;这些了不起军事人物,都是改变中国历史的战神。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十大战略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哪些人。

注:1、本文不包括近、现代的军事人物,因为古代惊才艳艳的军事人物,这才铸就了近、现代的军事体系。 2、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十、王猛(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今寿光境)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出身贫寒,曾以卖畚箕为业:“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曾在华阴山隐居,待机建功立业。东晋大将桓温入关时,他身着布衣见桓,“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传为“扪虱谈兵”的历史佳话。他拒绝桓温之聘,后被秦王苻坚聘用。

苻坚与王猛“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公元357年,苻坚称帝后便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王猛主张以严刑峻法禁勒豪强,压制以特权自恃的贵族,加强中央集权。一时被他镇压的贵族豪强有20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因为他执法很严,遭到某些官吏的反对和控告。苻坚责问他上任不久就杀戮太多,他明确阐述了“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的观点。苻坚对群臣说:“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一年之内,王猛连续五次提升官职,虽然招致一些权臣的嫉妒和谗言毁谤,但苻坚仍十分信任、重用他。

公元370年,王猛率兵6万北伐前燕。当时前燕兵力约40万。结果,在王猛的率领下,兵士纪律严明,作战奋勇,在关键时刻“破釜弃粮,大呼兢进”,以少胜多,击溃燕军,使前秦暂时统一了北方。王猛因功而进封清河郡侯,但他对美女、骏马、车仗等赏赐固辞不受。当时苻坚命令他镇守冀州,并授予他“六州之内以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的大权。燕地平靖之后,王猛便要辞退重任,苻坚不许;不久拜为丞相,复授司徒。虽然王猛一再拜辞,苻坚仍然不许,自此“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成为苻坚主要的辅佐。

王猛任职18年,为官公正,撤换庸吏,选用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苻坚得意地说,他有王猛“若文王得太公”,王猛谦让说自己不敢比古人,苻坚却更进一步说:“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并且嘱咐儿子苻洪和苻丕:“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王猛性情刚肃,能明辨善恶,但对个人恩怨必有所报,“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这也引起当时人们的很多议论。

苻坚得知王猛病重,亲自到南北郊、宗庙、社稷为他祈告,并“分遣侍臣祷河岳诸祀”,甚至用大赦来表示他的虔诚。王猛在临终前曾劝告苻坚,与东晋要“亲仁善邻”,而鲜卑、羌等终究要成为祸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这一具有远见的遗奏,未被认真采纳,公元383年苻坚攻打东晋,在“淝水之战”大败后,不久就被羌族的姚苌所取代。

王猛死后,苻坚曾三次到他遗体前致哀,破例地为他动用了皇家葬礼的器物仪仗,朝野巷哭三日,谥武侯。

九、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仅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还有《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可惜后世都失传了。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李卫公问对》)可能系宋人所撰,盗用李靖之名,不足为据。原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但从散见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卫公兵法》,犹能管中窥豹,有关李靖的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都有所记载。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便是其中之一。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

八、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草庐对”策(一说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七、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王(前311—前296在位)的丞相;父亲张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在位)、韩桓惠王(前272—前239在位)的丞相。

前230年,秦灭韩。张良挟-之恨,结交刺客,为韩国报仇。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在古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避难。传说遇黄石公,得姜太公兵法。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张良亦聚集百余人起事。前208年1月,率部投奔刘邦。从此辅佐刘邦转战南北,用计策帮刘邦争夺天下,成为首席谋士。6月,游说项梁(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项羽的叔父)立原韩国贵族公子成为韩王,并以司徒职同韩王成率千余人收取韩国故地,与秦军周旋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前207年4月,随刘邦南下,建议克宛城(今南阳)后再西进,不致腹背受敌。9月,献疑兵之计夺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

前206年(胡亥三年)1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分封18位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此始为汉王元年)。刘邦进占咸阳后,劝刘邦以天下为重,勿贪财 乐。继而通过友人项伯(项羽叔父)缓解刘项矛盾,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免遭杀身之祸。复以财物贿赂项伯,灞上分封时为刘邦请得汉中地。张良归韩,屡次麻痹项羽,为刘邦军事行动遮饰。

前205年(汉王二年)10月,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张良秘密至关中复归刘邦。楚汉战争的转折关头,首先明确提出拉拢英布、联络彭越、倚重韩信,共同抗楚的作战方略。继而竭力反对立六国后人,防止分散力量。又力劝刘邦立韩信为齐王,避免激起内部事变。鸿沟议和后,谏刘邦乘项羽依约退兵之机追击楚军,勿纵虎归山。又说刘邦以重爵封赏韩信、彭越,使二人继续效力,合兵围歼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即位称帝,封张良为留侯。张良劝说刘邦封赏功臣以稳定人心,采纳娄敬的建议以关中(长安)为都城,俾东控崤、函之险,南凭巴、蜀之财,北据畜牧之野,安则收郡国租赋汇京师,危则顺流而下以应变。后任太子少傅,屡谏刘邦勿轻易更换太子。曾与韩信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

入关后,大功告成,张良功成身退,学道养性,不问政事。前186年(汉惠帝六年)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其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流芳百世,被世人尊称为“谋圣”。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六、曹操(155-220),自孟德,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13年(208),曹操率军大举南下,与孙权、刘备大战于赤壁,曹军大败。建安16年(211),曹操击败了马超、韩遂,夺取了关、陇。后南攻孙权不成,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这时,曹操由汉中进攻刘备亦告失利,统一中国的壮志未能实现。建安18年(213),曹操进为魏公,21年(216),晋封为魏王,25年(220),病逝于洛阳。其子曹丕代汉建魏后,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曹操重视农业发展,推行一系列发展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曹操精于诗文,在其父子的倡导带动下,我国文学进入了辉煌时期,形成了建安文学。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五、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对内,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严格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丞相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参与决策,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对外,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在位晚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四、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

三、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总评: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二、朱元璋(1328~1398)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17岁时 ,因父 、母 、兄皆死于瘟疫而孤 ,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1351 ) ,红巾军 农 民 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部。他以智勇过人,得为子兴心腹 ,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 。后继 郭 子兴而成为义军首领,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 , 随后克滁州 、援六合 、下和州,势力渐增。

至正十五年,他依托小明王韩林儿。不久,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 ,取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 、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 。此后 ,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 ,相继攻取常州 、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二十四年,自立为吴王,建置百官。二十七年俘张士诚。二十六年底,他又遣使迎小明王于滁州,中路沉之于江,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

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 。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 ,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一、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戎马生涯30年。司马迁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人们对这些功绩都能认同无疑义,但是,却在孙武究竟指挥过几次战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据对《史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作综合分析,也参考了《左传》,孙武亲自指挥过的战争可以肯定下来的,约有5次。

孙武亲自指挥过的战争: 第一次,公元前512年12月,孙武取得了首次大胜。阖闾派孙武等征灭“钟吾”和“徐”两个小国,又乘胜夺取了楚国的舒地。“孙武为将,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掩余、烛庸”。

第二次,公元前511年,“阖闾闻楚得湛卢之剑”,(笔者注:“湛卢”为当时十分罕见的稀世名剑)因“斯发怒,遂使孙武、伍子胥、白喜伐楚。”孙武等指挥第二次伐楚,接连攻占了楚国的“六”和“潜”二地,又大捷。

第三次,公元前510年,吴、越之间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史称“携李之战”。 《孙子兵法·虚实》篇真实地记述了孙武在这次作战中的体验:“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总结了用兵打仗,贵精不贵多的战争经验。

第四次,公元前509年,吴、楚豫章大战。楚国君命公子子常等伐吴,以报前年失陷六、潜二地之仇。吴王阖闾再次派孙武等率兵回击,迂回作战,避开楚军主力,俘楚公子子繁,又占巢地。楚军攻而转败。

第五次,公元前506年11月18日,爆发吴、楚二国最大规模的战争,即柏举之战。战前,吴王接受孙武和伍子胥等人的高见,联合了对楚有世仇的“唐”和“蔡”两个小国,共同对敌。作战过程中,孙武等充分利用通过蔡、唐攻楚的有利地理条件,采取正面箝制和北侧迂回的策略,出奇制胜,以三万对二十万,五战五捷,于11月27日,攻克郢都,楚昭王出逃。

从此,孙武谋高一筹,善战制敌,战功赫赫,名传天下,再加上经世不衰的《十三篇》,遂成为享有“超时空、超国界”赞誉的中国古代哲人智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贪婪 好色 奢侈 中国历史上十大乱世枭雄(图)
他们盲目崇拜成功人物,结果却一个比一个惨!
帝王权谋之巧用谋士(上)
前秦王苻坚:最可惜的“失意英雄”,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上)
为什么长安在东汉三国时如此落魄,几乎无人作为根据地?长安为何在隋唐复兴了?
古代这四人只差一步就统一天下了,到底哪个更可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