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入85亿,连涨13年,跨界全能王!中药化药生物药,啥风口都有!

这家公司,是国内抗肿瘤药赛道的龙头之一,名气很响。很多券商、投资人、投资机构都对钟情于它,将其奉为价值投资的好标的。


这,惹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随便翻一番它的财务数据,感觉确实美得很。


2015到2017年,营业收入为66.21亿元、76.52亿元、85.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38亿元、6.82亿元、8.2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9.28亿元、12.79亿元、13.16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10%、64.09%、63.86%。扣非净利3年复合增速23.46%。


可是,且慢:怎么越深入分析,却愈发让人看不懂了?


首先,它号称抗癌药龙头,但是,抗癌药产品的收入占比却不足营收的20%,而且近三年来,其销售遭遇瓶颈,抗癌药产品收入占比连续三年下滑。


其次,收入结构多元化,居然能横跨“中药 化学药 生物药”三大医药行业——要知道,尽管都是制药,但中药、化药、生物制药之间的门槛太高,跨界不是你想跨、想跨就能跨。


可是它,不仅成功跨界,而且业务和产品结构,多的让人眼花缭乱。


可是,除了抗癌中成药——参芪扶正注射液为爆品以外,化学药和生物药都并未研发出真正的头部爆品,药品销售情况平平。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行业门槛极高,往往在一个领域做大做强,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它却有本事横跨三个医药制造行业,这到底有啥魔法?


或许,你们会猜:估计是搞并购吧?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自它上市至今,共有25个年头,但它的账面商誉,从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3亿,从未增加过。也就是说,它根本不是靠并购进入到新行业中的。


没错,它还竟然真的就是完全依靠自主研发!


那么,既然敢搞自主研发,这背后一定有个牛逼的掌门人,至少也是医学专业背景的高材生吧?比如,研发出中国第一个生长激素的金磊博士(长春高新),以及终结了中国胰岛素依赖进口格局的甘忠如博士(甘李药业)。


然而,这家企业的掌门人没有啥牛逼的学历,而是一位保健品神人,一手造就了90年代风靡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女性保健品牌——太太口服液。


所以,摆在你面前的研究报告,竟然是一道融合了保健品、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基因的“大餐”,辣眼睛啊。在整个A股,能把这几个领域同时玩转的人,可以说极其罕见了。


很多人坚定不移的说它是价值投资标的,它的画风是这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蠢蠢欲动了,2005年至今,股价连涨13年,看上去美得很?


它,就是经常被券商、民间投资者叫好的:丽珠集团


它,到底是如何获得几乎一致的好口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投资逻辑在支撑?


今天,我们就通过丽珠集团这个案例,来研究一下中药这门生意,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以及财务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案提到的“生产、研发、销售”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究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关于我们之前讲过的个人税务问题,可在5月19-20日我们举办的“个人所得税规划案例、架构,以及税务难点”研讨会上系统学习。


除此之外,优塾投研团队开放岗位招聘,1、研究员:财务、税务、FOF基金研究方向,能力要求参照本报告深度2、文案、运营:要求有一定的产品文案和运营功底。应聘可联系CEO微信:tower9185


同时,我们也面向30万优塾用户,招募具备多年经验的税务、并购、IPO专家,为企业用户们做经验分享。欢迎大家各种自荐和推荐,可联系负责人微信:ys_dsj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 01 —

丽珠集团

调整产品结构战略

创新研发,产品线5年一升级


丽珠集团成立于1985年,创始人为徐孝先。1992年完成股改,但,管理层股份少于控股股东。1993年,丽珠上市,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A、B股同时上市公司。


但是,整个过程中,徐孝先都充当了职业经理人角色。


光当个职业经理人还不行,2002年,徐孝先计划通过MBO获取丽珠集团的管理权,但MBO失败。于是,他连夜找到朱保国,将管理层持有的9%股份全部转让。


朱保国,这个人不简单。


他毕业于河南师大化学系,1988年,担任飞龙化工厂的厂长,当时的飞龙产值不到80万,三角债严重,现金流捉襟见肘。


结果,在他的带领下,飞龙经过要债和改革,厂子逐渐有了起色。1991年,飞龙产值突破500万,短短5年翻了6倍。


可是这之后,朱保国想要继续买设备、扩产能时,飞龙老板听说要花钱,就反对了。于是,朱保国一气之下,辞职回家。


回家后,机缘巧合,从亲戚那里知晓了一个活血通络、美容颜的偏方。有着敏锐嗅觉的他,买断药方,并研发了风靡全国的女性保健品——“太太口服液”。


此后,这家制造“太太口服液”的企业(后更名为健康元),2001年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380.SH。


虽然手握现金,公司上市,但他却一直有个念想,认为保健品做不长久,想要转型医药制造。他到处物色合适的标的,看中了本案,丽珠集团


提出购买丽珠集团部分股权,不过,徐孝先拒绝了。


所以,当丽珠集团MBO失败,徐孝先找到他转让股份时,手握充裕现金流的他,立马拿下,之后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总共获得丽珠12.536%的股份。


但是,此时,朱保国的持股比例仍然低于名义大股东,东盛集团(12.72%


东盛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平台——广誉远,创办人为郭家学,被誉为医药界的“郭广昌”,他曾操盘东盛集团入股云南白药的改制,也是一个厉害角色。


东盛集团VS朱保国,谁才是丽珠的实控人?


两人暗地里开始较劲,后来,东盛集团因入股云南白药,资金吃紧。而朱保国以10配6的高配股方式,变相稀释了东盛集团的股份,最终晋升实控人。股权架构是这样的,来体会一下。



坐稳大股东位置,朱保国开始对丽珠进行变革。


改革的第一步,2005年,对普药进行产品升级,提升毛利率,从低端打入中高端市场,并且,从中成药领域,横跨到化学药领域。


此阶段,他大力推广,终于让丽珠的核心爆品——参芪扶正注射液,愈来愈崭露头角,最终升级为单品爆款,支撑了丽珠十几年的营收、现金流增长。


2010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单品营收为3.41亿元,比2005年的6900万元翻了5倍。综合毛利率也由2005年的44.27%,上升到2010年的52.87%。


同时,进入化学药研发领域,布局消化道、辅助生殖、心脑血管等领域,生产出了丽珠得乐系列、丽福康(伏立康唑)、丽珠威(盐酸伐昔洛韦片)抗病毒颗粒等化学药品。


到了2010年,丽珠又开始了第二轮改革,这次,他又看上了生物制药领域。


2010年,丽珠成立疫苗公司、单抗生物技术公司,布局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这两大生物制药领域。


研发了具有代表性的尿促卵泡素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鼠神经生长因子等产品,布局了辅助生殖、生长激素等领域。并且,实现了每个单品销售额,超过1亿。(不过,这和明星爆款参芪扶正注射液,十多亿元的营收,还相差很远)


到了2015年,丽珠集团又做了一个重大战略,涉及当下超级热门的单抗微球的研发布局。


目前,重点研发的单抗产品是“重组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这个产品如果研发成功,预计能够对标全球医药巨头艾伯维研发的修美乐。说到修美乐,不得不提这药太牛逼了,是全球销售额排名第一位的“全球药王”。


经过两轮改革,丽珠形成了以下多元化产品格局——


1)现金流产品:2015年,明星产品参芪扶正注射剂销售额为15.37亿元,单品销售额破十亿;


2)化药产品:艾普拉唑(4.28亿元)雷贝拉唑(1.61亿元)、丽珠得乐系列(1.66亿元)等产品单品销售产品破亿;


3)生物制药产品:尿促卵泡素(4.32亿元)、神经领域的鼠神经生长因子(5.17亿元),醋酸亮丙瑞林微球(5.49 亿元),单品销售5亿左右。


这样的产品矩阵,一方面,由现金牛产品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有时间、有金钱进行新产品研发,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于是,丽珠集团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76%,综合毛利率为61.97%。


不过,虽然在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但在这些领域的多元化布局,都暂未出现10亿元以上的单品爆款,而最有可能实现10亿元突破的产品,仍在研发中。


总之,丽珠的核心竞争力,是:跨领域的技术研发。


— 02 —

步步为营

稳住爆款产品

创新新品类


丽珠集团,主营医药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涵盖广,主要涉及中西药制剂产品、原料药和中间体、诊断试剂,涵盖肿瘤治疗、消化道、心脑血管、辅助生殖等多个领域。(在A股医药公司中,自研团队能同时涉及这么多领域的,的确少见)


其上游,主要各种原料药、中间体以及医药用的化工原材料等材料供应商,上游材料可获得性强;其下游,为各类医疗机构、连锁药店、疾控中心和卫生部门等,近年来,其对下游的应收账款占比比例,逐年降低,话语权保持强势。


2015到2017年,丽珠集团的营业收入为66.21亿元、76.52亿元、85.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38亿元、6.82亿元、8.2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9.28亿元、12.79亿元、13.16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10%、64.09%、63.86%。


其中,西药制剂占营收比重最高,为43.62%,其次为中药制剂(24.1%)、原料药和中间体(24.78%)、诊断试剂(7.49%)。重点来看西药、中药制剂。


西药——涵盖范围品类众多,以消化道药品和促性激素两大产品为主,分别占西药制剂营收的比例为37.04%、26.41%。


消化道类药品包括:艾普拉唑、丽珠得乐系列、壹丽安等。其中,艾普拉唑主治肠胃溃疡,2017年营收4.28亿元,占消化道产品收入比43.8%,是核心产品之一。


促性激素类药品包括:尿促卵泡激素、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其中,尿促卵泡激素占该类药品收入比为40.85%,单品营收5.49亿元,为另一大核心产品。



中药制剂——虽然收入占比不如西药制剂,但其中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丽珠集团的王牌产品,也是唯一销售破15亿的大单品。


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由党参、黄芪组成,主要应用在胃癌、肺癌的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可以减毒增效,增强免疫力。正是依靠这个产品,丽珠集团才有了抗癌药龙头的称号。


2015年到2017年,参芪扶正注射液营收分别为15.37亿元、16.80亿元、15.73亿元,该单品的营收,比西药艾普拉唑与尿促卵泡激素之和,还要多6亿,是妥妥的现金牛产品。


但是需要注意这单品的风险:2017年的营收为15.73亿元,同比下滑了6.37%,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开始遭遇瓶颈。


这与中药注射液的行业大背景相关。新医保出台(多种注射液使用范围受限)与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频发,中药注射液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丽珠集团的参芪扶正注射液适用范围,由2009年的不受限制,变成2017年的限在胃癌、肺癌的放化疗中使用。



可见,如果只单单依靠某一个大单品,迟早会遇到收入增长的瓶颈。因此,唯有持续研发、不断扩充研发管线,才能保证竞争力。


作为一个中成药起家的公司,丽珠的发展思路,着实和很多中药公司不一样。很少有中药行业跨领域发展,最常见的是依靠中药保护制度、或明星爆品维持营收,在研发投入往往很懈怠。比如:东阿阿胶、汇仁肾宝。


此外,还有以明星配方优势,在日化领域开发产品的,比如云南白药、片仔癀。


无论是中药、化药、生物制药领域,尽管都属于医药范畴,但各个细分领域专业壁垒都很高,想从一行跨到另一行,一般企业会选择并购。但是,丽珠却坚持自主研发,并购很少,账面上商誉为1.03亿元


注意,这种内生式增长,虽然成长速度有点慢,但是比高价收购、徒增商誉地雷要稳妥一些。所以,丽珠的股价走势自2005年至今,近12年来都保持上涨。


综上来看,丽珠做生意的核心逻辑是:


1)无论哪个领域,全部自主研发;

2)扩充在研产品管线,进行“中药、化药、生物药”跨行业发展

3)持续寻找未来的单品爆款,重点布局肿瘤、辅助生殖两大赛道


这三个逻辑都对应在财务报表上,是“研发投入”。


— 03 —

丽珠集团

加大研发投入

聚焦单抗与微球新管线


2015年到2017年,丽珠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2.90亿元、3.76亿元、4.7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7%、6.20%、6.75%。逐年递增。


与同样制造中药注射液的公司相比如何,来看数据:


益佰制药——2015年到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5亿元、1.89亿元、2.20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3.17%、5.13%、5.76%


石药集团——2015年到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25亿港元、4.03亿港元、8.15亿港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5%、3.26%、5.27%;


九芝堂——2015年到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0.27亿元、0.78亿元、0.93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7%、2.92%、2.42%,呈下降趋势。


不仅如此,就算与西药制造业的公司相比,它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很高,排名第6。比如,恒瑞(10.7%)、复星(7.6%)。


另外,就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上看,益佰制药资本化比例最高,资本化比例均在60%以上,这个数据有点夸张了。而丽珠集团3年资本化比例的均值,在2%以下;石药集团和九芝堂最为谨慎,资本化比例为0。


综上来看,丽珠集团、石药集团都是行业领跑者。其中,石药集团的营收规模130亿港元,研发投入强度近三年大幅增长,且研发费用零资本化。


接下来,问题来了——注重研发的丽珠集团,这些钱都花到哪去了?答案是:布局新的产品线。


目前,丽珠布局的在研产品管线主要有单抗、微球平台、诊断试剂、化学制药等。你看,弄得全是风口赛道。按照在研进度快慢来看:


临床三期: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

临床二期: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消毒安肾胶囊;

临床一期:重组人源化抗PD-1单抗、重组人鼠嵌合体CD20单抗等;

临床前:PD-L1单抗、醋酸奥曲肽微球等20多个项目;


其中,单抗微球平台技术门槛高,值得仔细研究。


先来看单抗。


单抗即单克隆抗体,1986年第一个单抗产品问世至今,全球已有70来个单抗上市。目前单抗发展到第四代技术,全人源化单抗(中文后缀名为“木单抗”)。前三代分别为:鼠源单抗(“莫单抗”)、人鼠嵌合型单抗(“昔单抗“)、人源化单抗(“珠单抗“)。



单抗,是现在最热门的生物技术概念之一。单抗的研究门槛高,国内参与单抗研发的都是医药制造巨头,如恒瑞、正大天晴、华兰基因(华兰生物旗下)等。


不仅研究门槛高,如果能够成功研发,回报还十分丰厚。举个例子:修美乐(由美国艾伯维研发),也叫阿达木单抗连续5年稳坐全球药王称号,2016年单品销售额160亿美元。 


修美乐,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全人源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注意,虽然名字里带有“肿瘤”,但是该药品是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


其致残率高、危害性大,可能会侵犯心脏、血管、肺脏、视觉、神经系统等,引发相关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据统计,其两年致残率达50%,三年致残率达70%。[5]


丽珠集团,目前在研单抗产品,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代人源化单抗技术。其中,在研产品“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已经进入Ⅱ/Ⅲ期临床,也是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标药品便是修美乐。


如果丽珠真的能够成功研发,这个市场非常可期。另外,目前处于临床前和临床一期的PD-1单抗,也很热门,有机会我们再深入研究。


除了热门的单抗,还有微球。


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体或类球体,可以显著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且可以通过改变药物微球的直径,从而使药物具有更强的靶向性。


微球制剂技术壁垒较高,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研发,如恒瑞绿叶制药圣兆药物,以及本案的丽珠集团。放眼全球,目前微球的市场,基本被国际巨头瓜分,如诺华武田制药强生艾伯维阿斯利康等。



目前,丽珠有一款微球产品已经在2017年上半年上市,名为亮丙瑞林微球。这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激素类似剂药物,产品功能主治:子宫内膜异位、前列腺癌及停经前乳癌、中枢性性早熟症。


亮丙瑞林微球上市后,带来了2.82亿收入,据保守估算,该产品对应市值可达11亿元。[4]另外,其他在研微球项目,还有曲普瑞林微球(临床I期,戈舍瑞林微球等微球(临床前),集中分布在辅殖领域和抗肿瘤领域。



综上来看,目前在研产品确实是多,而且概念相当好。医药领域你想要啥风口概念,基本都有。


可是,你得看看研发进度和市场规模啊——


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进度最快,但目前处于临床二期。预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有1-2年时间,临床三期到申请生产批件有1-2年,那么,距离它上市,至少约有2-4年时间。预计2020年上市,上市后市场规模可达25亿。


重组人绒促性素:目前正在进行3期临床,预估会在2019年上市,但相比α单抗,该产品市场规模较小,市场规模预估在7亿左右。[6]


— 04 —

丽珠集团

改革销售模式

销售对收入的拉动大


医药行业两大命脉,一是研发,二是销售。


2012年前,丽珠集团主要采用代理商销售模式。2012年后,丽珠取消该制度,采用总经理、大区经理、省区经理、城市经理和医院经理(负责具体医院)的营销体系。


其中,医院经理直接对接终端,但是注意,医院经理与其团队不属于公司在编人员,没有基本工资,主要薪资来源于终端销量的提成。这种无底薪的销售模式,没有了薪资的基本保障,极大地起到了减员增效的作用。


2015年到2017年,丽珠集团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5.42亿元、30.70亿元、32.6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8.39%、40.12%、38.27%


再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


益佰制药——2015年到2017年,益佰制药销售费用分别为20.45亿元、18.37亿元、18.3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1.91%、49.82%、48.19%。


石药集团——2015年到2017年,石药集团销售费用分别为22.67亿港元、27.88亿港元、43.75亿港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9.90%、22.54%、28.29%。


九芝堂——2015年到2017年,九芝堂销售费用分别为0.73亿元、6.77亿元、16.19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37%、25.32%、42.19%。



基于上述数据,我们来做个分析:


1)销售费用率三年复合增速VS收入三年复合增速


销售费用对收入拉动效果,比较明显的是丽珠集团和益佰制药,丽珠集团在销售费用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复合增长了14%,而益佰制药,在销售费用率负增长的情况下,收入也保持增长。


石药集团和九芝堂次之。石药在销售费用率增长19%的情况下,收入复合增长16%,拉动作用比较弱。


注意,九芝堂,看上面数据是不是挺美?可是你错了。它的收入复合增长虽然高达110%——不过,其主要原因是收购友博药业合并报表所致,所以别想入非非,没那么美。


2)单位销售费用贡献率(销售收入/销售费用)


单位销售费用贡献率最高的是石药集团,为3.53。其次是丽珠集团、九芝堂、益佰制药。不过,石药集团的销售费用的单位贡献率虽然最大,但呈下滑状态,反观丽珠集团,稳中有升。


注意,这和之前优塾投研团队研究长春高新不一样,并非是销售增速越快越好。因为,销售费用增长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只有当新品上市,才需要大力推广,这是好事;如果长期销售费用保持在高水平,但又没有新品上市,就必须注意销售费用的运营效率是否得当,甚至还得关注:有没有商业贿赂的风险。


综上来看,港股的石药集团的销售费用率占收入比重最低,且单位费用贡献最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丽珠集团的销售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预提的销售费用。


说到预提费用,我们曾经研究过格力,它的报表上有600多亿的预提销售返利,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把金子藏在鞋垫里”的公司,财不外露。


按照会计准则,计提的预提费用,会进入当期的费用类科目,削减当期利润。


以2017年为例,丽珠集团的“其他应付款”科目非常大,其中,有7.1亿为预提费用,占整个销售费用21.7%,占比较大。


— 05 —

中药领域

还有那些值得关注


本案,按照丽珠的主要爆款产品来分类,隶属中药行业。其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


上游,中草药种植业,因有农业属性,且多为散户种植,一般很难上市。但因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药的品质,通常会被下游的大型中药制造企业,进行参股或收购;


中游,中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药饮片的毛利在20%-30%左右,中成药的毛利在50%到80%左右。代表公司有:白云山(南派中药,如消渴丸、华佗再造丸、板蓝根颗粒系列等)、天士力(芪参茶、银杏叶滴丸等)、康恩贝(珍视明滴眼液等)、华润三九(999系列,如999感冒灵、999皮炎平)等。


下游,消费终端(医药、药店、商超)。



重点来看中药制造环节。


2016年,中药行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其中中成药约占75%,中药饮片约占20%。[1]


中药饮片——2016年市场规模1956亿元,4年复合增速19%。行业竞争激烈,进入门槛很低,所以参与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唯有一个龙头企业,叫做康美药业(600518),市占率不足5%。[2] 此外,比较特殊的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进入门槛高,有牌照限制。目前,全国只有6家企业拿到了全国性生产销售的牌照,分别是:中国中药(天江药业、广东一方)、红日药业(康仁堂)、四川新绿色、华润三九(金蟾药业)、培力控股(培力南宁)。


中成药—2016年行业规模为6700亿、行业增速为17.10%,目前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心脑血管、肿瘤、呼吸道,分别占市场份额的比重为37.24%、13.56%、12.78%。


由于中成药的行业规模更大,且技术门槛较中药饮片更高,所以,中成药赛道更值得关注。


中成药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其中,中药注射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制成注射制剂,技术门槛相比其他制剂更高。


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市值总规模为1084亿元,其中用于心脑血疾病用药占67%,肿瘤疾病用药占15%,呼吸系统占14%。[3]



本案,丽珠集团的明星产品就是注射用,且适用于抗肿瘤赛道。针对中药注射液赛道,我们可以找到:


脑血管类代表公司有:景峰医药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中恒集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九芝堂(疏血通注射液)。


抗肿瘤类代表公司有:丽珠集团(参芪扶正注射液)、益佰制药(艾迪注射液 )、石药集团(参麦注射液 )。


呼吸系统类代表公司有:红日药业(血必净注射液 )、上海凯宝(痰热清注射液)、康缘药业(热毒宁注射液)。


根据营收规模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九芝堂、石药集团做对比。并且,我们再结合几家知名中成药企业:白云山、天士力、康恩贝、华润三九。一起来做个对比分析:


综合研发投入、销售费用、营收规模等财务指标来看:



从研发投入来看——丽珠集团占比最高为6.7%,其次是益佰制药(5.8%)、石药集团(5.3%)、天士力(3.8%)等;


从单位销售费用贡献率来看——天士力最高,为6.35,白云山(4.89)、石药集团(3.53)、丽珠集团(2.61)紧随其后;


从营收规模来看——白云山最大,为209.54亿元,其次是天士力(160.94亿元)、石药集团(129.25亿元)、华润三九(111.2亿元),丽珠集团(85.31亿元);


从市值上来看——最大的是石药集团,为1267.33亿元,其次是白云山(621.38亿元)、天士力(503.83亿元)、丽珠集团(381.07亿元)等。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石药集团(18.08%)最高,其次是丽珠集团,接着是九芝堂(16.68%),益佰制药(9.42%)最后。丽珠集团因2017年处置资产,ROE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其2015、2016年的ROE在15%左右。


从研发费用资本化来看——益佰制药资本化比例最高,为67.47%,天士力(17.81%),华润三九(12.51%),丽珠集团(1.83%)次之,其余企业均为零资本化。 


综合看来,中药这个产业值得研究跟踪的标的,其实是香港市场的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1994年在香港上市,主营创新药、普药、原料药三大板块,产品主要包括恩必普国内上市的世界上第一个专用于治疗脑血栓的新药)、克艾力(主要用于抗肿瘤)等,主要用于心脑血管、抗生素、维生素、抗肿瘤用药等领域。


综上,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


1)在整个中药产业链上,最值得研究的赛道是中成药,而在中成药中天花板最高的是消化道和抗肿瘤这两个领域。


2)中药制药领域门槛低,毛利低,要想获取更高的利润,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所以以云南白药、片仔癀为首,开始搞日化、美妆)


3)对于丽珠来说,其逻辑,其实是依靠爆款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获取稳定现金流,为新品研发提供资金保障。而其在研的领域,都是资本市场上想象空间比较足的赛道。


4)按照惯例,对本案做个风险提示。一是,核心现金牛产品遇到瓶颈,使用范围受限,销售承压,业绩和毛利已开始出现下滑,而新的重磅产品还青黄不接,这是个重要风险点;二是,未来业绩主要看在研管线。公司目前研发布局超前,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产品有2个,所以,未来情况要靠想象。


5)这两个品种,分别是: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是分别治疗女性排卵障碍和类风湿关节炎。预计上市后,市场规模分别可以达到25亿、7亿,合计规模32亿。


6)所以,研究到这里,你会突然发现背后的逻辑:基本面其实并不算特别亮眼,但在核心爆款之外,其他领域给韭菜们的想象空间很足。研发管线触及多个热门概念,并且之前的跨界研发,不像其他一些垃圾公司一样是纯讲故事实现不了,它还真研发出了不少新品,尽管这些产品都很难说是顶尖的头部爆款,但问题是人家还真能搞出来,而且布局广,韭菜们想要的啥热门概念都有。无论制药领域的哪波利好的风起来,都少不了它;哪波利空的雷砸来,也很难砸得动它。因为啥,赛道广呗。所以,与其说是背后的爆品销售在支撑上涨,倒不如说是丰富的赛道想象空间在支撑着它。


7)所以,医药投资,全靠想象力。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大盘不稳,这个领域无论什么阿猫阿狗都开始飞。


8)从估值角度,丽珠集团动态PE28倍,中药领域行业平均PE27.8倍,化学制药领域行业平均PE为32倍,中药领域代表公司云南白药35倍、片仔癀44倍、天士力33倍、康恩贝18倍;化学药领域代表公司恒瑞制药63倍、信立泰25倍、华海药业58倍。


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数据你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只负责基本面研究,不负责你的交易体系。后续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


— 06 —

除了这个案例,你还需要学习

中国资本市场进程中

典型的财务魔术


案例已经看完,但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作为IPO领域独立投研机构,优塾投研团队认为,公司研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行业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终生研究的技艺。无论你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只有掌握这几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安身立命。


我们站在投资机构角度,像医生一样,解剖IPO、并购的每项细节,将要点系统梳理,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风云骤起,Top 5公司都在怎样布局?
研发势头正旺!这些药企的核心产品不容小觑!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医药龙头业绩大PK
医药行业,正在抛弃广告?
恒瑞、康美、石药、中生,哪些超级品种让他们冲出千亿市值?
案例说:制药企业的转型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