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壶的嘴、孔、把、底,都有哪些学问?

薄如蝉翼的薄胎

紫砂壶造型千变,工艺繁多,薄胎紫砂壶就是手工工艺的一种体现,不是舍不得泥料,这是一种娴熟的工艺体现。有的壶,薄如纸,是价值非常高的一种壶。壶体的厚度一般是在0.2-0.3cm之间。

人们常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薄胎紫砂壶。“薄胎”本是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艺人将其运用在紫砂制壶工艺之中,传世虽不多,却开创性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供春壶

薄胎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造型同样是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印证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一把150毫升的小壶,托在手上轻若一块朽木,仅重50克,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之上。

薄胎就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不算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由于胎薄、成形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

薄胎

薄胎壶兴起于广东潮汕地区,这是由于薄胎壶制作时对环境的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薄胎壶的制作难度较大,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让人爱不释手,是意趣创作之妙品。

薄胎壶的保养

紫砂壶的重量取决于壶胎的厚和薄!厚胎壶符合紫砂茗壶古朴雅拙的厚重的质感,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可抵御不可预计的外力伤害,以确保“长命百岁”。薄胎壶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原因在于其透气性好,难以烧制,做工难度大!考验的是壶者的制壶功力。厚胎壶与薄胎壶有其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关键取决个人的喜好。

 薄胎紫砂壶由于胎壁较薄,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如遇到磕碰,壶比较容易“受伤”。在冬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温壶,否则温差太大容易造成壶体惊破。薄胎紫砂壶的养用跟普通的紫砂壶一样,也怕油腻,每次泡完也要记得擦拭干净,放在通风处。

壶  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一弯嘴形似鸟啄,制壶者多称其为“一啄嘴”。二弯嘴多用于普通壶上,因嘴根部比较大,出水流畅。三弯嘴、直嘴较为普遍,大小壶皆有,流又称鸭嘴,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和奶杯的造型上。

紫砂壶嘴出水畅与不畅,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要点。好的壶嘴出水畅,注茶时不涎水,拎起时出水不散,都会获得好的评价,用时心情舒畅,这也很考研制壶师傅的水平。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壶嘴内壁一定要加工处理得光滑、通畅、厚薄均匀,壶嘴出水孔要密、要爽。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气孔要内大外小,呈喇叭形,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注水时就可能达到水流如银柱,直泻杯底而无声响。

 出 水 孔

紫砂壶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早期紫砂壶出水孔,人们大多想象为独孔,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紫砂壶出水孔,应是随着茶叶的焙制方法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今日做壶,大多高档茗壶仍按古法制作,小壶仍多为独孔,稍大一点壶出水孔为多孔,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已。也有个别人,将出水孔做成半球形的网孔,以示讲究。
壶  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软提梁即是在壶的肩部两边装有系孔,用来安装金属或藤、竹材料加工好的提梁。紫砂提梁壶,在明中后期已出现,提梁的大小、高矮、粗细等形态,与壶体都比较协调,颇具装饰性。明晚期的提梁壶形态已经更加成熟。

底  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加底,通常的做法是在底片上面再加上一层足片,将足片中间多余的部分挖去,便形成了一道圆圈足。紫砂壶的圈足与瓷器圈足基本相似,略有些变化,知识做法不同而已。钉足,也是紫砂壶中常用的,一般在处理壶底大口小的造型时,为了使造型不呆板,而选择钉足形式。钉足有高矮、大小之分,但一切需从生产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不可过分,否则不太协调,视觉效果也不好。

紫砂壶的每一部分都是独具匠心,需要师傅精心去思量去考究,才能使得整体协调,比例恰当,一把好紫砂壶的诞生,都是不易的。

温馨提示: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壶的嘴、孔、把、钮、底,都有哪些学问?
紫砂壶也有“五官”?好的紫砂长啥样?
不懂紫砂壶的人怎么看壶呢?
人不可貌相,但紫砂壶却可以貌相
作为资深壶友,怎么能不懂紫砂壶各结构部件?
紫砂壶造型结构图,一张图带你读懂紫砂(超详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