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精要(一)

编者按: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是建立在对丰富的、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文献的挖掘和现代阐释的基础之上的。本期主题发言主要撷取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文献挖掘与阐述的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对中国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他说,从“中国视角”来认识是一个有意思的提法。角度而不代替推翻既有的体系,兼顾现有以西方的这种逻辑理论来强化东方的视点和重点,则可以实现一种局部的兼容阐释,和中国的经济文化的高涨相匹配,以此实现一定发言权的评判。中国作品要用中国的这套体系和规则来看待,但不去否定人家的逻辑推论和体系,这叫局部的规则或者局部的认知捷径。需要不断强化中国视角来要求建立尊重中国的创作规律的理性认知,慢慢让世界能够接受,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有自己体系的,新的中国艺术理论的学派。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研究员指出要从社会价值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审美艺术的本质,有效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他认为,未来人类发展不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不是靠数据和算法构造出来的机械结构和逻辑图景,应该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在这个方面,中华传统美学具有独特优势。中华传统美学源于中国哲学,以自然价值为源点和轴心展开其思想体系,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化育,无处用心,与西方以自由价值为核心、以征服、控制和改造自然为目的的思想体系形成明确分野,具有极高的人类未来学价值。如果能够加以现代性的改造,与现代文明接轨,与当代人类精神体系建构相汇流,就一定能在未来人类精神体系建构中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会长、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彭吉象教授谈了对中国艺术学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的感受与体验。他与20多位同仁经过八年努力完成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攻关课题《中国艺术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他指出,加强对中国艺术学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不但是完善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培养艺术学人才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我国各个门类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只有掌握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文献资料,真正熟悉和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我们才能从中发掘追寻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夏燕靖教授谈论了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阐释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阐释话语体系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不让这一理论成为过去式,而在传承中不断获得发展,被赋予其应有的价值。以此而论,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阐释话语,一方面是和话语体系与学术自立有关,体现该学术话语体系与整个时代的学术面貌和走向的契合度;另一方面体现出其自身建构的历史脉络与创新,再有就是内在和外在的勾连与借鉴。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阐释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发展脉络,从古至今有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逐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考察了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理论中“味”的文化。他指出,舌头在五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与心相连的器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是思考的中枢,审美是与心相通的。此外,食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羊大为美”就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透过“味”来定义美。他随后从体味体悟、从之味到之味、从之味到之味、从味形味象、由等方面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如何通过“味”来具体实施的。

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就中国的美育传统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出,中国是具有深厚美育传统的国家。中国的美育传统,就其实质来看,可以说是人格教育,而且这种人格养成重视从感性入手、注重情感体验、实现教养内化。这种美育传统对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具有借鉴价值。艺术教育应该明确人格教育的价值指向,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人格教育应该注重让学生把正确的思想意识内化于心,做到知行合一。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为美育的普及和提升美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子方教授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进行了梳理与阐述。他指出,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也有着闪光的艺术理论观念。从文明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艺术理论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

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对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的流变与深化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他指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衍变,充分表现出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同时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形态。现实主义在当代的呈现及其深化,得益于社会衍变中各种力量的驱动,正是在这一方面,显现出现实主义与时代相随的特点与优势。在当代现实主义的回归或曰深化进程中,须十分注重有机与准确地把握态势,推进现实主义在当代愈来愈趋于科学化,走向新的境界。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教授通过《翰牍九帖》对宋代的艺术市场进行了研究。唐宋以来的名人手札,不仅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而且因为其当时的实际功用,为我们研究书家的生活和时代风貌提供了重要线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翰牍九帖》,非常具体地记载了米芾收藏字画的种种细节,对于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乃至艺术市场,提供了一把钥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视角的中国传统艺术
美学应着眼于人生意义的重建和提升
学林轶事 | 李健:朱光潜与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建构
专访|崔树强:努力构建中国汉字书法美学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北京大学彭吉象
“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