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育猪皮肤苍白、消瘦、咳嗽;一招破解保育猪难养问题!
  为何保育猪普遍难养?
  目前猪场保育猪阶段普遍不好养,发病率高,尤其是顽固腹泻,皮肤苍白,毛卷消瘦,咳嗽喘气,死亡率、淘汰率居高不下,成为许多猪场头痛的问题,即便打针打到手破皮,身心疲惫,猪病还是反反复复,于事无补!
  究其原因,与以下六点密切相关:
  1、断奶应激大:离开母猪妈妈、口粮由液体乳汁变固体饲料、搬到陌生的环境、兄弟姐妹被分开、疫苗免疫等应激,降低了猪的抗病能力。
  2、保育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又处在免疫空白区,免疫力差。
  3、保育猪五脏六腑发育不完善,各种生理功能弱。
  4、舍内氨气,疫苗、抗生素、发霉饲料等毒素的侵害,使得五脏六腑进一步受损,无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5、母猪健康度差,仔猪抗体水平低,体弱多病。
  6、各种原因产生的弱仔,常成为猪场疫病流行的始动环节和导火索。
  蓝耳,圆环,保育猪的两大杀手
  除了以上六点外,对保育猪危害最大的两大疾病有蓝耳和圆环,二者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都非常容易破坏免疫器官,使猪群继发感染副猪,链球菌等疾病,从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圆环病毒,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我们在生产中最常见的是猪群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症状,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蓝耳病感染后体表皮肤发绀、出血,皮肤严重发绀时呈蓝紫色,因此得名“蓝耳病”。保育猪发生蓝耳时常出现高烧,采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眼眶浮肿、发绀呈蓝紫色,鼻吻发绀呈蓝紫色,耳发绀呈蓝紫色的“三蓝”现象。
  针对目前保育阶段猪病复杂,极其难养的问题
  养好保育猪,还要做好以下6点工作:
  1、断奶前必须做好教槽工作,提前适应固体饲料;避免断奶后出现掉膘,腹泻问题;
  3、断奶后必须留原栏多养一周,换料时逐步过渡;转群后尽量减少混栏,或拆强不拆弱;
  4、阉割或疫苗免疫尽量避开断奶这段时间;
  5、母猪健康度差的猪场,应对母猪进行健康调理;净化母猪蓝耳,伪狂犬等;
  6、为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的生长环境,尤其注意减少昼夜温差。

目前保育阶段猪病复杂,极其难养的问题,欢迎留言分享您的养猪经验!

资料来源: 光明网 头条好 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伪狂犬引发的新生仔猪腹泻病例
后非瘟时代:稳蓝耳、防非瘟、降应激、控成本的实践操作思想
猪场如何渡过多病之冬--PRDC问题
猪场隐性“杀手”:如何了解圆环病毒的特点并摆脱其纠缠
春夏季节圆环疫苗使用之四项注意,三项要求
规模化猪场仔猪常见的3类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