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详细!来听听溶解是怎么个过程

大多数实验室中观察到的无机化学反应,主要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当以其他溶剂代替水时,却能得到与水中不同的反应结果。许多在水中不能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溶剂中则可以发生或者向相反方向进行,这不仅仅是理论上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在工农业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用除水以外的溶剂,即非水溶剂的化学便发展起来了。本文就溶剂化学最基本的问题,如溶剂的概念、分类,溶质溶剂的相互作用,溶剂的性质等作一介绍。

溶剂的基本概念

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的分散系统,此系统称为溶液(solution)。溶液可以是液态、气态或固态。如空气,属气态溶液,钢、黄铜是固态溶液,但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溶液是指液态溶液。溶液中,量多的成分叫溶剂(solvent),量少的成分叫溶质(solute)。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溶剂是指在均匀混合物中含有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上说,溶剂是指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凡气体或固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气体和固体为溶质。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如:在啤酒中,乙醇含量为4%,所以水是溶剂;而在白酒中,乙醇含量为60%,所以乙醇是溶剂。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之一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变化的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水溶液中即指水分了)的作用下,克服了相互的作用力,向水里扩散的过程,这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另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是化学变化的过程。这两种过程是同时存在的。溶质微粒在溶剂(水)里依靠水合和扩散作用,离开了溶质本体,均匀地扩散到水分子间,从而逐渐溶解,溶质微粒的水合和扩散过程,我们用肉眼是难以观察的,但可以依靠实验来证实。另外溶质微粒在水中扩散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溶质微粒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将放出热量,使溶液的的温度升高。

一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究竟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溶解过程中两种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用Q代表溶质微粒扩散所吸收的热量,用Q代表溶质微粒水合时放出的热量。若:

  QQ溶液温度下降
  QQ溶液温度升高
  QQ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溶质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我们可以用仪器测得。

溶解过程之二

物质溶解过程常常伴随一些重要的外观现象,例如伴随热效应:像NH4NO3NH4ClKNO3NH4HCO3等溶于水时常伴随吸热现象。浓硫酸稀释,NaOH,无水CuSO4Ca(OH)2、无水Na2CO3等溶于水常伴随放热现象。浓磷酸稀释、NaClCuSO4·5H2O等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热效应。

伴随颜色变化: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淡蓝色。蓝色Co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粉红色。

伴随体积变化:苯与醋酸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溶液的体积往往大于两种溶液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又如:水与酒精混合后,其混合溶液的体积往往小于两种溶液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由以上现象可知,在溶解过程中常伴有温度、体积、颜色等变化,这说明溶解过程不仅是溶质机械的分散过程(分散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且还有溶质与溶剂相互结合的溶剂化过程(溶剂化过程是化学过程。但是所形成的溶剂化物并不一定具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我们说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应当注意,并不是任何物质的溶解,其物理、化学过程都是等同的,如NH3CaO等溶于水,化学过程则是主要趋势。

溶解过程之三

物质溶解过程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质溶于水时,都要吸收大量的热。例如把硝酸钾或硝酸铵溶解在水里,就会发现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另一些物质溶于水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的热,例如把苛性钠溶解在水里,或者把浓硫酸缓缓地倒进水里,就会发现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物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为什么还有的放热呢?原来,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因此,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离开固体(液体)表面扩散到溶剂中去,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并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过程。这两个过程对不同的溶质来说,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并不相等,当吸热多于放热,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结合的不稳定,吸收的热量比放出的热量多,就表现为吸热,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就降低。反之,当放热多于吸热,例如浓硫酸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生成了相互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就表现为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内容来源:化学自习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致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中考总复习资料溶液专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
超滤的工作原理
反渗透和纳滤原理
溶解与饱和
什么叫渗透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