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个“汉”字 本义 等

佛(

〈名〉

  •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Buddha]。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 佛教

    •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 佛像

    •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 比喻慈悲的人

    •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 佛经

    •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大也。从大弗聲,讀若“予違,汝弼”。房密切


  • 『說文解字注』
  • 【廣韻】【集韻】

    房密切。與拂弼通。別作佛。【說文】大也。

  •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類編】符勿切,音佛。義

    同。 亦作

  • (㚕)大也。此謂矯拂之大。周頌。佛時仔肩。傳曰。佛、大也。此謂佛卽㚕之叚借也。小雅。廢爲殘賊。毛傳一本廢、大也。釋詁云。廢、大也。此謂廢卽㚕之叚借字也。从大。弗聲。讀若予違汝弻。皐陶謨文。謂讀若此弻也。房密切。古音在十五部。玉篇作?、作?。

〈动〉

  •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 同本义

    • 弗,矫也。——《说文》。徐灏注:“弗与弼音义同。凡弛弓,则以两弓相背而缚之,以正枉戾,所谓矫也。…阮太傅曰:弗字明是从弓。”

  • 违拗;拂逆

    •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又如:弗声(不要出声)

〈形、副〉

  • 通“沸”(fèi)。泉水喷涌的样子

“弗”为“不”的同源字

  • 其言'弗遇’何?——《公羊传·桓公十年》。注:“弗,不之深也。”

  • 澭水暴益,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 台臣弗为理。——·高启《书博鸡者事》



〈名〉

  •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 同本义

    • 道,所行道也。——《说文》

    • 一达谓之道。——《尔雅》

    •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 道德,道义、正义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 道教的教义

    • 道教;道士

      •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 方式,方法;技能

  •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 方向、志向。

  • 传道。

〈名〉

  •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 儒,术士之称。——《说文》

    •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孔子学说

儒生。

〈形〉

  • 通“懦”。懦弱

    •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 愚昧无知的

    • 儒,愚也。——《广雅》

  • 通“濡”。缓慢


〈名〉

  •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 同本义

    •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 始;开头

    •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 起源

    •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 又如:自顷(近来)

〈代〉

〈介〉

  • 由;从

    • 自,从也。——《广雅》

    • 自天右之。——《易·大有》

  • 在;于

  •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

  • 自然,当然

    •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 自见异物。——·王充《论衡·订鬼篇》

    •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沈括《梦溪笔谈》

本是;本来。仍旧,依然。


 (kōng):音崆。空虚也。又太空,天也。

〈形〉

  • ·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 · 空,空虚。——《广韵》

    • · 空,真空。虚空。

    • · 广阔;空旷

    • · 岑寂;幽静

    • · 明净无挂碍 。

  • · 空间;天空

  • · 佛教语

  • 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如:空解(指悟入空义,得到解脱);空假(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空界(空大。指虚空范畴)

  • 又指佛门。如:空桑(佛门);空王(佛教徒对佛的尊敬);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

  • 道家谓虚静之性


  •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 · 同本义

    •   本,木下曰本。——《说文》

    • ·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 · 根源,本源

    •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   为是者有本有原。——·韩愈《原毁》

    •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 〈形〉

  • · 原来的;本来的

    •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 〈副〉

    • · 原先,本来

      •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形〉 全;满;纯一不杂;

〈副〉都,一概。


  •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1、去,往

2、如,从也。

〈连〉与,和,如是,

〈助〉相当于“然”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1、未来,将来

2、归,回来,返回

〈动〉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繁体或异体字:

(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1、观察,审察

2、示范;显示

3、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

4、道教的庙宇

  •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形〉

  •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1、回光反照;

2、照镜子;照见

3、察知;明白


  •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 1、显现;表示

  •      ·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     ·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      · 示,现也。——《苍颉篇》

  •      · 示,垂示。

  •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1、内心

2、思想

3、精神

4、中心、中央

·  本 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 

tài  ㄊㄞˋ

  1. 形状,样:~度。状~。姿~。形~。神~。动~。静~。事~。情~。常~。变~。体~。生~。

〈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posture; carriage; attitide]

態,意态也。——《说文》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3) 情状,神情

意也。从心从能。㑷,或从人。他代切〖注〗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

『說文解字注』
意態也。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補。意態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態。猶䛐者意内而言外。有是意因有是言也。意者、識也。从心能。會意。心所能必見於外也。能亦聲。一部。




  •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 性,质也。——《广雅》

  •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 事物的性质性能价

  • ●性理、性情

  • ● 

  • xìng  ㄒㄧㄥˋ

  •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

  •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

  • 性ㄒㄧㄥˋxìng 
    •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人」、「兽」。《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

    •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药」、「磁」、「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

    •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雌」、「阴」、「阳」。

    •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休重说。」

    •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 脾气、性情。如:「任」、「率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 范围、方式。如:「全国」、「全面」、「综合」、「临时」。

  •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 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 (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


  • (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1、认识

2、感觉;识别;辨别

3、感觉;识别;辨别

4、思想或意识

  •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如:识神(心识,心灵)


1、现在(本义)

2、今天、今年

3、即将;立刻;马上


廿  

  

  •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1、惦记,常常想

2、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念头

3、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真(

 

  •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 1、本性;本原。真宰,真原,真源,真力,真相,实相。本来面目。

  • 2、真实。与假、伪相对。确实,显明。

  • 3、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 4、精;淳

  • 5、本来的,固有的

  • 6、真空。

  • 7、身。

真ㄓㄣzhēn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 。」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1、虚妄,极不真实

2、荒谬,荒诞


  •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1、思考,思索

2、想象


  •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 1、

  • 2、照片

  • 3、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 1、思慕;想念

  • 2、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动〉

  •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   分,别也。——《说文》

      〈副〉分头;分别

    • 〈形〉通“纷”。乱,杂。

〈动〉

  •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1、拿;持

2、主持;掌管;主持;掌管;固执;坚持;


  •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 · 自称;自己

  • · 

  • 我,古杀字。——《说文》


现 
〈动〉

  •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 现,俗见字。——《广韵》

    • 〈名〉

    • 玉光

      • 现,玉光。——《集韵》

      • 〈形〉

      • 现在,眼前

        •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 繁体或异体字:

    • 〈动〉

    •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 同本义

      • 变,更也。——《说文》

      • 变,易也。——《小尔雅》

      •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变通
      •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桓宽《盐铁论》

〈名〉
  •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 同本义

    • ·末,木上曰末。——《说文》

    •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 元首末要。——《周书·武顺》

    • 〈形〉

    • 卑微

      • 志末也。——《后汉书·象上传》

    • 又如:末志(卑微的志向);末臣(地位低贱之臣);末官(卑小的官);末陋(卑微鄙陋);末位(卑微的职位);末皂(卑贱的隶役);末品(卑官)

    • 低级

      • 末流。——《后汉书·班彪传》。注:“犹下流也。”

    • 又如:末弁(低级武官);末列(犹下位。多用作谦词);末底(最底下);末俗(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 微不足道

      • 末之卜也。——《礼记·檀弓》。注:“微也。”

    • 又如:末事(微不足道的小事);末行(微不足道的行为);末用(无足轻重之物);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

    • 细,小

      • 浅智之所争,则末矣。——《吕氏春秋·精喻》

    • 又如: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操(小节);末派(水的支流或下游)

    • 肤浅

      • 末学肤受。——张衡《东京赋》


  • 〈动〉
    •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 同本义

      • 忘,不识也。——《说文》

      •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 舍弃 。如:忘私

      • 无,没有 。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 

開 kāi 

(1)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2) 同本义 [open the door]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3) 打开,开启

(3) 教导、启发

● 

xiàn  ㄒㄧㄢˋ

  1. · 古同“”,出现,显露。

  2. · 古同“”,现存。

  3. ◎ 

  4. 見 xiàn 

  5. (1) (“现”的古字)

  6. (2) 现有;现成 [available;ready-made]

  7. 军无见粮。——《史记》

  8.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9. (3) 现在 [now]

  10. ◎ 

  11. 見 jiàn 

  12.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13. (2) 同本义

  14.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appear]

  15. 见,示也。——《广雅》

● 

xiàn  ㄒㄧㄢˋ


  1. 显露:出~。表~。发~。体~。~身说法。

◎ 

現 xiàn 

(1) 现在,眼前 [current;now;present]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又如:现时报(现世报);现世生苗(眼前就有效益);现打不赊(犹言立即惩处)

(2) 眼前实有的;当时可以拿出的 [on hand;ready-made]

如:现消开割(现钱交易,银货两清);现钟弗打,倒去炼铜(现钟不打,倒去敛铜。谓舍近求远)

● 

shì  ㄕˋ

  1.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警。~范。~弱。~威。~众。~意。告~。指~。请~。

  2. ◎  shì 

〈动〉

(2) 显现;表示 [notify;show]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示ㄕˋshì 
  1.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部》:「,天垂象,见吉凶,所以人也。」

  2.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人。」

◎ 

覺 jiào 

〈动〉

(1) 睡醒 [wake up]。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2)覺,明也。

● 

  1. 理解,明白,觉醒:醒~。领~。参(cān)~。感~。觉~。大彻大~。

(3)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awake]

     悟性 [unstanding]

  1. 明白、覺醒。如:「覺」、「執迷不」、「恍然大」。《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主惑而終身不,亡,不亦宜乎?」

  2. 啟發他人使其覺悟。漢·崔駰〈達旨〉:「唐且華顛以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 

xǐng  ㄒㄧㄥˇ

  1.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入睡:如梦方~。

  2. 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酒。

  3. 泛指头脑由迷糊而清楚:~悟。觉(jué)~。清~。提~。猛~。

  4. 明显、清楚:~目。~眼。

〈动〉

(1) (形声。从酉,星声。酉( yǒu)与鸡、酒有关。本义:鸡叫了,人睡醒了;酒醒了。)

(3) 醒悟 [be clear in mind]

(4)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 [awake]

〈形〉

(1) 明白;明显 [clear;obvious]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 

míng  ㄇㄧㄥˊ

  1. 亮,与“”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6. 睿智:英~。贤~。~君。

  7. 视觉,眼力:失~。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详细释义

◎ 

朙 míng 

〈形〉

(1)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3) 明白,清楚 [plain;explicit]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圣明,明察,明智 [perceived;sage]

耀明于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 贾谊《过秦论》

明月斜挂。——·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 明显,明确 [clear;obvious]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6) 明艳, 鲜明 [bright and beautiful]。 

(7) 明慧,聪明 [clever]

(8) 心地光明 [purehearted]

(9) 严明 [strict and impartial]

(10) 清明,修明 [sober and calm]

(11) 高明 [brilliant;wise]

(12) 强盛, 旺盛 [powerful and prosperous]

(13) 洁净(祭供品) [pure]

(14)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15) 明快,爽直 [frank;candid]

词性变化

◎  míng 

〈动〉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2) 点燃,点亮 [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3) 懂得,了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4) 阐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5) 明确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6) 分辨,区分 [distinguish]

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7)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8) 通“盟”。结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  míng 

〈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

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又如:明夜(昼夜)

(3) 人世,阳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4) 眼睛,视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5) 神,神灵 [God]

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6)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有奇巧人。—— ·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7) 通“名”。声名、名誉 [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8)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 之明分,绝 、 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9) 姓

◎  míng 

〈副〉

公开 [overt;open]

明诏大号。——· 龚自珍《病梅馆记》

明ㄇㄧㄥˊmíng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說文解字注』

(朙)照也。火部曰。照、明也。小徐作昭。日部曰。昭、明也。大雅皇矣傳曰。照臨四方曰明。凡明之至則曰明明。明明猶昭昭也。大雅大明、常武傳皆云。明明、察也。詩言明明者五。堯典言朙朙者一。禮記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鄭云。明明德、謂顯明其至德也。有駜。在公明明。鄭箋云。在於公之所但明明德也。引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夫由微而著。由著而極。光被四表。是謂明明德於天下。自孔穎達不得其讀而經義隱矣。从月囧。从月者、月以日之光爲光也。从囧、取窗牖麗廔闓明之意也。囧亦聲。不言者。舉會意包形聲也。武兵切。古音在十部。凡朙之屬皆从朙。


(明)古文从日。云古文作明。則朙非古文也。葢籒作朙。而小篆隸从之。干祿字書曰。明通、朙正。顔魯公書無不作朙者。開成石經作明。從張參說也。漢石經作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析 孙星衍篆书七言联
赏析 洪亮吉篆书《次北固山下》
细说汉字:从天而降——说“降”
患字
语文学习基础之汉语重要字形比较(4)
运用“六书”原理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并说明其本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