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图是动态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没有谁上谁下的。


正确的太极图...

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和二十四节令

下面这张图里,太极图代表地球,太极图中间有一条横的虚线,代表地平线。地平线以上,是地面与天空,地平线以下,是地里面以及地下的水。

天人相应,这个太极图也可以代表人体:太极图中间这条横线,代表的就是肚脐线,横线以上是肚脐以上,横线以下是肚脐以下。


为什么太极图经常被人画反?


《清一数图》

万象归一,数衍天机,精诚所至,天门为开!

太极 两仪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合 七星

八卦 九宫 十方 十二宫 六十四卦 ,

其数 三三一,四四二,五五无,

六六十二次,七七十四耀,八八十六,九九十八,

数之不极,而取中宫一阴阳数,再取阴阳一反数,

如图黑白各十六子,不及九数差二子,则白子中宫取一黑子(反之亦然)再取中线一黑子为生,盖其阴阳互通转化,所以可取黑为白,是以阴阳二极数可补齐,盘上本来总有三十二数,阴阳相推而得六十四象。

大道五十,今衍三十二数,差十八数未明,十八数即为极数,又复为九也九九归一,故而自成一天地,阴阳混一物,天遁其一数者 可以现也。

其数与河洛数略有不同,河图为先天数五十余五,洛书为后天数,四十有五,二者如阴阳互补,

河图以有余阳五,合洛书不足阴五,

数以五为用,则九五以至数极,

二数合而为一,则百数备足,

如此自然之道成,万物生焉,

九数以自内除,河图数至于五十有四,其一不见,

是天遁其一数,所以易爻卦辞,皆以六九取用,以彰显自然万象,

六为河图数,九为洛书数,河图数55除九为六,洛书数45除五为九, 洛书是后天数,所以天地之数极限不过九五,后天之数可以详尽,先天之数差之有一,

天圆360数,地有八方九野,天地之数相合而除,为45数,四十五以应洛书数,洛书数为后天之用,以尽自然之理,

而此数自成一体,内含真一,衍化成数,不借外物,返本还源,直通道原明玄中玄一。

后世之学,愈演愈繁,穷其一生,

学不能通,以致迷误,天遁有一,

今便独显其一,不著术法,通明其一,

一统万法,定万法根基,化繁为简,

精益求精,一点解万象,而后人再习传统数术,山医命相卜这些,便省的再走些弯路,误入迷途而不自知。从而让更多的人,普通人,幼儿,小白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玄学的人,也能迅速学有所成,不离正道,

推象衍数,易卦相合,阴阳相推,

三十二星,注于卦辞,洛水天一,

太一紫微,玄象一源,万法由生,

但此盘目前依吾人所解,甚微甚浅,

其中千变万化仍未详尽,平常学人,

能解其一面,就足以一生所用,

而能全面了解,分析透彻的 便谓圣人,

正如平常人大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此不能知彼,知外不能知内,

知用不知其体,知奇不知其术,

知术不知其法,知法不知其道,

唯圣人能全知全能,而圣人之所以全知全能,是知其

阴阳相通,动静相宜,内外一体,卍气本根,

所以能静居太始之先,分阴阳,辫四时,定八方,

晓大道之本,明造化之机,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

              太极图之阴阳消长与生、老、病、死

“太极之理微矣哉、妙矣哉!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无象,先天而立其体,后天而发其用,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拟之则失,议之则非,古人强图之以○,强名之曰道、曰虚无、曰先天一气、曰无极、曰太极、曰道者,无名之名也。”(清·赵抱真《太极图说注解·序》)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太极图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与研习者面临的困惑。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大宗师》:“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1]“太极”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描述。《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2]太极指天地未分前的原始统一体。

太极图,有很多种,本文所讨论的太极图为现代最广泛公认的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见图1)

图1  先天太极图

相传此图出自五代时华山道士陈抟,源自《参同契》。近千年辗转后,最早将阴阳太极图公开的是明初的赵撝谦,公认太极图与道教内丹修炼关系密切。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之参与悟

太极图可解释整个广袤宇宙万事万物运行内在规律,简单而包罗万象,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用来解释生命的自然过程,即生、老、病、死。

非自然死亡以外,地球上任何生命只要有出生,那么生、老、病、死即其必然之归宿。《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死生亦大矣”[1],太极图可解释人生这一最大最根本问题。

太极图的第一层涵义

阳升而阴降(阳鱼升而阴鱼降),这是阴阳内在属性决定的[3]。阳左而升阴右而降[4]。(见图2)

 图2  太极图的第一层涵义

左边之阳由一阳而二阳至三阳太阳亢于上,右边之阴由一阴而二阴至三阴太阴而流于下[5]。三阳太阳已为至阳,三阴太阴已为至阴。从内经阴阳理论可知,从太极图更是显而易见:当太阳之时在上已是孤阳无阴,此其时也,太阴在下也正是孤阴无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6]。阴阳离决谓之死,此正是阴阳离决死亡之时,所以太极图中在上阳鱼为太阳至阳孤阳,在下阴鱼为太阴至阴孤阴之时,正是表明了死亡之时阴阳所处离决之状态,指出了何谓死亡。(见图2)

太极图的第二层涵义

太极图的第一层涵义解释了死亡,但是对于何为“生”,对于上下阴阳此消彼长之间的关系,太极图有着更深层的第二层解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四十一》:“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所以任何生命都有上下之分以应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指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所以毋庸置疑上为阳,下为阴。以人的生命为例,太极图阳鱼对应人体之阳—上部,阴鱼对应人体之阴—下部。

生命生老病死的过程,以人体为例(以下一律都以人体为例,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太极图所揭示的规律适用于一切生命甚至无生命事物),从代表阴的方面,从下部来看,是一阴而二阴至三阴太阴至阴,代表阴的方面之下部一阴生之时为生之始,代表阴的方面之下部太阴为至阴孤阴无阳之时为死。(见图3)

 图3  太极图的第二层涵义

生命生老病死的过程,以人体为例,从代表阳的方面,上部来看,一阳而二阳至三阳太阳,代表阳的方面之上部一阳生之时为生之始,代表阳的方面之上部太阳为至阳孤阳无阴之时为死。(见图3)

生命上部下部分别为孤阳、孤阴之时即为死亡,为同一时刻同时发生,只是从阳从阴的不同角度来表示死亡。

对应于阳鱼为上部的一阳生与对应于阴鱼为下部的一阴生之时即为生之始,为同一时刻同时发生,只是从阳从阴的不同角度来表示生之始。

处于生死之间即是生命的全过程,即是生老病死。也就是说,生老病死的过程即是阴逐渐放大地流于下(一阴而二阴至三阴太阴),阳逐渐放大地亢于上(一阳而二阳至三阳太阳),直至分离,阴阳离决的过程。其间有多少阳亢于上就有多少阴流于下,两者是等量对应,同时互动,互为因果的。(见图3)

中医本就与道教理论息息相关[7]。以上的涵义论述在临床上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如高血压、中风、脑梗死、脑出血、心悸、早搏、房颤、颈椎病眩晕、盆腔积液、腹腔积液、膝关节积液、髋关节滑膜炎等。

《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死亡与新生差不多是同时发生的,正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它们成环状相连,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在阳在上部,孤阳无阴死亡后,在阴在下部一阴生新生开始。同时在阴在下部,孤阴无阳死亡后,在阳在上部一阳生新生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新生对于死亡而言,有着阴阳的上下重新换位。所以从这点来看新生似乎并不是死亡的完全延续,而更像重新开始。无怪乎张伯端在《悟真篇》曰:“不识玄中颠倒颠,怎知火里好栽莲”[8];张三丰《无根树》曰:“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9],良可为映证。(见图3)

阴阳开合之枢,在太极图正中,上下方向画一条线正好把太极图一分为二,此线名为阴阳开合之枢,又名太极弦。枢有枢纽,门枢之意。此线正好穿过太极图上下生死连接之处,实为阴阳间隔、生死间隔之枢纽之线,所以名之曰阴阳开合之枢。(见图4)

 

图4  阴阳开合之枢

在太极图的正中,左右方向画一条线也正好把太极图一分为二。此线是笔者自拟,可名之曰阴阳平衡线。顾名思义,生命、人体在此线之时阴阳各半,阴阳平衡。生命如果顺着阴阳自有属性阳升阴降的话,此线之时即为人体生理机能之最高峰之时。过了此线,即表示亏损开始,即表示步向老病,步向死亡。相应于人体生长发育,愚以为此线之时即为天癸至之时[3]。(见图5)

就阴阳的自有属性而言,是阳升阴降的。生命如果顺着阴阳自有属性阳升阴降的话,那么阳亢于上,阴流于下,以至于阴阳离决即是生老病死之过程。由

 图5  阴阳平衡线

此可知,如果要推迟衰老,治疗疾病,即应该要推迟阳升阴降之速度。这在临床上尤其在中医理法方药、

治法上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如平肝潜阳、镇肝息风、引火归元、补肾纳气、纳气平喘、交通心肾、和胃降逆、肃肺平喘等。举一及二,更进一步,如果能逆转阳升阴降,做到阳降阴升,也就是逆转太极图阴阳鱼而动,原始返终,打破循环,那或许就是佛道所言“出离生死、脱离轮回之解脱之道”,或许是佛家道家所孜孜以求的终极追求目标。张三丰《无根树》:“其五匹配阴阳: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顺则凡,逆则仙”[9]正是此之谓也,《道德经》第十章“能如婴儿乎”,亦是此意,道教内炼胎息、女丹修炼斩赤龙更是由此而来。(见图6)

人体、任何地球生命都有上下之分以应阴阳。对于任何生命而言,如果顺着阴阳本身自有属性阳升阴降的话,在上为阳的部分阳越多越负面,在下为阴的部分阴越多越负面,最终将必然走向孤阳在上孤阴在下阴阳离决的死亡。只有逆转阴阳本身自有属性,阳降阴升,在上为阳的部分阴越多越正面,在下为阴的部分阳越多越正面,其最终就会获得越正面的结果。

 

图6  降阳升阴

太极图的第三层涵义

太极图的第三层涵义可作为前两层涵义之补充。

阴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在生命过程中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与之相匹配。若纯阳无阴,或纯阴无阳,或阴阳离决之状态,皆非自然生命形态之存在。

在生命过程中,代表生命阳的方面之上部阳鱼,在一阳而二阳至三阳太阳的亢升运动中,在代表生命阳的方面之上部有阴之存在并有相应运动;同时代表生命阴的方面之下部阴鱼,在一阴而二阴至三阴太阴向下流注运动中,在代表生命阴的方面之下部有阳之存在并有相应运动[10]。这就是太极图的第三层涵义。

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在太极图若从左边的阳鱼,从代表生命阳的方面之上部的角度来看,在生命之上部,在阳的方面,为一阳而二阳至三阳太阳,同时在生命的上部,与之同时发生,此消彼长相对应的,在阴的方面,为三阴太阴而二阴至一阴。(见图7)

 图7  太极图的第三层涵义-生命的上部

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在太极图若从右边的阴鱼,从代表生命阴的方面之下部的角度来看,在生命之下部,在阴的方面,为一阴而二阴至三阴太阴,同时在生命的下部,与之同时发生,此消彼长相对应的,在阳的方面,为三阳太阳而二阳至一阳。(见图8)

由此可见,生老病死之生命过程中,有多少阳亢于上就有多少阴流于下,同时有多少阴宝存于上,就有多少阳宝存于下。两者是等量对应,同时互动,互为因果的。

 

图8  太极图的第三层涵义——生命的下部

显而易见,于生之始也,在代表生命阳的方面之上部,为太阴,同时与之对应在代表生命阴的方面之下部,为太阳。于死亡之时,在代表生命阳的方面之上部,为太阳,同时与之对应在代表生命阴的方面之下部,为太阴。东汉·卫汛《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所以在生命过程中,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明·程云鹏《慈幼新书·卷一》:“变蒸者,小儿生三十二日为一变,再变为一蒸,总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方足。”明·李梴《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变蒸,变则气升蒸则热,变者,变生五脏;蒸者,蒸养六腑。故变则上气,蒸则体热。”中医儿科因此素有变蒸理论,小儿生长发育过程多有发烧热病,而中老年则已很少发烧矣;又儿童满地跑动不知疲累,而中老年则多有行动不便之处,更可为生老病死生命过程中上下阴阳的此消彼长之明证。

结    语

至此,即为笔者之对于太极图生命解释之参悟,管窥蠡测之见,哪能言及大道于万一,仅期抛砖引玉之用而已矣。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是临证先有生老病死之体悟,后有太极图之参悟。如此简单寥寥几笔一图,解释概括了笔者之主要体悟。

上一篇: 太极图系列揭秘一 复原本体

上一篇: 太极图系列揭秘三 太极与易经八卦的关系

下一篇: 天人合一的真正含义,长久之道!

上一篇: 返璞归真—还原创造“太极图”的本源原理

下一篇: 太极七道:太极图蕴含的七个思想

上一篇: 太极图昭示自然规律与自然关系

下一篇: 太极原理揭示正确的社会人际关系

下一篇: 量子力学、相对论与古太极八卦图

下一篇: 《探赜索隐太极图》

                探赜索隐太极图-光明日报


易经新论》在线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阴阳五行的人体状态

独阴乱动,分裂态(金),

多阴不动,忧郁态(土),

阳大阴少,阳光态(火),

阴阳协动,自然态(木),

阳向太极,智慧态(水)。

《动态阳向太极》规律理论的现实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三)
天地是一太极,人身也是一太极
太极图:最古最美最富有涵义的标志
从象与意看五行本质
循环往复太极图
无极图、太极图与《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