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三体》中「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的表述 ?是否正确?

在《三体》中对佛教的描述里提到“空也是一种存在”,这个表述是否正确?如何理解佛教中「空」的概念?

佛陀发现的缘起法可以完美解释“空”。可以粉碎一切二元对立说,一切时间或物质层面的第一因说。

缘起法的立足点在于对万事万物的一个根本现象的揭示:一切都需要无数其他因素(条件)的同时发生,才能够呈现出来。所以世间并不存在任何一个哪怕一刹那、极微时能够单独存在的事物,也就是一切事物无自性。这已经破了第一因说。即,按照缘起法,不可能存在任何时间概念上发生的第一个原因、创始者、主宰者的概念。请去寻找一个能够违背缘起法的事物或现象出来,答案是你永远不可能找到。那么既然万事万物都遵守缘起法,必定是连我们认为的“心”也是不存在的,时间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再短的“刹那”也已经被缘起法粉碎了)。这里的心指的是妄心,也就是明白心是如何正确运作前自以为是的能感知到任何实体的颠倒心。

 

如果明白缘起法,就能发现这种认知的过患。当你真正体悟到缘起的时候,犹如见到白天的太阳一般确凿无疑,不存在“这个道理好像是正确的,好像说得通”。所以上文提到的心,是调整过来以后的真心。真心必定是不作意的,因为一作意,就着了相,落入了生灭之中。这个真心是什么?是映照之性,也就是映照一切缘起发生时的性能。你不能把镜子的映照之性,说成是我在映照或映照着某个东西。性就是性,性只是呈现出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已,相应一切生灭呈现出种种幻有实体的性能而已,仅此而已。所以说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个“应”,就是映照之性。不要在意谁在映照,不要在意映照什么,仅仅是映照。世人往往无法理解真心就是无心,这个“无”字很难契入,因为“必须有一个确定的东西”的世间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人要么把“无”理解成虚空,要么理解成断灭,要么理解成不可被证实的形而上说,无法理解“无”真正所指的“无自性”和“空性”。

   

 

所以佛法中常说“智”之所以被形容成“不可及”,不是指智慧的复杂和精深,不是指佛法高不可攀、凡人不能企及,恰恰相反,正因为佛法极简,简到人心已经不知道如何返回到不去作意所呈现出的本来面目。“智”本身不能被描述,这个真理太简单,太无懈可击,太圆满,简单到不可思、不可议因为一思,就成了一个人在思考一个东西,因为一议,就成了一个人妄想要表达一个东西。“我”和“东西”,也就是“能思考的”和“所思考的”都出现了,能和所的二元对立出来了,相出来了,念出来了,妄心出来了,智便隐没了,正确相应的真相难以被发觉了。

   

为什么要谈论“空”?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谈论“空”?

谈论“空”是有是无,有什么意义?

世尊教导的四圣谛,是不够学?还是不值得学?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世尊的弟子中,也有人谈论这些有的没的。

看看世尊怎么说的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去填满自己

人往往在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困得太久,很容易认为自己真的聪明绝顶,折腾和琢磨一两个兴趣爱好,不管有何成绩,时间久了,都容易误认为自己就是行业专家和精英。

对外就容易觉得自己是权威,有发言权,想着刷身份认可,找存在感,获得优越感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使命感。

因为这个时候生活和思维是闭环似的,圈子和社交随即就会封闭了起来。

轻而易举就能触到顶部,伸手去碰碰,敲敲,要么觉得呆在里面挺舒适的,懒得再去四处碰壁,要么人老了要么心老了,不想去折腾了,随即也便放弃了进一步的无限可能。

    

四顾茫茫,杳无踪迹,上下求索,左右碰壁,奔突疲惫,几近绝望。这二十四个字,道尽了多少人入世时心酸的开始,讲明白了多少人的心理落差。

一旦入世很多人无法接受现实的常态,因为生活除了平淡,就是千疮百孔的人生,也很难接受婚姻的真相,因为不幸是婚姻的常态,幸福的婚姻却是偶然。

面对生活和婚姻,大部分人会苟且偷生,沉重的生活压力,足以让他们放下一切情怀,甘心于一日三餐,一旦隐忍,就意味着磨掉棱角,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一旦告别了过去的自己,终会活成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一款。

剩下的大部分人生长度,砍掉一头童年一尾暮年,中间都是混时间,混生活,混饭吃。我对个人生活没有那么强烈的表达欲,而且我的生活真的就是挺无聊和挺平凡的,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和态度。

    

于是你会发现,泛而不精,博而不通,这八个字,适用于几乎任何为人处世的场景。包括知识结构,说话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

我现在是觉得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想通,如果想不明白,我后面的日子会很难过,最怕这种脱敏反应。因为你不可能去左右别人的思想,你只能左右自己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不管是空,是实,总要用来填满自己的内心。

要能说服自己,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度过一生,毕竟大多数时候,你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比如很早的时候就要明白,不能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的爱情,就不是真的爱情;比如哪怕你是一粒尘埃,也不能放弃自己。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清心寡欲,随遇而安,就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首先你要认可这种生活方式,其次你得先把这种生活方式需要的条件和资本凑足才行。

人是很难能够独善其身的,也并不是都很容易过完一生的,也有许多虚掷的、浪费的日子,但是我总是抱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使命感,只要多半是积累的、工作的、感恩的, 回首往事,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就够了。

大道其实都殊途同归,只是有些人会比我们早发现了那些生命的意义而已。这些生命的意义,像是埋在地下的宝藏,只能通过你一锄一锄挖下去,有的人运气好,挖到一半就得到了,有些人倒霉,挖到底都没有,原因是他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

年轻人总说不是不努力,而是找不到方向,你找到方向了吗?老年人常说想开了看淡了,其实心里还是空的,空的就是空虚寂寞冷外加怕死。

都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去填满自己。

如果找到了“空”,即使处于熙攘的人群,也能感到内心是清净的,当你内心始终充满坚定而清晰的目标感,即便身体被禁锢,灵魂依然可以随时远行。

你就会明白,无钱莫入众,言轻休劝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句话,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是当前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试金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陈世忠教授:空
万物皆空,如何面对疾病?
宋词极简史:这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世界的原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读破经中字,虚空自圆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