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军故里圩堡群撷珠(3)

张树声(1828~1884年),字振轩,秀才出身,咸丰年间与父亲荫谷,弟树屏、树珊、树槐等在周公山下兴办团练,以“保境安民”为号召,对抗太平军。他们与西边大潜山下刘铭传团练、紫蓬山下周盛波盛传兄弟团练互相呼应,号称“三山”团练,周围还有几十支大小团练包括三河团练与他们配合。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忽出击忽撤退,使太平军大吃苦头、互相告戒:“勿犯三山”。“三山团练”由此出名。张树声因为势力最大、文化程度最高、位置又居中,而“隐为盟主”。

清同治元年(1862年),驻扎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与在籍翰林、幕僚李鸿章商量创办淮军援沪。他们找来张树声商量。委托张树声召集合肥“三山”及三河一带团练组建淮军。张树声回来后积极奔走联络筹划,“二个月成军”,开赴上海。淮军由此诞生,走向广阔的军事、政治舞台。张树声在署理直隶总督时果断派兵平定朝鲜内乱,抗拒日军。中法战争初期以两广总督身份积极指挥淮军抗击入侵越南的法军。不幸病累而死。谥“靖达”。著有《张靖达公奏议》。

张老圩背山面水,座北朝南,周围山上有九路来水,绕圩而过,流入龙潭河。圩子有宽阔的内外壕沟,内壕架有两座石拱桥。对外向西开门,通过大吊桥连通内外。大门原是一座牌楼,进去五进正厅,每进十五间。内分正门、客厅、书房等。张家兄弟八人,在大厅北面建造内宅,各房单成一个院落。北壕外是花园和小姐们的绣楼,有石桥相通。圩内各式房屋数百间,现仅存数楹。为聚星中学使用。

张老圩走出的名人众多。如著名作家、学者张充和、张允和、张兆和姊妹等。

圩西南三四里处,有张树声、刘铭传、周盛传、唐定奎、丁寿昌等淮军将领创办的肥西书院,旧貌尚存,现为聚星小学。

淮军提督张树屏故居——张新圩

在张老圩西北5里处,又有一座古木参天、风景优美的张新圩。是张树声的四弟树屏所建。张树屏随兄办团练、入淮军,升至提督衔总兵,武职一品大员。所以他与乃兄分庭抗礼,另建一圩。

张新圩占地百余亩,横竖成方,整齐划一,不似张老圩随地势迂回曲折。张新圩外壕沟更为宽阔,四面都有巨大的闸门吊桥对外 ,这是其他圩子所没有的。圩又有一道笔直的内壕,将圩子分隔成整齐的两部分,中间以一座精巧华美的石桥沟通。房屋座北朝南,有九路正房,每路之间有厢房连接,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圩内今尚存的古建筑也是比较多的。有几路古朴的正房和长廊,尤其是内壕东北角建于石砌高台上的小姐绣楼,飞阁临水,古树浓荫,更是游人喜到之处。

民国时,张新圩的四少爷张璋,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参加革命,是北方“左联”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后回家乡开展革命武装斗争,被捕牺牲。

紫蓬山下周老圩

紫蓬山北麓发源有一条小河,名叫梳头河,这名称不禁使人想起美丽的村姑在清清的河水旁洗脸梳头的一幅图画。在离山头仅数里之遥的周老圩宽阔清冽的河壕边,这样的图画确随处可见。梳头河水一年四季汩汩不断地绕圩而过,然后东流巢湖。

周老圩是肥西淮军圩堡群中离合肥最近的一个,相距仅20公里,建于清同治末年。它的主人是淮军“盛军”主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

周盛波字海翎,周盛传字道林,原来都是贫苦农民。咸丰年间在紫蓬山办团练,同治元年将所部精锐编为淮军“盛字营。”盛军后来成为淮军最庞大、也是装备最近代化的一支军队,长期驻守京、津要地,练兵屯垦,修建炮台,兴修水利。在中法战争时积极备战,严防敌舰进犯京、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也打了几场硬仗。盛军还把天津东南百万亩盐碱滩地改造成水田,并从家乡选择水稻良种带到天津试种成功,这就是著名的“小站稻”。天津人民因受其惠,在小站修建“周公祠”,以为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珍档面世】圩堡群:淮军文化发源地
著名的淮军将领家族
一花一世界——广玉兰
花卉传说故事之荷花玉兰
安徽合肥:地名故事, , 肥西地名中的“郢”“圩”及其他
“张家四姐妹”从有形或无形的张老圩里走出 | 伍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