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桥八大怪,让你看到民间艺人的绝技



说到老北京城里的怪人怪事,肯定会有想起天桥的三代八大怪。天桥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年间,这里是穷苦艺人聚集卖艺的场所。而在这里卖艺,没有绝活是不行的。也正是基于此,天桥造就了一批怪异之才,人们称之为“八大怪”。

北京天桥八大怪,说的是在天桥显露绝技、技艺非凡的民间艺人。八怪前后共有三批,他们独特的技艺给老北京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京城怪事

树军.


清光绪年间,风靡天桥的八大怪人有: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打麻货铁壶的、常傻子。


15



首怪朱少文

首怪朱少文是唱太平歌词的,艺名“穷不怕”。祖藉浙江绍兴,原本是唱花脸的,后来标新立异改唱太平歌词。他的绝活是用手捏白沙面在地上撒写丈二大的“福”、“寿”字。同时撒出正念、倒念字音都相同的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


他手拿两块竹板,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年书史落地贫”。这也是“穷不怕”艺名的由来。

他能编能演,句句含包袱,口口出笑料。《天桥杂咏》说:“信口诙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尤工。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日日街头洒白沙,不须笔墨也涂鸦。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财为养家。”

25



二怪醋溺高

二怪是醋溺高。此人蓬头垢面,连鬓胡须,身穿纱袍,手拈草珠,往那儿一站,就是个笑料。他说学逗唱俱佳,能摹拟各种事物的声音动作,声似神也似。《天桥杂咏》中这样称赞他:“俚曲村歌兴亦豪,镗镗鞑鞑韵嗷嘈。而今尚有人传说,处妙高讹醋溺高。草珠纱挂态婆娑,鼓板频敲又打锣。五十年来谁继起,人间冷落凤阳歌。


35



三怪韩麻子

三怪是韩麻子。他长得非常奇特,面孔黑紫,眉目怪诞,额前还有一块枸花纹,脑后有三台骨,整个头凹凸不平,脸上还有麻子,就像个鸭梨。


韩麻子善说,以说为主。他不设场子,每当要说之时,将画眉鸟笼子往地上一撂,便开说起来。说的行人驻足,说的忙活的人放下手中的活,足见其说的功夫。他还能摹仿各种商贩吆喝叫卖的“货声”,学得特别像。他表演完,收钱的样子也很怪。他两手叉腰,不开口,只是用眼神示意,由此,也就流传出一句俏皮话:“韩麻子叉腰---要钱了 。”



45

4

第四怪 盆秃子

四怪是盆秃子。每次演出,他手拿一个瓦盆,用双筷上下敲成各种悦耳动听的声调,吸引人们前来观看,待人多之后,便唱起民间小曲,间或抓哏逗乐。敲盆唱曲,真可谓独有的了。为此《天桥杂咏》中便这样记述他:“曾见当年盆秃子,盆儿蔽得韵铮铮。而今市井夸新调,岂识秦人善此声。击缶唱歌形似丐,斯人今已不堪论。笑他俗子无知识,妄拟庄周浪敲盆。


5



第五怪 田瘸子

五怪是练杠子的田瘸子。他虽一瘸一拐,但确有绝活,他两只手抬着杠拿大顶,令人叫绝称快。《朝市丛载》中说:“ 瘸腿何曾是废人,练成杠子更通神。寒鸦浮水头朝下,遍身功夫在上身。”


65



第六怪 孙丑子

六怪是孙丑子。他长得奇丑,经常乔装打扮,身穿白袍,头戴麻冠,扮成孝子的模样,左手拿哭丧棒,右手打招魂幡。摔丧盆、嚎哭喊冤,招拢观众逗留,展露怪活,叫人发笑。《天桥杂咏》中写道:“为谋生计戴麻冠,行哭爸爸又喊冤。莫道国人多忌讳,也知除假使真钱。”


75



第七怪 吹鼻子

七怪是吹鼻子嗡打麻货铁壶的。他是用两个特殊的小竹管插入鼻孔,然后用尽全力用鼻音使竹管发出有节奏的音符,婉转迂回,非常好听。随着音响,他还能唱出小调,腰间挎着个铁水壶,不时地随音律、曲调敲打着,样子怪,活也怪,令人捧腹大笑不止。《天桥杂咏》中记有:“麻铁壶敲韵调扬,亦能随手协宫商。当时牛鬼蛇神样,看到而今转觉强。鼻音一响上场来,抹粉簪花亦怪哉。但使游人能注目,今朝不负大烟灰。”


85



第八怪 常傻子

八怪是砸石头的常傻子。常傻子不傻,只是有点憨。他献艺是,手提青石块,定睛凝神,然后叫丹田之力,手指迅猛地向石块一戳,只见好好的一块石头顿时变成碎块。这是真功夫。《天桥杂咏》记有:“猛向石头哈一声,抡开双臂定双睛。石头撤去石头垫,肉绽皮开也不成。仙家煮石事荒唐,常傻而今可做粮。顽石且能迎手碎,何须更觅点金方。

辛亥年间,天桥又出现了有独特功夫的八大艺人,人们依旧称之为“八大怪”。

一怪是演滑稽说西游的白庆林,艺名“云里飞”。他原以表演滑稽戏,赤脚翻跟头立足在天桥,后来年岁高了,便改说评书《西游记》。他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摹仿得惟妙惟肖,说到孙悟空翻筋斗时,便当即来一个“云里翻”,观众无不喝彩叫好。


二怪是用鼻子哨吹戏的“花狗熊”。他终年用黑墨涂面,用大白抹眉,头戴红色假小辫,动作忸怩,如狗熊一般。他表演的时候,是用两根竹管插入鼻内,吹出成套的戏曲,腰间有一铁壶,边吹边敲、插科打诨,逗人一笑。

三怪是善长口技的“百鸟张”。他能学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他自己说“凡是能飞的都能学得来”,此话不假,且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四怪是活蛤蟆教书的老头。表演时,老头将一块木板放在地上,然后口中念到:“学生上学来。”一边念叨一一边从腰间取下一个大瓦罐,将瓦罐塞去掉,只见一个大蛤蟆从瓦罐内慢悠悠地跳到木板上。老头接者说道:“老师已到,小学生们该上课了!'于是从腰间取出另一个瓦罐,取下罐塞,只见八个小蛤蟆依次从瓦罐中跳出,整齐地分成两排伏卧在大蛤蟆前。老头又说道:“老师该教书了!”大哈蟆在老头话音之后,便“哇”的叫一声,而另外八只小蛤蟆则连续叫两声。老头说,放学了。这命令一出,大蛤蟆钻进大瓦罐,八只小蛤蟆跳进小瓦罐。老头收拾完毕后,又拿出一个小罐,拔掉罐塞,说:“排好队伍,立正看齐!”随着话音,黑黄两色的蚂蚁依次爬出,排成两队,且黑色一排、黄色一排,泾渭分明。老头表演的虽不是艺术,但也确实稀罕,所以在当时也算一怪。

五怪是耍金钟卖唱的艺人。他拿的物件是锃明瓦亮的铜筒子,艺人称之为“金钟”。开场之时他唱道:“诸位请看金钟照像,人不像人,马不像马,树不像树,经我金钟一照,人会走了,马要活了,船要行了,车要动了.....”好奇之人,便上前观看,艺人便将金钟拿过来,向着那几张奇特的画片左右摇摆上下移动,画片的影子映在金钟上,神采流动,好看异常。

六怪是耍中幡的王小辫。中幡直径半尺,长三丈,这个大竹竿顶上有一布伞状的装饰。这个中幡几十斤重,力气小的人拿都拿不动,但耍中幡的人在肩上、头上、胸前胸后都能表演绝技,最绝的是把中幡扔起来用门牙接住。

七怪是练铁锤的志真和尚。这位和尚不在寺院念佛,却出来练铁锤,这本身就是怪事。表演时,他手拿沉重的大铁锤,用尽平生之力,照着自身的胸间狠击,砰砰之声令观者心情陡紧。

八怪是顶宝塔碗的程傻子。此人功底颇深,技艺超群,头顶十三只大花碗,还能弯腰折腿练出几套花样。

民国以后,天桥这块民间技艺场上又相继出现了小八大怪,他们大都是继承了老八怪的优良传统和技艺,在艺术上进行了发挥和创新。


现如今天桥地区有了很大发展,市场经济意识浓厚,而摆场耍戏卖艺的地方没了,因此有绝活的艺人也不多见了,间或也还能看到一些年青人少见的艺技绝活。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民风、民俗篇《老北京天桥八大怪》(第二代)
北京天桥八大怪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三十六)天桥三角市场
天桥八大怪
谁是真正的北京天桥八大怪?
杂忆天桥~天桥八大怪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