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棋闻详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俊弈围棋

清代有位戏曲家叫李斗,他写了一本《扬州画舫录》,所记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其“卷十一 虹桥录(下)”有这样的记载:

“画舫多以弈为游者,李啸村《贺园诗》序有云:‘香生玉局,花边围国手之棋。’是语可想见湖上围棋风景矣。”

据李先生观察,扬州湖上画舫里的游客几乎都是来下棋或看棋的,由此可以想象清朝弈风之盛。

接着,李先生讲了个故事:

“今之言棋者,动曰施、范,乃二君渡江来扬时,尝于村塾中宿,定庵戏与馆中童子弈,不能胜;西屏更之,亦不能胜。又西屏游于甓社湖,寓僧寺,有担草者。范与之弈数局,皆不能胜,问姓名,不答,曰:“今盛称施、范,然系吾儿孙辈耳。弈,小数也,何必出吾身与儿孙争虚誉耶?”荷担而去。”

这段话大意是:“现在只要说起围棋,开口闭口都是施襄夏、范西屏。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两大高手到扬州来的时候,曾经借住在一个村小学,因为无聊,施襄夏(号‘定庵’)就找小学的住读生下围棋,本来想逗孩子玩玩,结果竟然下他不过,范西屏也来下,还是一个输。无独有偶,过几天范西屏到甓社湖玩,天晚了住在寺庙,偶遇一个挑草人。范同他下了好几盘,一盘也赢不了,就请教挑夫姓名,挑草人说:‘令人如雷贯耳的范施二人,不过我子孙辈而已。下棋本是雕虫小技,我又何必说出姓名,去同子孙辈争此虚荣呢?’说罢扬长而去。”

文中似乎暗指挑草人就是传说中的黄龙士。至于文中的“童子”,也许是哪路神仙顽皮,下界“戏与范施弈”吧。

《扬州画舫录》是一本奇书,然而内容却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就像范西屏谈围棋“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语见范著《桃花泉弈谱》)。

(图片来自网络)

不靠谱的例子很多,同在“卷十一 虹桥录(下)”就有这样一段话:

“定庵父殁,从母改适范氏,生西屏。施、范同时称国手,范著《桃花泉弈谱》,施著《弈理指归》,皆传于世。”

后一句据我所知,连标点符号都是真的。但前一句说的是:“施襄夏父亲过世后,他跟着母亲改嫁到范家,然后(他母亲)生下范西屏。”,这就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照这句话来理解,施应该比范年长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范西屏比施襄夏大一岁。

证据就在刚提到的施著《弈理指归》中,施襄夏的“自序”:

 “余自幼入塾,性拙喜静。先君子工诗文,善书法,兼画兰竹,晚岁家居应酬之暇,常焚香抚琴,对客围棋。余课馀侍侧,闻声心慕,请问其旨。先君子曰:“琴尚淡雅而鄙繁支,棋贵虚灵而病黏滞。汝羸弱多疾,琴尤宜也。”遂退而学琴,后复嗜弈。同里范西屏长余一岁,从越郡俞长侯夫子游,年十二而与师齐名。因慕而亦从学焉。初师授三子,来年与范争先。”

文中 “君子”指施襄夏的父亲,施写书时其父已逝,因此称“先君子”。

文意如下:“我(施襄夏)很小就开始上学,是个性情木讷、文静的孩子,我父亲工诗文,善书画,退休后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常常焚香弹琴,或者同棋友围棋。我每天做完功课,就会站在父亲身旁,看他下棋弹琴,并对围棋产生兴趣,经常向父亲请教其中的道理。父亲说:‘琴是清淡雅致的,宜正不宜杂,而围棋是抽象的,宜敏不宜拙。你从小就体弱多病,还是学琴比较好。’于是,我就跟父亲学琴,不过,我还是更加喜欢下棋。

同乡的范西屏大我一岁,我听说他跟随名师俞长侯先生游学,才十二岁就已经和老师齐名。因此非常羡慕他,也开始跟随俞老师学棋。面试的时候,老师要让我三子,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棋力已追平范西屏。”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由上文推测,施襄夏小时跟父亲学棋,约十一岁拜俞先生为师,十二岁同范西屏可争胜负。

范西屏与施襄夏性情不同,施是厚朴,范是灵秀,恰如围棋有“本手”与“巧手”、书法有“内擫”和“外拓”。正因二人天资有别,此后的围棋之路也不尽相同。

范西屏和施襄夏,同侍一师,并称棋圣,是我国围棋史上的第二座高峰。两人最卓绝的创作,史称“当湖十局”,是古代座子制当之无愧的巅峰——前面的章节《超越孤独2》曾简单介绍过。《当湖十局》据说共十三局,但只流传下来十局。

这十局棋,范施二人都是竭尽所能,各擅胜场,将围棋之空灵高古演绎得淋漓尽致。棋步出神入化,谋划精妙叵测;进若金戈铁马,气壮山河;拒则南疆北界,风虎云龙。正是“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二指转战三千里,一子能挡百万兵。”

据好事者用AI(阿Q鹰眼)分析“当湖十局”,发现其“中盘”吻合度达到惊人的87%。因此有网友怀疑范施二人集体“遛狗”,准备向组委会举报。

其实二位棋圣的棋路同AI所见略同,是真有可能的。胡耀宇九段有个观点:“人类的极限是基于局部的运算”,也许范施二人代表的,正是人类局部算路的极限。

范施二豪之所以并尊为棋圣,除当湖十局平分秋色,还在于他们各自创造出超越同时代棋手的围棋布局理论,并开馆授徒,桃李芬芳,其中“范著《桃花泉弈谱》,施著《弈理指归》”,即是代表作。至于初步定型于黄龙士时代,成熟于范施时代的“九三分投”,以及千篇一律的“八卦”布局,我想,那正是他们展示才华和张扬个性的舞台。

(图片来自网络)

范西屏大概是觉得“天下谁人不识君”,因此并未在《桃花泉弈谱》作自我介绍。倒是清代才子袁枚在《范西屏墓志铭》替他介绍了几笔:

“有清弈国手曰范西屏,吾浙海宁人。父某,以好弈破其家,弈卒不工。西屏生三岁,见父与人弈,辄哑哑然指画之。十六岁,以第一手名天下。”

大意为:“清朝国手范西屏,是浙江海宁人。他父亲棋艺不精,又好赌,因赌棋而家道中落。范西屏却很有天分,三岁无师自通,十六岁即成第一国手并名满天下。”

据文中记载,袁枚曾经看过范先生下棋。范西屏几条大龙都陷入重围而不自救,就在众人扼腕以为回天无力时,他造一个劫,竟使满盘皆活。因此袁先生赞叹范西屏的棋足以称圣:“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

袁先生也提到施襄夏:“施敛眉沉思,或日昳未下一子;而西屏嬉游歌呼,应毕则咍台鼾去。”这也是两人性格不同的地方,施较为持重,下棋爱长考,甚至一整天一步棋也不下的情况都有。而西屏则率真,不拘小节,落子之后要么装睡打鼾,嘲弄对手,要么跟观战的人闹着玩。大大咧咧,似乎全不拿输赢当回事。

据袁枚观察,天之骄子范西屏待人不卑不亢,处世豁达慈悲,因此他对范先生的人品很是敬佩,他说:“我不痴迷棋,却非常崇拜范西屏。”(“余不嗜棋,而嗜西屏”)。

杰出青年范西屏“奇妙高远”,十六岁已力压群雄,天下第一。而励志青年施襄夏“䆳密精严”,经过七年努力,终于在23岁(公元1732年)也入主圣坛,与范西屏并驾齐驱。

为什么是1732年呢?证据来自《弈理指归》的“自序”。施先生说他在“岁壬子”始悟棋道。

岁壬子。对应施襄夏的时代正是1732年。六十年一甲子(一个轮回),施先生早六十年未生,晚六十年已不在。

这一年,施襄夏悟到的是,“益穷向背之由于未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意译为“在棋还没有定型时就要尽量推演其变化,因为决定胜负的根源在于布局阶段的子力配置。”前半句是黄龙士围棋理论的精髓,施襄夏传承于徐星友,后半句,则是他思想的升华。

既然悟道,自然就要找高手切磋求证,于是,施襄夏“即与诸前辈分先角(读作‘决’)胜”。

施也是极有天分的人。虽然急智远不如范,但他有踏实勤谨来弥补。

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自我调侃的围棋诗,将自己的棋迷形象刻画入微:“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只不知,施襄夏追上范西屏前行的脚步,要经历多少孤独漫长的风雪之夜。(完)

后记:还原历史,重现经典,是我这个系列逐渐在努力的事。感谢各位陪我一路走来,不离不弃。人在江湖,当生计为先,更多作品,将酝酿于后。

敬请持续关注俊弈围棋。(2020年6月2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十大围棋棋王传》​第十八章 清代棋圣范西屏(二)
同乡棋圣
清代棋圣
古代围棋名人之黄龙士
关于围棋的一些名家
细品园林之三十二·传奇篇园林中的围棋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