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沫若闹过哪些学术笑话?

这是在网络上流传十分广泛的一句话,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实际上确实讲过这句话,这是鲁迅先生与郭沫若在关系破裂之后,鲁迅先生的谩骂之言。毕竟一身傲骨的鲁迅先生确实看不惯“铁骨铮铮”的郭沫若。


纵观民国时期,虽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却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并且这些人才大师身上都保留着中国古人所拥有的那份傲气和才气。同时又拥有着近现代的思想和文化。就在这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之中,中国迎来了文化史上一个璀璨的历史时期。

郭沫若其实是一个十分有天赋,并且十分努力的人这点我们无法否认。大多数人对郭沫若的了解,可能都是从郭沫若开挖定陵开始的。定陵是北京明朝十三陵中其中之一。埋葬了明朝历史上十分有话题性的一位皇帝——万历皇帝。


定陵之殇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已经多次提到了作为文化部部长的郭沫若十分执着于开挖皇陵,在经过郭沫若的多方努力之后,终于允许他开挖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但是由于当时的考古发掘技术落后以及专业考古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因此在定陵的发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我们十分痛心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由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深埋地下的文物在遇到氧气之后会迅速的氧化这一科学常识,而使得万历皇帝的龙袍迅速的氧化,从一件光彩奕奕、五光十色的龙袍变成了晦暗无光、严重氧化变脆的“破布”。其他的陪葬品诸如色彩斑斓的漆制品和木制品也迅速的失去光泽,表面斑驳的色彩氧化脱落。


这确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巨大损失。从此国家也没有再允许对历史上的皇陵进行过考古发掘。尽管郭沫若一心想要考古发掘更多的皇帝陵墓。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另外也有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郭沫若自己的好奇心,以及他的学术研究。


后母戊鼎命名之争议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我们都学过中国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天下。大量的青铜器在这一时期被铸造并且保留了下来。这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中最为知名的青铜器便是后母戊鼎。

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会纳闷?自己脑海里记忆中这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器不是叫司母戊鼎吗?为什么又改名为了后母戊鼎呢?这里面便是牵扯到了一代大文豪郭沫若。郭沫若在中国文化史上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民国时期,郭沫若先生是研究甲骨文和先秦古文字的领军人物。


后母戊鼎,是一件发现于1939年河南安阳的青铜器,由于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对于这件国宝费尽心机。在历经了多次的磨难之后,这一国宝最终还是留在了祖国的怀抱里。

但是对于这件国宝的命名,则经历了一定的曲折。当时郭沫若作为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在认真解读了这件镇国之宝身上的铭文之后。认为其名字应该叫司母戊鼎。意为:“祭祀母亲戊”。随后便一直沿用至今。这便是很多人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名字叫司母戊鼎的由来。


但是近些年随着对青铜器和对古文字的进一步研究,专家一致认可该件国宝最适合的名字应该叫后母戊鼎。意思为“敬献给敬爱的母亲戊”。这一命名可能更符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于是2011年司母戊鼎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另外原名字司母戊鼎也同时继续使用。


郭沫若其实是一个争议性十分大的人。但是我们一方面要读懂和了解一个人的一生和他的成就之后。才能够对人下定义。在科学研究和文化方面,郭沫若对于中国文化确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郭沫若生活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检点的事情。同时他确实也存在着谄媚殷勤的一面。因此有了“铁骨铮铮郭沫若”之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郭沫若已经做到了普通人中的佼佼者。我们应该多学习他身上的优点而非抓住他的过错不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为什么禁止挖帝王陵墓?看郭沫若挖墓后的结果就知道了
篆刻研究 | 金石书画终一生
《金文学术研究诸多相关概念解题》
郭沫若提议要挖掘秦始皇陵,惹领导大怒,并定下一个规矩
郭沫若为何对武则天墓情有独钟?多次请求挖掘认为墓中有一宝物!
最珍贵的三件西周国宝,其中一件略输后母戊鼎,还差点被日本抢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