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乒乓球主动防守战术
userphoto

2023.10.06 广东

关注

1.主动防守战术的定义

  运动员若经过系统的衔接技术训练,会自然而然形成“线路变化规律” 32项战术的战术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上述线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笔者于2008年发现了过去常常使用的“主动防守”战术也具有衔接效果,因此也可将之视为衔接技术的一种。以张继科招牌式反手台内拧拉下旋球为例:当对方发下旋短球至张继科正手位,张继科在比赛中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路,第2板单步入台在正手位反手拧直线球,其衔接原理是由于张继科反手位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空档,很容易就能诱使对手第3板回斜线至己方反手位,张继科4板就是凭此衔接效果迅速回反手位反手相持(Zhang, J., & Hung, C. C. (2019)。此乃“主动防守”战术,相对被动进攻来讲,它具有稳定性、主动性、威胁性等较大的特点,这是化被动转主动的“后发制人”战术体系。其定义为:“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机会并预测对方回球线路后,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位置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守为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钟宇静、王大中,2008)

1.1 主动防守战术与线路变化规律战术的重叠可产生双重战术效果案例分析

樊振东vs王皓

 本案例采用国家队训练视频http://player.youku.com/embed/XMzgwMTcwMTEyOA==:吴敬平教练 多球单练为樊振东训练台内拧拉技术,王皓陪练,这从中带出了一个重叠战术。所谓重叠就是指这个战术既是主动防守战术,又是线路变化规律战术,两个战术集于一身。

   樊振东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路,单步入台第2板正手位接吴敬平教练所供的短下旋球拧直线,由于反手位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空档(圈套),很容易就能引诱王皓第3板反手回斜线至己方的反手位,有了这个圈套樊振东第4板就能凭此衔接效果迅速回反手位反手拉直线相持,可见,第2板拧直线是衔接技术(利用主动防守设下的圈套知道下一板对方的回球线路)。也可以说,樊振东第2板拧直线是利用了王皓逢直变斜的思维定式来预判的,此乃打直线时的“逢直变斜”衔接规律(熊志超,2010),传统称为反手位变直线保正手属线路变化规律范畴。可见,第2板拧完后的退台还原是有准备的打第4板衔接技术,有了这个逢直变斜的思维定式作保证,樊振东入正手位短台使用拧拉技术后能迅速提前回反手位再拉直线, 也就是说,第2板正手位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包含了主动防守战术(设圈套)和线路变化规律(利用对方的逢直变斜的思维定式)两个战术来达到衔接目的,是个重叠战术(双料战术),第4板再打直线就是双边直线战术,其作用是压反调正从对方正手位突破。这样前后两板这个“双边直线”战术就是由主动防守战术和线路变化规律战术组成的双料战术,运动员遇到这种情况时的衔接效果会更理想且也并不罕见。

   搞清楚双料战术的衔接后,就要进一步提高连续衔接两个以上战术的能力,此乃叠加战术。目前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前四板的能力很强。樊振东第2和第4板衔接默契,已达到了压反调正从对方的正手位突破战术效果,可是球还没完呀!王皓正手位正手十有八九拉斜线回头,事实也正是这样。这时候樊振东如有衔接意识的话,第6板应该利用对方在正手位逢直变斜的思维定式提前等自己的正手位斜线大角再打直线就又达到了一个调右压左的战术效果(第二个“双边直线”战术),这样不就是连续三板(246)两个战术的叠加了吗(压反调正调右压左,也可以说是两个“双边直线”战术的叠加)?可惜樊振东只做好了24板的衔接,没有第4与第6板的衔接意识,不是提前等正手位,而是回中路等再追打王皓正手打过来的斜线,从而错失良机。

   这些正手位变直线保反手反手位变直线保正手直线战术本来是同样性质的衔接技术和战术,只是方向相反(一个在正手位打直线,另一个在反手位打直线),为什么樊振东遇到前者时衔接的意识很强,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特长技、战术,而遇到后者同样的衔接技术却会视而不见,反差如此之大,这说明了什么?衔接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出理论指导训练的作用,高水平运动员也就无法得到系统的训练,这样运动员所掌握的衔接技战术必然存在局限性,他们往往有自己一套的方法,更多的是靠运动员自己的打球经验来比赛(正手位短台反手拧会衔接下一板的反手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然而这种经验并不系统与全面,所以高水平运动员战术的掌握也就各不相同。这与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理论研究相对技术水平发展较为滞后有关。(熊志超,2022)(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Zhang, J., & Hung, C. C. (2019).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quivalent circuit” principle in table tennis.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425, 285-292.doi: 10.2991/assehr.k.200328.053.

熊志超(2010.业余乒乓球运动员衔接技术的训练[J].体育学刊,17 (8)90-93.

熊志超.让衔接技术理论开启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M].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22:139-14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乒乓球技术拆招解式:虚晃拧拉 牵制站位
乒乓球战术
乒乓球杂谈
乒乓球凭没套路?别傻了,告诉你三个屡试不爽的套路
樊振东对冲正手弧圈球穿直线战术,乒乓球战例精选
如何在乒乓球比赛实战中攻破左手持拍者战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