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眼断代—陶瓷篇》连载一 待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远在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发明了制陶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我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器。到了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时期,真正的瓷器发明了。这是我们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一页。从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釉上彩瓷器等,展现出中国陶瓷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陶瓷自唐代以来即远销世界各国,其卓越的制瓷技术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对许多国家的陶瓷生产均产生过深远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无愧于“瓷国”之盛誉。  

    本文中遴选的各时期陶瓷精品,按时代发展顺序予以展示,供朋友们鉴赏研究,共同提高。

        一、文明曙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
  陶器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考古发现所获得的资料证明,我国的陶器生产距今已有10000多年的历史,陶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实物资料出土。其主要分布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北方地区等。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陶器造型称奇。各地区的陶器都有其独特之处,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一)、磁山文化的陶器

制陶术的发明,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文化之谜,但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出现制陶术则已被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所证明。在我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均出土过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在陕西省华县老官台、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等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均出土过距今约7000—8000年的陶器。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约在600—700℃,颜色有红、灰黑等,带有一定的原始性,是研究早期陶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红陶深腹双系罐: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4.4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厘米。

罐撇口,深腹,平底,肩部置双系。通体刻画纹饰,颈部纹饰为正反三角纹,肩、腹部装饰简单的麦穗样纹饰。这样简单的刻画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瓷装饰纹样比较简单的特点。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被发现于河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前6000年至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

罐上的双系是为了携带或悬挂方便而设置的。



 

红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通高20cm。盂:高9.5cm,口径10.5cm,底径11.3cm。支座:10.5cm。
    盂,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口两侧有圆形饰物。夹砂红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个独立的支架组成,支架上有类似四边形支托,下为圆形圈足。盂可以用来盛放食物与水,当它放到支座上时,就可以被加热。陶土里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急热、急冷性能。在磁山文化陶器中,支撑炊器的支架颇具特色。
    红陶出现较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已有发现。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均以烧造红陶为主。夏、商以后,红陶的烧造逐渐衰落。



 

灰陶深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5.2cm,口径13.8cm,底径6cm。
    罐直口,深腹,下腹内收,平底。腹中部有对称的圆形饰物,器身有麻布纹。
    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少量泛灰色的器物,有泥质与夹砂两种。灰陶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夏商周时期更是大量烧造。灰陶的形成是因为陶器在弱还原气氛中烧造,陶土中的氧化铁不能被充分氧化,因而呈现出氧化亚铁的颜色。



 

红陶三足钵,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8.1cm,口径21.3cm,足距15cm。
    钵敞口,圜(huán 音环)底,下承以三足。泥质红陶。此钵制作方法比较原始,系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成型,器形欠规整,器壁凹凸不平。此种三足钵是磁山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
    泥条盘筑法是最古老的陶器制作法之一。将制作陶器的粘土搓成细条状,然后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把缝隙抹平粘合的过程。为了使器壁均匀结实,人们会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打,然后再入窑烧制。尽管如此,器形不规整,器壁不均匀仍是泥条盘筑法制陶的最大特点。



 

红陶小口瓶,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23.8cm  口径5.2cm  底径5.6cm。
    瓶撇口,束颈,颈以下渐广,至腹中部直径最大。腹部置双系,腹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以手制成型,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从这件小口瓶的陶质和形制分析,可能是一件盛水器。



 

 红陶盂,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5.3cm,口径15.3cm,底径11.3cm。
    盂,撇口,圆筒形腹,平底。夹砂红陶,胎壁较厚,表面粗糙。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盂是一种盛汤浆或饭食的器皿,红陶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热程度,因此这件红陶盂可能是一件炊器。



 
红陶平底碗,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6.7cm,口径18.2cm,底径6.4cm。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胎壁薄厚不均。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碗是其中较常见的器形之一。此碗制作工艺明显带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3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知识 —— 陶瓷时代知识1
记录(106)之故宫 武英殿陶瓷馆(1)
知识 | 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大盘点—分清文化类型与遗址的区别和联系
瓷器收藏常识(叁)—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陶瓷
盘点中国古史上的九种古文化,神秘悠久,中华文化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