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葬玉的种类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这说明当时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到了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人们相信玉有保存尸体的功用,认为尸体入葬时,会遇到水银浸泡,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所以以玉敛尸就会使尸体不腐烂,从而产生再生的可能。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这话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真正的纯随葬玉不是泛指所有的埋葬在墓中的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握、玉衣、玉塞、玉琀等。
一、玉握
汉代玉握猪玉葬器之一,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新石器时代是以兽牙握在手中;商周时期,死者手中多握数枚贝币,因为古人认为贝是财富的象征。到了汉代,则在长条圆柱上加琢单线条,也就是汉代最常用的“汉八刀”雕法,雕成一只玉猪。以玉猪作为随葬的玉握,原因在于猪是供祭祀用的主要牲畜,让死者握着玉猪离开这个世界,包含了祈祷他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富足的用意。玉猪造型多样化,有的较为写实,生动可爱。另外还有以璜形器作为玉握的。这些玉握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如一件龙纹玉握,是由和田白玉精制而成,双面饰抽象变形云龙纹,整器制作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
二、玉衣
古代凡是穿在身上的,都叫“衣”:裤子叫“胫衣”,袜子叫“足衣”,为死者盖在脸上的叫“面衣”。“玉衣”是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古籍中常称为“玉匣”,又作“玉押”、“玉甲”。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个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和金、银、铜丝缕织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份的高下不同。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使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但在西汉时未必有如此严格的限制,故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使用的为“金缕玉衣”。
关于玉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1954年至1955年,在洛阳中州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中,尸体面部有带孔的玉片,按五官的位置排列,尸体上也有玉片,这可能是玉衣的前身。《吕氏春秋·节丧》中述及的“含珠鳞施”,“含珠”施于口内,“鳞施”则施于身上,即用玉片或金属片,像鱼鳞般施于身上。玉衣至汉代才正式见诸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衣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汉书·霍光金日禅传》光薨···…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但以玉衣敛尸只延续到东汉末年。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作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被多次盗掘。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三、玉塞
中国古代对玉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总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所以死后用“九窍玉”堵塞或遮盖在死者的身上。所谓“九窍玉”,是指堵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所谓“九窍”,是指人的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孔、一张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门。“九窍玉”即塞在这些部位的九件玉器:眼塞两件,鼻塞两件,耳塞两件,口塞一件,肛门塞一件,生殖器塞一件。其中眼塞又称眼帘,圆角长方形;鼻塞略作圆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内侧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与下面所讲的“玉琀”不同;肛门塞为椎台形,两端粗细不同;生殖器男性为一短琼形,一端玉塞封闭,女性为一短尖首圭形。
四、玉琀
玉琀,有的还称“押舌”。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与“九窍”塞之一的口塞不同。据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死者口中就含有玉蝉、玉鱼、珠、贝等(安阳大司空村殷墓出土);西周墓葬中也有玉蝉、玉贝乃至小玉玦等含玉;汉墓中发现的玉琀则多为玉蝉,据考古发掘,在山西高阳西汉墓、南昌老福山西汉墓、广州动物园西汉九号墓、定县北庄东汉墓,都有蝉形玉琀出土;宋墓中还有发现钱币作为玉琀的,太原南坪头宋墓中死者口内就有“祥符元宝”、“嘉祐通宝”钱币。
可见含玉的来源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宝爱的东西放入死者口中。其形状本无定制,用贝、用珠、用玉、用金银货币都可以。但用得最普遍的,是蝉形玉。
为什么玉蝉作琀最为普遍呢?对此,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广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古人认为“蝉居高饮洁”,这是取蝉髙洁之意。
第二种说法出自瞿中溶《奕载堂古玉图录》《说文》云:蚁,蛇、蝉所解皮也。则人之死,其尸首有似于蝉之蜕,而又不能食,古人或因即用为含玉耳。”这是以蝉之蜕,喻人之尸。
而美国古玉器研究专家洛弗尔在其所著《巴尔先生藏中国古玉》一书中更进一步发挥说盖蝉之幼虫,人土变蛹,出土后,乃变为蝉,即如死者之灵魂,脱离死去之尸体,又开始其新生命,于是蝉遂为代表复活之符号矣。”这就把蝉当做了复活和新生的代名词。
台湾古玉器研究专家那志良先生在同意上述说法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原因,“是形式的凑巧”,即玉蝉的形状正好“与舌形相似”。
除了作为玉琀的含蝉外,其他还有冠蝉和佩蝉。冠蝉是帽饰,其腰间有孔;佩蝉是供佩带之用,其顶上有孔;含蝉一般无孔,但也有有孔的。作为冠蝉和佩蝉,主要是取其高洁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在”地下的国宝!
历史足音:神秘的东方葬玉文化
历代的“丧葬玉器”:(2)玉唅与玉塞
葬玉有什么讲究,和玉大叔为你解析中国历史上的葬玉文化
“金缕玉衣”让人长生不老之谜
盗墓史迹:古代尸体防腐八大秘籍(多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