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菊饮方证-风热伏肺、肝火上郁良方
userphoto

2023.12.08 江苏

关注

桑菊饮方证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桑菊饮是吴鞠通根据叶天士治疗风温上受的有关医案而拟定的。

叶案如下:

“某,十二,风温上受,咳嗽,失音,咽痛。杏仁、薄荷、连翘、桔梗、生甘草、射干。《临证指南医案·咳嗽》)

项,二一,风温,,脉虚,嗽。桑叶、薄荷、杏仁、象贝、大沙参、连翘。(《临证指南医案·咳嗽》)

某,十岁,头胀咳嗽,此风温上侵所致。连翘一钱半、薄荷七分、杏仁一钱半、桔梗一钱、生甘草三分、象贝一钱。(《临证指南医案:咳嗽》)

秦,六三,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石膏、生甘草、薄荷、桑叶、杏仁、连翘。(《临证指南医案·风温》)”

以上四案均由“风温上受”所致,前三案均有“咳嗽”,最基本的处方用药是:杏仁、薄荷、连翘、桔梗(或桑叶)四味。

叶氏处方多用六味药,同类病证的同类处方有四味药是通用的基本用药,另外二味药则属于据证加味。

以上四案也符合这一规律,

“某,十二”案有“失音,咽痛”,故加射干,生甘草(合桔梗为甘桔汤)。

“项,二一”案“脉虚,嗽”,故加大沙参、象贝量;此案有咳嗽而无咽痛,故不用桔梗,用桑叶。

“某,十岁”案除咳嗽外,还应该有咽喉不利,故用象贝、生甘草、桔梗。

“秦,六三”案必有咳嗽,不仅肺卫郁闭,而且已入气分,“气分燥”热已伤津,故加石膏、生甘草,合杏仁、薄荷,为变通麻杏石甘汤法,以清气分肺经燥热。

以上叶案所用的四味基本用药与桑菊饮的核心药相同;以上四案均有咳嗽,桑菊饮证的主证也是咳嗽。上“秦,六三”案有“气分燥也”一句,处方中有石膏一药,根据此案用药,吴制定了桑菊饮方后的第一个加减法:“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

综上,可以认为吴鞠通的桑菊饮是遵照叶氏医案整理而成的。

以下为桑菊饮方证详述

一、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参考剂量:桑叶9 菊花6 桔梗6 杏仁6 连翘5 薄荷3 甘草3 芦根15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二、原文:

吴塘称此方为“辛凉轻剂”。其原条文有: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秋燥篇)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三、加减法: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

舌绛暮热,甚燥,邪入营分,加玄参二钱、犀角(今用水牛角代替)一钱;

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牡丹皮各二钱;

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天花粉

四、方解

①薄荷、桑叶、薄荷——疏散风热——风热郁表证,如发热、恶风;

②杏仁——宣肺降气止咳——肺气不宣上逆证,如咳嗽;

③桔梗、甘草——利咽——咽痛、咽喉不利;

④连翘——清热解毒——热毒证,如发热、舌边尖红、咽喉红肿;

⑤芦根——清热生津——如舌干、口干、小便短少:

⑥桑叶、菊花——疏风散热,清肝火——肝经风热或肝胆郁火证,如头痛、目赤、鼻干等。

临证可根据六组证的轻重缓急,调整方的结构,或据证加减处方。

关于本方用桑叶、菊花,吴塘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桑叶既可“走肺络而宣肺气”,又“善平肝风”,能清肝以防木火刑金;菊花“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其辛寒能疏散风热,甘苦微寒能清肝制木。因此,桑叶、菊花并用,具有清肝以防肝胆郁火犯肺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桑菊饮组方特点之所在。

五、方证

辨方证要点:咳嗽,脉浮数,舌边尖红,苔薄白

(吴塘原治证:咳嗽,身不甚热,微渴;或感燥而咳者。)

六、用治杂病举例与体会

桑菊饮常用于治疗杂病风热郁伏上焦所致的咳嗽、咽痛,或肝火上郁所致的目赤痒痛、头痛等证。

【1】咳嗽-风热内郁,夹肝火犯肺

用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内郁,夹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这种咳嗽多为阵发性,胸胁疼痛显著,或咳嗽时胸胁牵痛;咳嗽多伴有咽喉不利,咽痒,或咽痒则咳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治疗以桑菊饮重用桑叶、菊花,或者再加入郁金、枳壳、旋覆花等清肝宣郁疏木。

例:赵某某,女,32岁。2005年9月17日初诊。

咳嗽月余,无恶风、发热等感冒病史。咳嗽如顿咳状,痰少而黏,咽喉干痒疼痛,遇大声说话、吸入汽车尾气、甚至噪音刺激则咽喉发痒,咽痒则咳,胸部、两胁遇咳嗽震动则疼痛难忍,咳时须用两手按住胸胁,以减轻震动深吸气两胁也痛。舌红尖赤,苔薄黄,脉弦滑略数。

辨为桑菊饮证,处方: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2g,薄荷10g,桔梗10g,连翘10g,芦根15g,浙贝母10g,旋覆花10g,郁金10g,枳壳10g,瓜蒌皮10g

剂。咳嗽胁痛痊愈。

按:旋覆花治胸胁之结滞,仲景旋覆花汤、吴瑭香附旋覆花汤均主用此药治疗胸胁痛。杏仁、瓜蒌皮、郁金、桔梗、枳壳配伍,是叶氏开上焦肺痹,治疗咳嗽胸痛脘闷的手法,因此,以这一组药与桑菊饮配合,能够治疗咳嗽而胸胁痛显著者。

【2】咳嗽-风热夹肝火咳嗽而木火内盛

如风热夹肝火咳嗽而木火内盛,口苦、胁痛明显者,取小柴胡汤意,于桑菊饮中加柴胡、黄芩;如咳嗽时恶心欲吐者,再加半夏、生姜,有良好的疗效。

例:王某,女,25岁。2005年9月20日初诊。患者8月初去韩国旅游,旅途疲劳,加之食辛辣食物过多,遂发为咳嗽,月余不愈。诊时患者咳嗽频作,难以平静让诊其脉,咳则恶心欲吐,咽喉疼痛、咽痒甚,伴有口苦,胸胁疼痛不舒等。舌红赤,苔黄略厚,脉弦细滑数

辨为桑菊饮与小柴胡汤并见证

处方: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2g,前胡10g,桔梗10g,连翘15g,芦根20g,薄荷10g,柴胡20g,黄芩12g,清半夏8g,生姜3g。4剂。1剂见效,4剂咳止。

按:陈修园善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他在《医学实在易·咳嗽续论》中指出:'余临证以来,每见咳嗽而百药不效者,迸去杂书之条绪纷繁,而览出一条生路,止于《伤寒论》得之治法。《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句,是金针之度…一切痰火、哮喘、咳嗽、瘰疬'等症,皆缘火势熏蒸日久,顽痰交结经隧,所以火不内息,则津液不能下灌灵根,而菁华尽化为败浊耳……《伤寒论》小柴胡汤谓:“咳者,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此为伤寒言,而不尽为伤寒言也。余取'上焦得通’三句,借治劳伤咳嗽,往往获效”。

我遵照陈念祖的经验,凡是肺中寒痰痹郁,咳嗽痰白,兼见木火内郁,口苦、胁痛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治疗

凡是肺中风热郁伏,咳嗽咽痛喉痒、舌赤苔黄,兼见木火内郁,口苦、胁痛者,则用小柴胡汤去人参(阴伤者沙参易人参)、大枣、生姜(咳而呕者,仍用生姜)、炙甘草,合桑菊饮为方治疗,每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3】头痛-肝经气火上郁

仿吴塘方后加减法,用桑菊饮加石膏、栀子、牡丹皮、生地黄、白芍等治疗肝经气火上郁证。栀子配薄荷是叶桂变通栀子豉汤的重要手法;用薄荷代麻黄,并与石膏相配伍是叶氏变通麻杏石甘汤的心法之一;牡丹皮、生地黄、玄参、白芍凉血滋阴散结,配薄荷、桑叶可透散血分郁火。因此,该方可以广泛用于五志过极,郁火内生所致的头目眩晕、头痛、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等病证。

例:李某某,男,31岁。

因工作繁忙,情志不畅而发为肝经气火上郁证。表现为头目眩晕,头胀痛,心烦急躁。诊时见两目红赤,鼻部火疖红肿高突,咽喉干痒,咽痒则咳嗽,口渴,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赤,苔薄黄,脉弦数。

从咽痒咳嗽等辨为加味桑菊饮证

处方: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连翘15g,杏仁10g,桔梗10g,生栀子10g,生石膏30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白芍10g。5剂,诸证痊愈。

期刊杂志报道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杂病的医案有喉源性咳嗽、咳血、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紫癜、头痛、习惯性便秘;小儿急性肾炎、小儿鼻衄、小儿目眨;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耳炎、鼻炎;颜面湿疹、顽固性带状疱疹等。

七、其他名医有关桑菊饮经验

1、论风温早期不宜过用寒凉

现今临床上有一种时弊,不少医生一见发热就滥投寒凉清热解毒药。这是导致很多外感病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

章楠在注释叶桂《温热论》第2条时指出:“始初用辛,不宜太凉,恐遏其邪,反从内走也”。金寿山先生认为:“对温病初起的表证多用'辛平装散’,葱豉汤是其主方;刘河间、叶天士等,都赏用此方,认为是'辛凉解表之方’。其实,葱白辛温,但辛而带润,温而不燥,豆豉为黑豆蒸罹曝晒而成,苦寒的性味经过蒸晒已转微温,应为微辛微温之剂,正合'辛平表散’之用。”(《金寿山医论选集》)

金寿山先生是一位精于伤寒学与温病学的临床大家,。他在医论中还介绍了上海已故名医夏应堂先生应用银翘散、桑菊饮的经验:“当温病在卫、气分时,桑叶常用,而菊花必须夹有肝阳才用;连翘常用,而银花则以清热解毒为主,大多用于热象显著兼有喉痛赤肿等证,否则尚嫌太凉。诚属很宝贵经验之一。”(《金寿山医论选集》》对于温病早期用金银花都如此谨慎,何况其他苦寒之药。

名医蒲辅周先生在论述吴鞠通银翘散、桑菊饮两方加减法后指出:“余在临床上亦按此法加减,惟初起加入葱白,透邪外出,见效更捷。”并强调说:风温“病在上焦,属于手太阴,法以辛凉解表,宜银翘散、桑菊饮二方出入化裁为主。兼有微寒者,略佐葱白、苏叶……初起总以达邪外出为要,且勿过早使用寒凉,冰伏其邪,而不得外越而内陷,延长病程,甚则恶化。”(《蒲辅周医疗经验》》

由于银翘散中已有淡豆豉,因此,加入葱白,就等于合入了葱豉汤;桑菊饮则需要合入葱豉汤全方。蒲老用桑菊饮合葱豉汤治疗风温的医案很精彩,颇值得一读,此介绍二则如下。

案1:韩某某,男,74岁,1960年3月28日初诊。

昨晚发热,体温38.5℃,微咳,咽红,今晨体温37.9℃,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属风热感冒,治宜辛凉。

处方:桑叶二钱,菊花二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二钱,桔梗一钱,芦根五钱,僵蚕二钱,竹叶二钱,生甘草一钱,香豆豉三钱,薄荷(后下)八分,葱白(后下)三寸。水煎二次,共取200ml,分早晚二次温服,连服二剂。

3月30日复诊:服药后热退,体温36.4℃,咳嗽减轻,但痰黏滞不利。舌正无苔,脉缓和。感冒基本已愈,治以调和肺胃,兼化痰湿。

处方:瓜萎壳二钱,橘红二钱,川贝母一钱半,前胡一钱半,云茯苓三钱,天冬三钱,竹茹二钱,枇杷叶三钱,芦根四钱。水煎二次,共取160ml,兑蜂蜜一两,分早晚二次温服,连服二剂。(《蒲辅周医疗经验》)

案2:蒙某某,女,8个月,1961年4月10日会诊。

腺病毒肺炎,高烧七天,现体温39.8℃,咳喘,周身发有皮疹,惊惕,口腔溃烂,唇干裂,腹微胀满,大便稀,日行五次。脉浮数有力,舌红少津,无苔。

属风热闭肺,治宜宣肺祛风,辛凉透表法。

处方:桑叶一钱,菊花二钱,杏仁一钱,薄荷(后下)七分,桔梗七分,芦根三钱,甘草八分,连翘一钱,僵蚕一钱半,蝉蜕(全)七个,葛根一钱,黄芩七分,葱白(后下)二寸。一剂二煎,共取120ml,分多次温服。4月11日复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热势稍减,体温39℃,昨夜有抽搐预兆,已用镇静剂。脉同前,舌红,苔微黄少津。面红,腹微满,四肢不凉。原方去葛根,加淡豆豉三钱,再服一剂,煎服法同前。

4月12日三诊:身热已退,咳嗽痰减,皮疹渐退,思睡,不爱睁眼,大便稀好转,次数亦减少,腹已不胀满。脉浮数,舌红,苔薄白,舌唇仍溃烂。原方去葱豉,加炙枇杷叶一钱、前胡七分,煎服法同前,连服二剂而渐愈。(《蒲辅周医疗经验》)

以上二案蒲老均用了葱白、淡豆豉,目的在于辛散达邪,疏通卫表之郁。我在临床上体会到,银翘散中的荆芥穗、淡豆豉不能轻易地去掉,若去掉则不成银翘散之法。用桑菊饮,如为了疏宣透表,宜合入葱政汤;咳嗽较突出者,则加入苏叶,或者苏叶、苏梗、苏子并用,疗效更好。

2、关于桑菊饮加麻黄法

外感病早期外寒里热证尤为常见,俞根初《通俗伤寒论》“风温伤寒(一名风温兼寒,俗称寒包火)”认为:其证有冷风引发伏温与新感风寒搏束内热两种,后者初起头痛怕风,恶寒无汗,继则身热咳嗽,烦渴自汗,咽痛喉肿,舌苔白燥边红,甚则白燥起刺,或由白转黄等。治疗先用新加三拗汤,减轻麻黄,重加牛蒡子,微散风寒以解表;继用连翘栀豉汤,加嫩桑芽、鲜竹叶,轻泄温邪以清里。(《通俗伤寒论·风温伤寒》)

何廉臣在勘校俞氏此文时指出:“伏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而为内热外寒之证者,余治甚多,重则麻杏石甘汤,加连翘、牛蒡子、桑叶、牡丹皮轻则桑菊饮加麻黄。惟麻黄用量极轻,约二分至三分为止,但取其轻扬之性,疏肺透表,效如样鼓。”(《通俗伤寒论·风温伤寒》)

另外,《通俗伤寒论》“冬温伤寒(一名寒包火,俗称冷温)”论述了冬温外寒里热证的辨治。何廉臣对此勘云:“前哲皆谓冬月多正伤寒证。以余历验,亦不尽然。最多冬温兼寒,即客寒包火。首先犯肺之证,轻则桑菊饮(霜桑叶、苇茎各二钱,滁菊花、光杏仁、青连翘各钱半,苏薄荷、桔梗、生甘草各八分),加麻黄(蜜炙,三分至七分)、瓜蒌皮(二钱至三钱)。或桑杏清肺汤加鲜葱白、淡香豉。”(《通俗伤寒论·冬温伤寒》)

何廉臣桑菊饮加麻黄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菊饮——经方解读(三十七)
葱 豉 汤
【每周一方】第60期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桑菊饮
桑菊饮
初春流感,桑菊感冒片
辛凉解表剂之桑菊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