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节脾虚,乏力,腹胀,没有比这组穴位更好的了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有一个特别烦恼的事情,已经伴随我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了。就是我平时一吃饭就容易出现胃胀的情况。

然后,过一段时间胃胀消失了。自己又特别没有精神,就想躺着睡觉,对于啥事儿都特别没力气,就是自己特别慵懒。请问该咋办呢?

这个朋友的问题还是比较典型的。主要问题,首先是饭后胃胀,其次就是慵懒乏力没有精神。并且这个症状是患者从两三个月前出现了,现在是10.22号,两三个月前就是七八月份,今年8.7号立秋。所以他的症状可以归结于秋乏,也就是秋季乏力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秋季乏力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肌肉。

肌肉想要有力,必须依靠脾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如果脾出现问题,运化水谷精微不足,那么肌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此时就容易出现肌肉无力,消瘦,甚至肌肉萎缩的问题

所以,这个朋友的问题,多半还是脾虚导致的

1


脾虚和脾实


1.中医辨病症,讲究分虚实。脾虚,指的是脾比较虚弱,比如脾气虚

2.那么,有没有脾之实证呢?有,只是相对于脾虚而言,比较少

3.任何一个病症,有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更可能是虚实兼有也是看存在的

4.虚证是内因引起疾病,如阴虚、阳虚等。实证,一般是外邪导致的情况居多。

5.脾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扶墙进扶墙出。

吃自助餐,总怕自己交的钱,不抵自己吃的食物。就在吃饭前饿肚子,饿到自己扶着墙就去吃饭;吃饭时又吃到十二分饱,把自己吃撑了。这种吃的过饱,吃撑了的情况,就是脾之实证

2


俞原配穴法


1.根据之前的情况总价,脾胃乃后天质保,气血生化之源,故而脾胃虚弱,容易导致胃胀以及四肢无力,慵懒的情况。调节脾胃虚弱,推荐一下的穴位和方法

2.脾俞穴+太白穴

这两个穴位的共同使用,构成艾灸中的“俞原配穴法”,也就是用的脾的背俞穴(脾俞穴)+脾经原穴(太白穴)

3.原穴,为气血源源不断生发之穴,而背俞穴为各个经脉的经脉之前输注到背部的穴位,简单的讲就是背俞穴是输送气血入脏腑之穴。两者都是经络对应的脏腑均有补虚的效果

所以,脾俞穴+太白穴,主要起到调节脾虚的问题

4.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找法: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第2腰椎;从第2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个椎体,即是第11胸椎棘突

5.太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3


俞募配穴法


1.脾俞穴+章门穴

构成“俞募配穴法”,也就是用的脾的背俞穴(脾俞穴)+脾的募穴(章门穴)

2.俞募配穴法,实际上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思路

3.背俞穴刚刚说了调节五脏的虚症,五脏属阴,包括:心肝脾肺肾

4.六腑属阳,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以及三焦。

而章门穴是脾的募穴,艾灸后可以强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起到健脾化湿的效果

5.章门穴

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位置: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找法: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4


足三里穴


1.足三里

首先,此穴为胃经合穴,而中医认为:合治内腑。调节胃相关的病症,饭后胃胀是不是胃病?肯定是,故而取之

其次,此穴是调节全身的强壮大穴,可以提高个人免疫力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所以,综上所述:

我们重点艾灸的穴位一共四个:脾俞穴,章门穴,足三里穴,太白穴

·END·

冯名雨艾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白穴位位置图,怎么找太白穴准确位置太白穴位图
太白穴位位置图,怎么找太白穴准确位置
杨泽计:脾虚百病生,养好脾脏气血充盈,不做黄脸婆!
调理脾胃
脾经上的穴位治各种慢性病
中医经络穴位365 太白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